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微子篇 18.7-11》道之不行已知之

163《微子篇 18.7-11》道之不行已知之

00:00
09:58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道之不行已知之。

我们要介绍《论语微子篇》第7章到第11章。


先看第7章,原文是: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这章内容也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发生的一段插曲,跟我们前面(〈微子篇18.5-18.6)所介绍的有些接近。


它的意思是这样的。

子路跟随着孔子,却远远落在后面。他遇到一位老人家,用木棍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便问他:您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家说:你这个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也分不清,我怎么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完就放下木棍去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稍后,老人家留子路到家里过夜,杀鸡作饭给子路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报告这一切经过。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居的人。接着吩咐子路回去看看他。子路到了那儿,老人家却出门了。子路说:不从政是不应该的,长幼间的礼节都不能废弃,君臣间的道义又怎么能废弃呢?原本想要洁身自爱,结果却败坏了更大的伦常关系。君子出来从政,是做道义上该做的事。至于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啊。


本章内容也像是一篇短篇小说,相当生动。它有两个重点。

第一,这位老人家很有人情味,他看到子路没有跟上老师的车队,并且言谈之间对人尊敬有礼,就主动请子路回家过一宿,并且妥善招待他。但是,他虽然是隐士,却没有忘记长幼之间的礼节,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相见。


第二个重点是,孔子指出隐士虽然避开世间的混乱,但仍然无法忽略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譬如这位老人家看到子路很有礼貌,就表现温暖的情意,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相见,保持了长幼之节。那么更大的更重要的君臣之义,又怎么能够废弃不顾呢?重小节而忘大义,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至于孔子,他为自己的作为辩护,就是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但是君子出来从政是行其义也,是做好道义上该做的事;至于结果如何,则不是任何人可以预知的,这确实显示了儒家明确的立场。


接着,看〈微子篇〉第8章,原文是: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zhòng)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本章综合谈到了古代遁世隐居的人,而最后显示了孔子的立场,就是无可无不可


我们看它的意思。

遁世隐居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志节不受委屈,人格不受侮辱的是,伯夷与叔齐吧!又说:柳下惠与少连,志节受委屈,人格受侮辱,可是言语合乎规矩,行为经过考虑,就是如此吧!又说:虞仲与夷逸,隐居起来,放言高论,人格表现廉洁,被废也合乎权宜。我是与这些人都不同的,没有一定要怎么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么做。


本章所评介的七位逸民,其中夷逸、朱张、少连的生平已经不可考,而朱张甚至在孔子后面的评论里面也漏掉了,我们知道较多的是伯夷、叔齐以及柳下惠这三位。而孔子最后表现他的想法,他的原则是通权达变,因时制宜。在确定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


他的表现可以对照〈里仁篇4.10〉所说的。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无莫(mù)也,义之与比(bì)意思就是,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于天下,无所排拒也无所贪慕,完全与道义并肩而行。也就是无可无不可,但是完全合乎道义。


接着,看〈微子篇〉第9章,原文是:


(tài)师挚(zhì)适齐,亚(yà)饭干适楚,三饭缭(liáo)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这一章所说的是古代的乐官,因为整个政治慢慢的瓦解,他们流散各地的情况。


我们把它的意思说一遍,就知道了。

太师挚前往齐国,二饭乐师干前往楚国,三饭乐师缭前往蔡国,四饭乐师缺前往秦国,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边,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边,少师阳与击罄的襄移居海边。


在这一章里面提到二饭、三饭、四饭,就表示在古代天子与诸侯用饭的时候,按照顺序出来演奏的一些乐师。但是后来礼坏乐崩,这些音乐方面的人才就散居各地了。


接着,看〈微子篇〉第10章,原文是: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shǐ)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意思是: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会疏忽慢待他的亲族;不会让大臣抱怨没有受到重视;长期追随的属下没有严重过失,就不要弃之不用;不要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所以等于是周公告诉他的儿子伯禽简单的几句话。由此可以显示周朝立国的时候,基本的精神确实是非常的温厚,也就是要尊尊亲亲,要珍惜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


最后,再看〈微子篇〉第11章,原文是: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ò)、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guā)


意思是:

周朝有八位著名的读书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与季䯄。

他们的资料已经很难去考证了,只是留下来做一个记录而已。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就要进入到〈子张篇〉第十九了。

主题是:交友的两个层次。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文泉zwq

    真想听听老师讲讲周公,除了易理,别的了解很少,每次遇到都被感动,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