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杂忆
胡适是安徽人,哥大出身,北大成名。因而他对这三重背景都存有极深厚的温情主义,而且老而弥笃。事实上,胡先生晚年对唐德刚这一后辈,不拘形迹的教导与往还,与他这三大偏爱,亦不能说毫无关系。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
钱宾四先生年八十,追念亲恩,一九八二年,年八十八,又成师友杂忆一书。与大家共勉。
大家闺秀用洗尽铅华的文字写尽了家族百年的沉浮悲喜“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它,清澈如许”
【内容简介】“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季羡林时期回忆录,弥足珍贵的亲历者史料。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不幸遭遇”。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
用旁观人角度去看书法大师启功先生!
一个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
他是一个活庄子。天然恬淡,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欢迎订阅主播L梁好H同名公众号,收听更多好声音。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的作者是钱穆。这本书是钱穆在八十岁高龄后写的回忆录,分为《八十忆双亲》和《师友杂忆》两部分。其中,《八十忆双亲》写于1974年,回忆了作者的双亲;《师友杂忆》写于1977-1982年间,回忆了作者的师友。钱穆(1895-1986)是中国...
热播剧同人原著《与凤行之相思媚蛊》《在暴雪时分之玄门娇》《神隐都市篇》《一听命中》《东方月初与涂山红红》经典文学《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一九七四年,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一九八二...
白描式记录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知青回忆录:私人的词典,集体的记忆和沉思《知青私人词典》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上海知青1969年至1979年在江西永丰县里陂上村十年的插队经历,文笔质朴流畅,态度平和宁静。该书白描式展现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既涉及插秧、...
时光流逝、年岁已老,人总觉得有些往事终身难忘,挥之不去。在《岁月无痕,人生有味一一我的杂忆杂文》中,你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透过一件件往事,看到父母无私的爱,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的失败与成功,身边的众生百相……一篇篇平淡如水的文章却透露出...
用一本书,盛放下家族故事,再读传统中国之温情记录。文字似无华之水,细节皆温情,处处是漫长岁月里人留下的痕迹。
最近迷恋上了一些中国古风歌曲,美美的回忆到了一些往事,总是让人彻夜难眠。所以把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词语配合美妙的伴奏奉献给各位亲,记得要赞哦。
在世界诗歌之林中,中国诗歌最重要的特点是诗歌与音乐不可分离。词章与曲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萧友梅说:“考我国旧乐之丰富处,不在于理论乐律,也不在于乐器与演奏技术,而在于词章与曲谱。”(《复兴国乐我见》1939)诗词与曲谱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情感认同、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古谱中国诗词传承发展体系以加强中华文化传承,准确把握中华礼乐文化的核心,发挥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当代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提升教育内涵和品质。把继承创新和交流借鉴统一起来,深入挖掘和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我们尽量恢复王维国、吴梅、龙榆生等人的歌诗研究传统。诗词与曲谱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情感认同、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古谱中国诗词传承发展体系以加强中华文化传承,准确把握中华礼乐文化的核心,发挥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当代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提升教育内涵和品质。把继承创新和交流借鉴统一起来,深入挖掘和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我们从《白石道人歌曲集》、《魏氏乐谱》、《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碎金续谱》 《东皋琴谱》、《梅庵琴谱》等宋、明、清刊行古谱中,精选出十多首曲目,编成剧本,制 成音乐会。由上海音乐会学院杨赛博士整理挑选了10余首选自《碎金词谱》中的古诗词 曲,比如《木兰辞》《关山月》《忆江南》11首等作品,通过上海音乐学院杨霖希老师的重新编配,呈现出“古曲与现代伴奏手法”的碰撞,容易让现代人接受并熏陶,由上海歌舞团青年歌唱家梁彬的演唱并录制专辑来展现。在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进行录制。
一部《山居杂忆》,半生颠沛流离。故人远去,四时悲喜,山河动荡,匆匆百年。这是一位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传统中国的温情记录,堪称近代中国的《百年孤独》。文字似无华之水,细节皆温情,处处是漫长岁月留下的痕迹。老人书写平常人的平常事,包...
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
本书通过作者少儿时代耳闻目睹、印象深刻的经历,以贴近日常的视角,用图文形式重温大连旧事,描绘了大连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起伏的社会现状和简单淳朴的百姓市井生活场景,对那时大连的民风民俗,家庭学校街巷建筑等做了比较详尽形象的描述,希望...
《致草原》一书是巴彦图嘎苏木北京知青在届临下乡 50 周年之际的一套知青杂忆合集,一个草原知青群体50年后的历史回望,可以将其视为一部北京知青进入草原的完整个案。
從空靈雋永的水鄉古鎮到古典雅致的蘇州園林;從秀麗多姿的杭州西湖到清幽絕塵的九華山。江南,一個讓人心旌搖曳的歷史文化盆景。古往今來,多少才子佳人在這片充滿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動人的故事與情懷。 《江南》用大文化的視野,將抒情、敘述、思辯融為一...
上世纪四十年代,民国记者黄裳游历了莫愁湖、清凉山、鸡鸣寺,跑遍南京所有名胜古迹,写下著名散文集《金陵五记》。黄裳笔下的南京展现了怎样一幅百年沧桑与温情画卷?它,上过吉尼斯纪录,在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50岁的大桥即将完成...
【内容简介】本书是由一组组乡间人物的故事组成,他们中有蚕娘、渔夫、牛倌,有说书先生、田园诗人、私塾先生、农村教师,有县委书记、乡镇企业家、战斗英雄,有小媳妇儿、老祖母、庄稼汉,把江南地区的乡间贤人描摹得活灵活现。【作者简介】沈成嵩,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