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湖上杂忆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343866
胡适杂忆——唐德刚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

6196
胡适杂忆 唐德刚

胡适是安徽人,哥大出身,北大成名。因而他对这三重背景都存有极深厚的温情主义,而且老而弥笃。事实上,胡先生晚年对唐德刚这一后辈,不拘形迹的教导与往还,与他这三大偏爱,亦不能说毫无关系。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

215890
杨绛:杂忆与杂写 (完结)

422719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

钱宾四先生年八十,追念亲恩,一九八二年,年八十八,又成师友杂忆一书。与大家共勉。

10402
牛棚杂忆(季羡林回忆录)

【内容简介】“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季羡林时期回忆录,弥足珍贵的亲历者史料。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不幸遭遇”。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

26113.8万
山居杂忆—高诵芬,徐家祯著

大家闺秀用洗尽铅华的文字写尽了家族百年的沉浮悲喜“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它,清澈如许”

531.5万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

钱穆先生追忆父母亲朋的一部自传类书籍。不失为民国时期文人雅士之合影。

734451
启功杂忆,用旁观人的角度看启功

用旁观人角度去看书法大师启功先生!

282066
现代版红楼梦-《山居杂忆》

一个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

815.6万
浮生杂忆(录书不易,欢迎赞助)

他是一个活庄子。天然恬淡,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欢迎订阅主播L梁好H同名公众号,收听更多好声音。

508859
【免费】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钱穆|AI多播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的作者是钱穆。这本书是钱穆在八十岁高龄后写的回忆录,分为《八十忆双亲》和《师友杂忆》两部分。其中,《八十忆双亲》写于1974年,回忆了作者的双亲;《师友杂忆》写于1977-1982年间,回忆了作者的师友。钱穆(1895-1986)是中国...

1023285
【免费】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

热播剧同人原著《与凤行之相思媚蛊》《在暴雪时分之玄门娇》《神隐都市篇》《一听命中》《东方月初与涂山红红》经典文学《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

1475687
【钱穆作品系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一九七四年,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一九八二...

13502
知青私人词典——插队十年:里陂上村杂忆

白描式记录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知青回忆录:私人的词典,集体的记忆和沉思《知青私人词典》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上海知青1969年至1979年在江西永丰县里陂上村十年的插队经历,文笔质朴流畅,态度平和宁静。该书白描式展现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既涉及插秧、...

4416.8万
岁月无痕人生有味|一位退休教师的杂忆杂文

时光流逝、年岁已老,人总觉得有些往事终身难忘,挥之不去。在《岁月无痕,人生有味一一我的杂忆杂文》中,你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透过一件件往事,看到父母无私的爱,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的失败与成功,身边的众生百相……一篇篇平淡如水的文章却透露出...

52226
《山居杂忆》(高诵芬 徐家祯著 花城出版社)

用一本书,盛放下家族故事,再读传统中国之温情记录。文字似无华之水,细节皆温情,处处是漫长岁月里人留下的痕迹。

562.7万
山居杂忆|旧时富贵人家的生活 | 百年家族记忆

一部《山居杂忆》,半生颠沛流离。故人远去,四时悲喜,山河动荡,匆匆百年。这是一位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传统中国的温情记录,堪称近代中国的《百年孤独》。文字似无华之水,细节皆温情,处处是漫长岁月留下的痕迹。老人书写平常人的平常事,包...

111785.1万
大连生活杂忆全文 怀旧 童年 六十年代之市井生活

本书通过作者少儿时代耳闻目睹、印象深刻的经历,以贴近日常的视角,用图文形式重温大连旧事,描绘了大连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起伏的社会现状和简单淳朴的百姓市井生活场景,对那时大连的民风民俗,家庭学校街巷建筑等做了比较详尽形象的描述,希望...

856794
心湖上的倒影

禅修

231万
心湖上的倒影

156.9万
心湖上的倒影

丹津·葩默,西方著名比丘尼、女瑜伽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20岁时到印度旅行并遇到她的上师,1964年成为西方第一批比丘尼。1976—1988年间,作者曾在喜马拉雅山的洞穴中闭关修行12年,后来英国知名记者维琪·麦肯基为其撰写《雪洞》一书,使她的事迹广为人知。自1992年起,丹津·葩默应世界各地邀请巡回演讲,并为兴建比丘尼院和成立女性国际闭关中心募捐。

253.5万
致草原 | 年代文 | 青春文学 | 知青杂忆合集

《致草原》一书是巴彦图嘎苏木北京知青在届临下乡 50 周年之际的一套知青杂忆合集,一个草原知青群体50年后的历史回望,可以将其视为一部北京知青进入草原的完整个案。

2919.7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 注释译文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白话译文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5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