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国足不卷

记者手记:国足不卷

00:00
03:23

亚运会上中国军团的优势太过明显,每日夺金犹如砍瓜切菜。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要想上热搜,比赛输了才行。”但马上也有人反驳:“未必,国足赢了就行。”这透出国足的尴尬,但也说明了他们依然保有关注度。

10月1号的晚上,很多人去了奥体中心,为的是看女子100米栏,也有很多人去了黄龙体育中心,为的是看中韩大战。奥体中心啥情况我不知道,黄龙这边可以说盛况空前。从主媒体中心出发的班车,不等到发车时间就已经坐满,组织者不得不增加车次,车刚来,马上又是爆满。这情况上一次碰到还是9月24日,去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扑首金”的那一回。比赛性质上, 林雨薇和吴艳妮参加的是夺金大战,国足只是一场四分之一决赛,连奖牌的边还不沾,从这个角度说,国足“完胜”。

走进黄龙体育中心,最醒目的是提示板:摄影背心已经发放完毕。旁边仍有一群扛着设备的摄影同行在等着找场馆负责人“协调”。文字记者还算幸运,组织者临时增加了看台席位,总算不至于站着看比赛。看台可谓座无虚席,后来官方通报的观众人数是38000多,这么看来,国足至少是拥有一块“金牌”的——现场观战人数最多的比赛。

这么多人都来看国足,很难讲心态到底是怎样的。助力他们挺进四强?别开玩笑,跟韩国队的差距显而易见。非要在国庆之夜来给自己添堵?似乎也没这个必要吧。但总之,足球,还有国足,终归还是有人看的,虽然未必是“爱看”。也就是说,市场终归还是有的,至于是不是珍惜了,有关人士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

观众是热情的,气氛是火爆的。韩国人也是有所准备的。“我们不怕现场观众的嘘声”,赛前他们就这么说。事实也是这样,“客场作战”的韩国从一开场就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皮球长时间都在中国队半场滚动。踢了30多分钟,韩国队就进了俩,比赛结果已经没有悬念。不能说中国队的小伙儿们不拼,也不能说现场观众不给力,但呈现出来的比赛内容分明告诉你:两支球队已经不在一个层次。边路很轻易就被突破,就像“大人打小孩儿”,对方的节奏永远比你快半拍,防守时跟不上,进攻时早早被别人占住了位置。这已经跟斗志、跟体能、跟临场应对无关,甚至跟基本功都无关,而是跟踢球习惯有关:从小到大,咱们跟对方踢的足球很可能就不一个概念。

球输得没脾气,自然也没有那么激烈的情绪,顶多就是提前退场,比赛刚进入补时阶段,眼前的看台已经出现了大片空白。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倒是座无虚席,多数是韩国记者,一人抱着一台笔记本,一边听,一边狂敲键盘。一直都说体育记者很卷,来看国足,就不用。

也不是谁都像国足这样输得“无声无息”,隔壁拿了冠军的林雨薇几乎没啥波澜,连成绩都没有的吴艳妮,在网上制造的浪比钱塘江的潮都高,一夜都没消停。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郭韬略 文 白韬 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