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讲 人人利己反而不能损人利己

第014讲 ************

00:00
16:34

你好,欢迎来到谢作诗的经济学课,谢老师带你深入浅出系统学习经济学。


今天还谈利己的话题,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人人利己反而不能损人利己


我们担心,利己的人会做出损人的事。这个担心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


人的自利既有造福社会的一面,也有危害社会的一面;既能导致利他的行为,也能导致损他的行为。这是一枚铜钱的正反两面,是无法分割的,你不能只要正面,不要反面。就像我们搞对象,不能花前月下亲热的时候,要求她双手修长细嫩,居家过日子的时候,又要求她做饭、洗衣服、擦地、带孩子样样能干。这是矛盾的事情。


你可以不要损他的行为,但是不能不要利己。因为没有利己,也就不会有利他。还记得起来吗,我在前面讲过,没有利己,我们不知利他为何物。那种企图改造人性,只要自己喜欢的,完全不要不喜欢的,追求社会绝对纯净,是极端错误的做法,其后果必然带来灾难。


我们不可以反对利己,因为这就是反人性。经济学不允许你在人性上做文章。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在怎样的约束条件下自利的个人会有损他的行为,在怎样的约束条件下自利的个人又会有利他的行为;在怎样的约束条件下人的自利造福社会的一面大于危害社会的一面,在怎样的约束条件下人的自利造福社会的一面又小于危害社会的一面。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这样看问题,就把重心放在制度建设上了。


斯密强调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人的自利具有促进生产、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面,但是他没有考察“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私有产权和法治。


是的,人是自利的。既然人是自利的,于是就不能没有私有产权,就不能不很好地界定和保护私有产权。在私有产权受到严格保护、法治又有保障的社会里,一个人爱财,就只能通过努力发明创造、降低成本来实现。你不能偷、不能抢、不能骗,因为那样就侵犯了他人的产权,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利己不等于损人利己。损人利己不是利己的错,而是制度的错。


我痛恨贪污腐败,但我不讨厌贪官。谁要是在我面前骂贪官,我立即和他割袍断交。我就问你,把你放拿个位置,你贪不贪?老实说,我喜欢贪官,觉得贪官很可爱,至少他们心里健康啊。他们不是爱财,就是好色,大多数两者都好。一个人,既不爱财,又不好色,只努力工作,可能吗?这就是历史上太监专权比佞臣弄权更可怕的原因。没有欲望,世界对他就没有价值,他会善待?把权力交给贪官远比交给一个无欲无求的清官要好得多。你懂吗?


为什么会有腐败?我求你们给我送点钱,你们会送吗?腐败的背后是管制、是权力。反腐关键不是道德说教,而是进行制度建设,使人没有机会腐败,腐败了也得不偿失。你让美女一丝不挂睡在我的身边,然后要我不动心,怎么可能呢?动心不是我的错,而是你的错嘛。反腐的重点是限制权力,而不是让你有权而又不准你贪,那是圣人也做不到的事情啊。


或许有人不放心,人人利己,遇到外敌入侵,谁还会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呢?遭遇不测,不是没有人舍身救人了?答案是:承认并尊重利己天性的社会,一定是分工和专业化深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社会,也一定是重视契约关系并且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有专业的军队冒死杀敌,有专业的救护人员舍身救人。每个人都尽自己的职责,这是契约责任,也是最有效的实现公众利益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化国家鼓励民众捐钱捐物,但是不鼓励民兵上战场杀敌,也不鼓励一般民众到第一线参与抗害救灾的原因。


你要是较真,身边没有专业救护人员,难道就见死不救了?那我要说,救人真的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否则应该通知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我们鼓励救人,但是不应该提倡舍己救人。我甚至认为,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即使职业军人也应该选择投降以保护自身生命。


我们要强化制度建设,重视契约责任,使得自利的个人在给定的制度约束下只能通过服务社会,而不能靠损人利己,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不能试图去改变人的自利本性。管理经济社会,靠的决不是理想和浪漫主义,而必须是基于对人性深入了解后的务实做法。


中华文化不是在承认并尊重人性的基础上,重视契约、进行制度建设来鼓励利他的行为,限制损他的行为,而总是企图改变人性,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已经基准全无、坐标尽丧了。所以不难理解,千百年来,我们充满了对于圣人和清官的崇拜情结。


然而现代文明恰恰要求承认并尊重人的自利天性,靠契约和制度来避免损人利己发生。基督文明认为人人都有原罪,自然就难有对于圣人和清官的崇拜情结。爱迪生、牛顿、莱布尼兹、丘吉尔道德都不算高洁,但他们仍然是人们心中的伟人。人人都有罪,重视契约和制度就成为必然选择。工业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啊?


