三缄其口的典故

2024-01-27 19:52

2024-01-28 00:52

三缄其口的典故如下:

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室考察礼仪制度。有一次,孔子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阳去拜访,他参观了许多地方之后,又来到了周王祭祀先祖的太庙前。 

孔子见庙堂极其庄严肃穆,于是毕恭毕敬地走了进去。很快,孔子就被太庙大厅右边阶梯前的一尊金属铸造的人像吸引住了。孔子上前仔细观摩了一番,发现那个金铸人像的嘴巴上贴着三张封条,人像背面还刻有“古之慎言人也”几个字。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饥激的人。”

看过人像后,孔子便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句话。俗话说:‘做人要处处小心谨慎,要有身临深渊边码州缘,脚踩薄冰之感。’能做到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会因为话多而招致灾祸。”后来,孔子在谆谆教诲弟子时,总是要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成语寓意:

“三缄其口”是想说而不能说,想说而不敢说,“缄”就是封口的意思,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是完全为外在压力所迫。所以,“三缄其口”反映的不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人的语言控制能力。

日常生活中,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但是如果说错一句,就会立刻招致他人的非议;即使十次计谋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只要失败一次,接二连三的苛责就纷纷到来。所以烂模袜人们应该谨言慎行,宁可沉默寡言,也不要浮躁多言,宁可笨拙愚钝,也不要故作聪明,无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之前皆应该谨慎三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