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笔记:《倪氏教子》

2023-12-15 09:58

2023-12-15 13:03
上周末,去看了一出梨园戏——《倪氏教子》。

原以为是类似孟母三迁之类的“正能量”故事,结果却分外惊喜。

倪氏是书香门第大家出来的女儿,自己挑的丈夫傅正却三试九年不中。

两人起了争执,傅正一怒之下出家,放话说,如果儿子不高中,此生不相见。

倪氏原本极为宠爱儿子,结果因和丈夫呕了这口气,誓要将儿子培养成材。

儿子傅昆的确向来不爱诗书,但对丹青却有着狂热的喜爱,也很有天赋。

可在母亲的高压之下,他不得不放弃了绘画。

数年后,傅昆赴京赶考,传来佳讯,老俩口终于边“斗气”边和好了。

谁知没等欢喜多久,情节突转,傅昆因科场作弊下狱。

原来,他临行前,母亲对他下了重言,让他考不中就别回来;他到了京城之后,因迷恋古画名迹,耽误学业,怕考不中,所以走了歪路。

戏最后在一家团聚于大狱,傅正倪氏终于反省,明白不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压于孩子身上,接受了孩子就是爱丹青的事实。

就是这么一个转了好几折的故事。

我之前说过的“三种心绪”即为我所理解的《倪氏教子》所表达的三个主要中心:

倪氏和傅昆压不住自己的脾气,一点口角就亲离子散数年,值得吗?

压迫孩子的天性和喜好,应该吗?

教育只有一种“成功”的模式,对吗?

这部戏很有意思在于剧情的无限“现代化”,也在于表达方式上。

我从未见过一个梨园戏的正旦女主,是这么个风风火火我的“赤查某”(闽南语指泼辣女人)形象。

梨园戏,一直是以细腻、婉约闻名的,这个女主,太特别了。

另外,整出戏用一种幽默、诙谐的调调讲述一个很严肃的命题,也相当成功。

我觉得它借用了一点高甲戏的东西,但是又没有把梨园的精髓丢了。

印象最深的一幕,仍是倪氏烧掉傅昆的画和画笔之后,小傅昆绝望坐地,而一个沉稳的却不再是他的成年傅昆,一步一步,从幕后向他走来。

两人执手相望,唏嘘无限。

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场与童年、纯真和天性的诀别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