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与圆熟的巧妙融合--Grigory Ginsburg
Grigory Ginsburg
格利戈.金兹伯格
1904年出生于俄罗斯下新城,1961年在莫斯科逝世。金兹伯格分别跟随安娜(Anna Goldenweiser)与亚历山大.戈登怀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学习钢琴,1916 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师从亚历山大.戈登怀瑟;在瓦西里连科(Sergei Vasilenko )的指挥下与学校乐团合作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503。金兹伯格从1922年以李斯特降 E大调钢琴协奏曲展开职业演奏生涯,并到全苏联各地演出,1927年赢得第一届华沙萧邦钢琴大赛第四名后应邀到波兰巡回演出,1935年成为莫斯科音乐院教授,次年到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与瑞典演出。金兹伯格在战后得到斯大林奖,但是直到晚年才被批准出国演出,1956年到匈牙利、1959年捷克以及1961年南斯拉夫,身后留下二十张黑胶片录音。金兹伯格的演奏以灿烂的技巧及深刻理解乐曲风格闻名,他的演出曲目广从莫扎特到浪漫派作品以及现代苏联作曲家的乐曲。 机智与圆熟的巧妙融合。
「你不可能二次得到产生第一印象的机会。」格里戈里.金兹伯格的一生本质上就是在驳斥某些造成他生命阴影的第一印象。就像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的一些乐评所言,他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浪漫派钢琴名家。的确,他在自己的国家要风断对抗固定模式;然而对全球乐迷而言,只有录音才能在金兹伯格身后多年为他辩驳。
金兹伯格的音乐会总是与李斯特相关(在华沙获奖后,当然也包括萧邦与浪漫派曲目),而他也随着这些音乐会演出愈受喜爱。只是这位当时还很年轻的音乐家并不感到满足。「从音乐院毕业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潜力十足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一年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我看着自己音乐会上陌生人的眼睛,自负立刻变成对自己的完全不满意。」
这是与自我永无止尽抗争的起点,波兰作家亚罗斯拉夫.伊瓦捷克维(Yaroslav Iwaczekewicz)在萧邦大赛期间写道:「金兹伯格表现出无可匹敌的杰出戏剧性,他的技巧比我目前所听过的任何一个年轻钢琴家都要好。」所有乐评人都认为金兹伯格是天生的李斯特:「金兹伯格的演奏结合了惊人的优秀技巧以及机智与熟练。」今人惊奇的是,这些特色在金兹伯格最后十二年的录音中仍然存在。他的艺术无疑变得更成熟、优雅与完美,年轻时期过度沉溺于制造动态对比的缺点已经不复存在。
让我们仔细听听金兹伯格如何诠释几首最受欢迎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是所有技巧名家的「战马」,迷人的节奏与龙卷风般的声音能让钢琴家们展现自己而且让听众感到兴奋3。金兹伯格不把这放在眼里。一开始他弹得十分谨慎、平静甚至太抒情了些。他逐渐而且自然的为音乐加压,产生了非常罕见的效果。伴随而来的是丰富的色彩,他的演出充满典雅优美的风味,技巧的困难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第十号匈牙利狂想曲也是同样的复杂。音乐内压的电压常被用来示范音乐家技巧的最大可能性,但是听听看金兹伯格是如何让最困难的乐段迸出火花,如何准确的跳跃并改变节奏。当然,我们还不得不去注意金兹伯格的注册商标:滑奏。
第十三号匈牙利狂想曲与其说是狂想曲,倒不如说是一首叙事曲-宁静、内敛的戏剧性与清澈的乐句让音乐像是一首史诗,金兹伯格直到最后结束前才释放出如同乐曲开始前的深刻能量。第十七与十八号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时间比前面的作品晚上三到四十年,因此音乐的本质也与它们大不相同。它们不再重视表面上的夸大或是粗糙的快乐气氛,而是有一点点像前奏曲充满悲切与戏剧性。但是生的力量最后还是战胜这些悲伤。金兹伯格善用音色与演奏技巧的特色可以在这两首乐曲中一窥究章。