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历史,从来就不缺乏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最终却备受争议的人物。王莽便是其中令人悲悯的一位。白居易有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和祝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单以忠君与否来论是非成败,这是错了的。


王莽错了,但错不在于他篡逆,而在于他的理想和浪漫主义。


公元前8年,也就是王莽上台之前,他是一个道德典范,孝顺母亲、瞻养寡嫂、抚育侄儿、对人谦恭有礼。身为大司马,却过着极其简朴甚至可以说拮据的生活。据说他老婆出门都没有新衣服。因儿子虐杀了家奴,他还逼死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以后,他仍然是一个道德典范,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王莽不仅是道德的典范,终生过着俭朴的生活,而且他也推崇并实施公有产权。他上台之后,推行“王田”、“赊贷”制。田地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不允许私人买卖。政府办理贷款,贫民家遇到丧葬、祭祀或者经营工商业而没有资金的时候,可以向政府贷款,政府不收利息。这是不是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还要大要公得多啊?


可是王莽王朝并没有因为他的道德情操、他对公产的宣扬和推行而长存下去,人民也没有因此而过上一天幸福的日子。相反,他当了皇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后汉书讲:“饥馑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其死者则露尸不掩,生者则奔亡流散,幼孤妇女,流离系虏。”只当了8年的皇帝,王莽就被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大潮淹没了。自己挣得天下,又自己丢了天下,历史上这是不多见的。


其实有小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没有防止小偷的积极性。在君子国,最是有利于小人的成长。即使真有君子国,最终也会演变成为小人国。这就是今天我们看不到君子国的道理!今后,谁再要我们“大公无私”,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他打量打量: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啊?!


维护公共利益没有错,但是要求人无私就是错的。没有了私利,公还有什么意义,是谁的公呢?


小结


要把利己的人性与具体的损人利己的行为区别开来。不是利己不好,而是损人利己不好。没有利己,虽然没有了损人利己,但是也没有了利他行为。要想避免损人利己发生,正确的做法不是否定利己,而是靠契约和制度来避免损人利己发生。要记住,有小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没有防止小偷的积极性,人人利己反而不能损人利己。人人利己,你却损人利己,谁还跟你玩?


思考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说法对不对,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这句话?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欢迎你给我提问题。谢作诗的经济学课,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补刀补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揭示了利己不是好坏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利己是物种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补刀补水: 对!

  • 欢欢喜喜_p9

    人不为(wei~二声)己天诛地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如果不能为己,不能有所为,就会被天诛地灭。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欢欢喜喜_p9: 谢谢,学习了!

  • 摩羯星_GG

    经济学的自利假设,并不是人们日常理解的自私自利,不是一事当前的斤斤计较,不是一旦利己就要损人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摩羯星_GG: 是的!

  • 欢欢喜喜_p9

    where where您是个很受人尊敬的老师。☺☺☺

  • diracsea

    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可真是要天下大乱,人类灭亡。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diracsea:

  • 张朝金H

    其实中国也很早就提出君轻民贵,应该是没有找到好的制度原因,如果当时民不忠君国家就完了,民众也会落难,换其他君上台也差不多,忠君符合当时的人民利益,西方应该感谢耶,稣,不然也难有平等的思想,最后催生的平等制度和自由经济。

  • Nina202207

    生动有趣

  • 大湾大双

    重新听,很亲切很温暖

  • _Soul_

    利己是人性的事,至于利他还是损人则是制度的事! !作为人类自身,我们应该承认人性,通过改变制度来引导行为。

  • 亲见思科

    听谢老师的课胜过我读一整部资治通鉴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亲见思科: 果酱啦,谢谢!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