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怪异的国产枪!弹容量高达50发,为何最终被淘汰?

最怪异的国产枪!弹容量高达50发,为何最终被淘汰?

00:00
07:27

过去的文章里,军武菌讲到国产新枪族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网友在后台留言:之前国内不是设计过一种弹筒供弹,弹容量50发,而且尺寸也很紧凑的冲锋枪吗?怎么还要验证新型冲锋枪?这种枪为什么没有列装部队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这位网友提到的冲锋枪,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S/LS06冲锋枪,也叫CF-05冲锋枪。

看这个名字,这种枪好像是05、06年左右正式推出的,但实际上早在1993年,长风机器厂的设计师就开始构思这种新型冲锋枪了,目的就是参与当时我国下一代5.8mm冲锋枪竞标。

CF05的主要设计师也是我国轻武器界的一位大牛,曾参与设计64式手枪,64式微声冲锋枪,80式手枪等各种武器。当然,最重要的贡献则是主持设计了两款92式手枪。

1993年,新型冲锋枪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了3年的设计工作,到了1996年,这种新型冲锋枪的第一个原型,也就是I方案诞生了。当时的原型枪和现在的CS/LS06可是大不一样,虽然也是弹筒供弹的,但是螺旋弹匣并不是布置在枪的上面,而是兼做枪托使用。

纵观整个轻武器发展史,这种设计都是极为少见的。俄罗斯的PP-2000冲锋枪虽然也可以用弹匣充当枪托,但那只是个备用弹匣呀!真正用来供弹的弹匣还是插在握把里面的。弹匣作为供弹的重要零件,如果在使用中角度、位置出现了变化,很可能就会导致枪支故障,就算是握弹匣一般也是不允许的,何况是拿来抵肩射击呢?

所以很快,在II方案上,这个弹筒就被移动到了机匣上方,换用了伸缩枪托。比较离谱的是,这两个方案的原型枪还具备双路供弹能力,除了弹筒以外,还可以在握把内插入一个92式手枪的弹匣!不过,如果同时插两个弹匣,这枪可就要故障了。后来,或许是因为觉得双路供弹多少有点画蛇添足,还影响可靠性,不如不要。所以定型后的CS/LS06就取消了这个设计。

当时,长风机器厂和208所一同参与新型冲锋枪的竞标,两家各拿出了一种设计。遗憾的是,在内部对比中,长风机器厂的冲锋枪就败给了208所的样枪。不过208所也没高兴多久,很快就在进一步的测试中输给了建设厂的样枪——也就是后来的05式冲锋枪。

落败之后,长风厂的领导可能心有不甘,国内单子吃不到,那就去割国外韭菜呗。这种落选方案改外贸的做法在国内十分常见,比如最新的CS/LR17枪族据说就是被淘汰的某型试验步枪。不过,5.8毫米手枪弹之一我们中国才用,拿去外贸肯定没人买,必须要对原型枪进行进一步改进。

很快,外贸方案就确定下来了,计划将口径改成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9x19mm。最初的名字叫QC-9,后来改名CF05,最终定型名称为CS/LS06。比较有意思的是,CS/LS06定型后还进行过一次升级,内部结构没什么变化,但是外观设计完全变了,有一股MP7的味道。

CS/LS06目前已出口到委内瑞拉、乌干达、缅甸等几个国家。在委内瑞拉,CS/LS06被装备给总统卫队等特种单位用于要员保护,属于是排面拉满了。国内比如北京蓝剑突击队和广东反劫机中队等单位也有少量试用,近几年也还能见到。

CS/LS06为什么会用弹筒供弹呢?这是因为当年我们考虑到,冲锋枪主要作用是在近距离实施突击作战,用足够强大的火力压制对手,弹匣容量太小等于火力不足,约等于打不赢。所以当年我国新型冲锋枪的要求之一就是弹容量不少于50发。

这个弹容量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如果用弹匣,至少要得用四排,而当时世界上唯一量产的,使用四排弹匣的就是意大利幽灵M4冲锋枪。这种冲锋枪设计上确实很有亮点,但是结构太过复杂,可靠性也不是很好,不适合军队使用。如果采用弹鼓,那就太大太臃肿了,直接影响冲锋枪的便携性,属于是得不偿失。

经过权衡后,设计师决定走一条国内尚未有人走过的路,弹筒。

其实早在92手枪研发期间,行业内就有人去美国见过采用弹筒供弹的卡利科冲锋枪了,CS/LS06显然收到了卡利科冲锋枪的启发,但两者结构也有一定区别。

CS/LS06的弹筒全称叫双口式托拨弹同体随机装弹螺旋弹筒,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把弹鼓拉长,让枪弹的径向运动变成纵向运动。弹筒主要由带着螺旋纹的外壳和带凹槽的螺旋状内芯组成,在装完弹之后要上发条,使得子弹在卷簧的驱动下依次送到抱弹口。和卡利科最大的不同是,他的弹筒有装弹口和进弹口两个洞,简化了压弹步骤。

那他为什么会败给05冲呢?其实他的落败并不意外,05冲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一来他基于既有的95式步枪设计,研发成本低,二来制造上也比CS/LS06更加简单。并且05冲采用无托结构,连发射击时更加稳定,射击精度必然更高。

国外某著名轻武器杂志也刊登过CS/LS06的文章,批评其可靠性太差,原因是他的手册上写可靠性不大于千分之三,按照国外的评判标准,就是每三百多发发生一次故障,这在外国标准中是相当低的。

我们先不论国内外轻武器测试标准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个千分之三并不是CS/LS06实际可靠性,而是验收标准,实测可靠性肯定比这个要高的。比如说79式冲锋枪可靠性的验收标准是百分之0.5,也就是千分之无,而实际可靠性是百分之0.08-0.22,这么一看是不是就好多了?

结合这些信息来看,CS/LS06冲锋枪的落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内。无论是成本还是性能,这枪都不怎么占优势,反而是因为设计的过度复杂,增加了故障风险。考虑到上一个用弹筒供弹的卡利科冲锋枪可靠性差的令人发指,CS/LS06不被看好也可以理解。可以说当年解放军就没看上这种枪,现在当然也不会再反过来列装部队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鸭明桓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