李斯特在金兹伯格一生的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演奏并录下多首钢琴与管弦乐团的练习曲与改编曲。这些练习曲包括展现音乐家惊人的想象力、技巧与说服力的《狩猎》。
金兹伯格经常在正式曲目或安可曲中安排李斯特改编自舒伯特作品的钢琴曲,不变的是,他的演出常常搏得观众落泪。无疑这是李斯特最巧妙的改编曲之一,他在原有的音乐上添加炫技乐段并不断根据主题移调,让歌曲显得更为丰富。金兹伯格为它增添了罕有的深刻情感但又不落入滥情或夸张。
具有相同演奏水准的是李斯特改编自俄国作曲家的作品。阿里亚比耶夫(Alexander Aliabiev)的歌曲《夜莺》在十九世纪中叶非常流行,为了传达出音乐中特有的俄罗斯曲调风味,金兹伯格把曲中炫技乐段弹得十分迷人。与《夜莺》的庄严形成对比的是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里的〈波兰舞曲〉。
相悖于一般演出惯例的是贝多芬《雅典废墟》里的〈进行曲〉。我们能查觉到金兹伯格的演奏十分理性而且能完全掌握乐曲结构,高音域的音色清脆得如同小鸟的歌声。
金兹伯格是当时少数乐意演出并录制李斯特歌剧改编曲的钢琴家之一,当时这些作品几乎完全被遗忘。他最典型的诠释风格代表就是帕布斯特(Paul Pabst)所改编的李斯特风《叶甫格尼.奥涅金》改编曲。帕布斯特是莫斯科音乐院教授,也是柴可夫斯基的朋友。歌剧中的几位主角在这首简缩的曲中一一呈现,如同李斯的改编曲般同时兼顾技与内涵。
当金兹伯格的年纪愈长,对音乐的兴趣也就愈广。他在三○年代弹过不少莫扎特与贝多芬的作品,我还保留了一些节目单,上面的曲目有六或七首这两位作曲家的奏鸣曲,在钢琴家内大受欢迎的轮旋曲《丢掉十分钱的狂怒》。金兹伯格终其一生对古典乐派都非常有兴趣,他在四○年代晚期公开承认「我相信自己得多弹一点莫扎特以及早期贝多芬。这是我的本分,是我所有曲目中弹得最好的。」
金兹伯格演奏的极致成就还包括柴可夫斯基的G大调大奏鸣曲。他对于这首相当困难的作品十分着迷,「柴可夫斯基奏鸣曲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属于我的。」他曾经这么说:「弹李斯特时,有时候我会找机会尽量把架构简单化,但是练习柴可夫斯基的奏鸣曲时,我一个音符都不会改变。」在他的录音中很难不查觉到交响曲般宽广的规模,音色丰富的程度如同一个管弦乐团。金兹伯格成功地克服作品中的理性主义要素,为音乐注入活力与温暖而深刻的情感。每一个音符、第二部分最后的每一个乐句以及诙谐曲乐章中如同贝多芬作品里精确的节奏,还有终乐章俄罗斯歌曲似的架构都能传达出完全的说服力。
金兹伯格的艺术风格与二十世纪音乐间有复杂的关系。他对于实验性的探毫无兴趣,但是能接受一些他认为能为广大听众演奏的作品。金兹伯格演奏过不少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包括从拉威尔一直到萧斯塔科维奇。他经常为新作品举行世界首演,但是他在曲目上只安排与自己气息相近,同时也能让观众喜爱的作品。「我很难去演奏普罗高菲夫任何一首作品。不只是因为我不喜欢他的音乐(我希望自己能去适应他的作品),还有,在我研读乐谱的时候,实在无法想象使用这些音色的必要性。」金兹伯格从1927年开始弹奏的第三号钢琴奏鸣曲是个例外,你不会忽略他并没有依作曲家原先的构想演奏。金兹伯格为音乐加上的重音让作品听来十分不一样,情感真诚而又朴实,节构清晰透明并具备抒情性格。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Vol.02:MarthaArgerich(1of2)难以捉摸的天才--MarthaArgerich(一)生于1941年的布谊诺艾利斯,也在那里...
无边的神妙想象力--AlfredCortot(一)AlfredCortot阿非列德.柯尔托(一)1877年出生于瑞士尼昂,1962年在瑞士洛桑逝世。柯尔...
伊格纳茨.弗利德曼1882年出生于波兰华沙附近的克拉科夫,1948年在澳洲雪梨逝世。弗利德曼在捆拉科夫开始接受音乐教育,接着到维也纳师从莱彻帝茨基四年,并在维也...
难以捉摸的天才--MarthaArgerich(二)MarthaArgerich玛尔塔.阿格丽希(二)1941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在当地成长,八岁首...
Vol.01:GezaAnda钢琴的游唱诗人--GezaAnda盖札.安达1921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76年在瑞士苏黎士逝世。安达在布达佩斯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