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何听懂他人话语背后的真实想法

14.如何听懂他人话语背后的真实想法

00:00
11:01

14.如何听懂他人背后的真实想法

 

好好说话,好好听话,就是改变命运。

你好,这里是学诚法师的人生精进系列精读

 

在给我的大量留言中,有一类问题比较集中,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问题。这里面有家长的烦恼,也有作为孩子的烦恼。问题多是集中在不知道如何跟对方沟通。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主要围绕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来讲。

 

首先来看第一种情况:家长听不懂孩子语言背后的真实想法。

 

有一位母亲和自己九岁的儿子一直处不好关系,儿子总是抱怨母亲不顺着他说话,遇到事情不帮他、不理解他。

 

比如,孩子外出旅游,喝汽水开盖时刮伤了手。因为汽水是别人买给他的,他回来就说是别人的错,导致他的手受伤了,以后再也不理这个人了,也不再喝汽水了。母亲说:“这只是个意外,不能怪别人。”

 

孩子就开始哭,埋怨母亲每次都责怪他。

 

诸如此类的情况多了以后,孩子越来越不愿意接近母亲,不愿意听母亲的话,甚至在母亲和他亲近的时候,说母亲有臭味……母亲很痛苦,孩子也很痛苦。

 

这个母亲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学会好好听话上。

 

听话,不能只听字面的意思,而是要听孩子语言背后的意思。其实,孩子希望母亲顺着自己,背后的意思是希望母亲爱他,关心他。小孩子没有能力对爱的方式做出更多的表达,他认为,自己有错,妈妈不责备自己,就是爱。

 

遇到这类情况,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做呢?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生硬地用道理直接去指出他的问题,来教育他,要求他改正,而是先要站在他的立场上,认同他的感受,再去引导他正确的做法。要让孩子敢于在自己面前犯错误,感受到家人无条件的包容和接纳,这才是孩子能够听得进教育的前提。

 

教育,一定要先讲爱,再讲理,如果总是“讲道理”而批评、指责孩子,孩子就生不起对父母的信心来。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总是被另一个人批评教育,自己是能很好地改正,还是想躲开他?

 

我们常常讲,小孩子要听话,其实大人也要学习如何听话。听懂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话背后的需求,然后找到妥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接下来再来看第二种情况:掺杂着“我执”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

 

有一位母亲,在家里非常要强,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听她的,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以绝食、自残等方式迫使家庭成员就范。时间久了,让整个家庭非常痛苦,每一位亲人都有挥之不去的惊悚记忆,亲人之间的隔膜和仇恨也日益加深。

 

这种心理模式在佛法中有很精确的定义,就是“我执”——凡是“我”认为对的事情,大家都要这样认为;凡是“我”决定的事情, 别人就不能更改。就是凡事都要顺着“我”的意思来,否则就不行。

 

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我执”,程度轻重不同,角度不同。有的在这个地方很执着,有的在那个地方很执着;有的是对大事执着,有的是对小事执着。换句话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这样,家庭生活不是享受生活,而是成了家庭成员之间“我执” 的较量。这种较量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非常大的痛苦,轻则导致夫妻感情失和、离异,孩子叛逆、教育失败,亲人反目等等,重则会酿成严重的家庭悲剧。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母亲,女儿小的时候还能听她的,但是大了以后,在婚姻、事业以及信仰上有了自己的追求,便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一定要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思来生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抉择。

 

两代人价值观和对生活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冲突就非常激烈,几近酿成人间惨剧。

 

为了让女儿就范,母亲再次采取了一些极端方式,不吃饭、不睡觉,以自杀相威胁,等等。女儿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没有处理这方面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又不想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非常痛苦。

 

双方相持不下,彼此之间还都是以爱对方为理由。

 

而如果通过佛法的学习和修行,慢慢我们就会了解到,这种掺杂着“我执”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至少不是纯粹的爱。如果是爱的话,那就应该会让人感到幸福。为什么会让人有这么大痛苦呢? 为什么会爱到自己和他人都要窒息的地步呢?

这就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有机会可以试验一下,如果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想法,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判断,看看会发生什么?很多问题是不是就会迎刃而解呢?

 

只是,懂得道理不难,难的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去接受、理解、倾听、尊重别人,那一刻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来突破。

 

只要有改变,一切就都还有机会。

 

最后,来说一下第三种情况:我们往往把善意的话听出恶意来

语言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意义,但是我们会通过语言传递意义。这些意义有我们的情绪,有善,有恶,也有不善不恶。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人的心很有意思,非常习惯去解读负面的信息:一方面对方表达的可能确实有恶意,我们会执取、放大,然后反复回放、咀嚼,产生痛苦;另一方面,可能别人真的没有恶意,但是我们也有可能听出恶意来,甚至对方是善意的,我们也会听出恶意来。

 

其实,我们把善意的话听出恶意来,并不是少有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往往都不善于表达善意。内心的善意因为烦恼的缘故,话说出来,听着就不舒服,让听的人只注意到不舒服的语句,而忘记了语言背后的关怀和爱护。

 

 

有一对母女,在女儿长大以前没有什么隔阂,很亲密;但是女儿长大之后,读书了、就业了,母女间却产生了隔膜。

 

小的时候,女儿穿什么衣服,母亲都会反复要求、批评、说教;女儿吃饭,母亲也会不断纠正其细微的错误;在学习上,则更是严格要求,严厉呵责……

 

女儿长大后,母亲仍保持一贯的行事风格,对女儿的生活进行干预,甚至毫不留情地严厉指正。这让女儿很不是滋味,感觉母亲并不爱自己,没有理解和关怀,甚至连起码的鼓励和尊重都没有,终于她无法忍受母亲的表达,开始对立和排斥。

 

时间一久,不管母亲说什么,女儿都认为母亲是在伤害和为难自己,看不起自己,打击自己,经常会在心里追问:为什么母亲就不能给自己一些鼓励?为什么就不能赞扬一下自己?为什么自己做什么母亲都不满意?虽然女儿也知道母亲那样说话可能是她亲近女儿的方式,但就是无法接受母亲的絮叨。只要母亲一开口,女儿心里就会生起无名火,对抗的话脱口而出,或者甩个脸色,很久也不说话,不理她。第一念的怒火毫无控制,但事后又懊悔难过!

 

其实,发脾气和冷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越是想得到爱和鼓励的人,表面上可能越强势,想要借外在来掩盖内心的怯弱和苦,或者用自己的冷漠和不在乎来保护自己。

 

我们希望快乐,可是由于烦恼的存在,往往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走了相反的路。

 

其实,把内心放松一些,不要执取和在意那些所谓的话外之音,先不要急着证明自己,就能从点滴中感受到家人的爱。听语言背后的爱,而不是听语言背后的情绪,更不要妄加臆想话里有话。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我们再来梳理总结一下:

 

1、想要让孩子听话,大人先要学习如何听话。家长不能只听字面的意思,而是要听懂孩子语言背后的真实想法。

 

2、掺杂着“我执”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强迫别人听自己的,会造成很极端的悲剧。如果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想法,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判断,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人非常习惯去解读负面的信息。我们往往把善意的话听出恶意来,而忘记了语言背后的关怀和爱护。

 

愿今天的内容能为你人生精进的路上多一份加持,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