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一个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忧郁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007.一个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忧郁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00:00
16:15

喜马拉雅的听友们,你们好,我是周濂,欢迎你来上我的哲学课。


你一定听说过“性格即命运”这句话,它的发明权属于今天这一讲的主角赫拉克利特,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一、性格古怪的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504-501年。据记载他是以弗所城王位的继承人,但是他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我认为这对于他和臣民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赫拉克利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古怪的人,人们给他起了很多的绰号,比如说“忧郁的哲学家”、“一个傲慢的人”。


关于他的同胞们,他说过这样的话:

“以弗所的成年人应该把他们自己都吊死,把他们的城邦让给未成年的少年去管理,因为他们放逐了赫尔谟多罗,放逐了他们中间那个最优秀的人”。

赫尔谟多罗是赫拉克利特的朋友,难怪他会恨屋及乌,鄙夷大众。他还因此得到了另一个绰号:“辱骂群众的人”


其实,赫拉克利特瞧不上任何人。他批评著名诗人荷马,认为应该把荷马从竞技场上赶出去,并且加以鞭笞。他认为毕达哥拉斯是头号骗子,只是自以为有智慧,其实拥有的不过是“博闻强记和恶作剧的艺术罢了。”


根据第欧根尼的《名哲言行录》记载,赫拉克利特离群索居,常年在山林间游荡,靠吃各种植物为生,结果得了浮肿病,不得不重返城邦,可是他在看医生的时候不好好说话,以打谜语的方式问医生,他们是否能够让潮湿的气候变得干燥。医生听不懂他的话,自然也无法给他看病,于是他来到一个牛棚里,把自己埋在牛粪中,希望牛粪的热气可以把身上的湿气蒸干,这一招当然不会灵验,于是他就一命呜呼了。


尽管赫拉克利特之死听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他的哲学却被后人推崇备至。赫拉克利特是历史上第一个用朴素的语言提出辨证法的人,黑格尔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马克思说:“我对这位哲学家一向很感兴趣,在古代的哲学家中,我认为他仅次于亚里士多德。” 


二、赫拉克利特的基本思想


古希腊有一座著名的德尔菲神庙,但凡遇到大事,希腊人都会去那里求神问卜。德尔菲神庙最著名的两条箴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凡事勿过度”,都是意味无穷的格言警句。赫拉克利特曾经这样评论说:“那位在德尔斐发神谶的大神不说话,也不掩饰,只是暗示。”


其实,这句话用来形容他自己再合适不过。赫拉克利特的文风晦涩,经常用格言警句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所以他又被称作是“谜样的人”。


但是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人们不懂得怎样去听……”“他们听却不理解,恰如聋子一般……”对于懂得去听的人,比如苏格拉底,就会由衷地赞美赫拉克利特的文字:“我所理解的部分是优美的,我敢说,我所不理解的部分无疑也是优美的,但需要像一个潜水探宝者那样去寻根究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试着潜到海底深处去探宝,领略赫拉克利特思想的迷人风采。

赫拉克利特的基本思想可以被概括成如下四点:

1,万物处在流变之中,但是

2,变化是根据一种不变的逻各斯(logos)发生的,并且

3,这种逻各斯包含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4,这种对立面相互作用的方式,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了“和谐。”

是不是听起来很玄?不要着急,今天这一讲会比较深奥,我们一点一点地来澄清。


三、万物处在流变之中


先来看第一点:“万物处在流变之中”,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说:“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电视画面,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浓缩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云起云灭、太阳迅速地东升西落,植物迅速地发芽、开花再凋谢,城市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万丈高楼平地起,旧貌换新颜、物是人亦非……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传达的正是这个意思。赫拉克利特的生花妙笔同样具有电视的蒙太奇效果,他说:

 “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它散又聚,合而又分。”

又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


四、变中之不变——逻各斯


这些格言都非常的精彩,让我们非常强烈地体会到“变化”二字的精髓。但是赫拉克利特作为哲人,并不满足于描述“变化”本身,而是要探究那“变中之不变”的东西,他把这个东西称为逻各斯(logos)。这样,我们就进展到了第二点“变化是根据一种不变的逻各斯(logos)发生的。”


逻各斯很难翻译,它在古希腊文里至少有10种含义,其中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就是原则、规律,理性等等含义。你也可以用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去辅助理解。


先来看赫拉克利特的说法,他说:

“这逻各斯虽然万古长存,可是人们在听到它之前,以及刚刚听到它的时候,却对它理解不了。”

他又说:“因此应当遵从那个共同的东西。可是逻各斯虽然是大家共有的,多数人却自以为是地活着,好像有自己的见解似的。”

柴静出过一本书叫做《看见》,我特别喜欢这个书名,其实看见看见,看似同语反复,其实,“看”和“见”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因为有的人是“看而不见”,就像有的人“听而不闻”。赫拉克利特把这样的人形容成“在场又不在场”。什么叫做“在场又不在场”,回想一下你在学校上思修课,或者在公司开员工大会的经历,你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多数人对逻各斯看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偏偏又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地活着”,浑然不觉自己是只井底之蛙。赫拉克利特把这样的人比喻成是睡梦中的人,因为清醒的时候,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世界,而睡梦中的人却各有各的世界。所以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叫醒这些梦中人,让他们学会认识和理解这唯一的逻各斯。


五、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对立与争斗


讨论到这一步,我们终于要来探讨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了。也就是他的第三个基本论点:这种逻各斯包含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赫拉克利特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微博上的金句大王:

他说:“驴爱草料,不要黄金。”所以草料和黄金,到底谁更珍贵,完全视乎对谁而言。

他又说:“最美的猴子同人类比也是丑的。”其实反过来也一样,最美的人类在猴子眼里可能也是丑的。

他说:“最智慧的人同神相比,无论在智慧、美丽或其他方面,都像是一只猴子。”又说:“在神看来人是幼稚的,正如在成人看来儿童是幼稚的。”这两句话是不是让我们想起犹太人的那句著名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以上说的是“凡事都有两面“这个道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还不构成辩证法,所以赫拉克利特要接着往下说“相反者相成”的道理。


他说:“他们不了解如何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如弓和竖琴。”拉开弓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恰恰是它返回的力量,拉开和返回之间的力量被称之为张力。这就是相反者相成,矛盾的对立统一。


赫拉克利特还举过很多精妙的例子,比如:“在一个圆(周)那里,开始和结束没有差别。”因为每一个点都是起点,每一个点也都是终点,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我们都有过生病的经验,牙不疼的时候从来想不起牙齿的存在,一旦牙疼起来就会刻骨铭心地怀念牙不疼的日子,如果有一天它真的不疼了,我们甚至会忍不住想要讴歌美好幸福的生活,所以赫拉克利特才说:“疾病使健康显得愉快而美好,一如饥饿之于饱足,疲惫之于休息。”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初看起来是违反逻辑和常识的。“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这样的话怎么去理解它呢?排中律告诉我们,A并且非A——这不可能为真。的确,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黑的又是白的,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我们小时候看电影,不就是这样吗?一直在急切地追问父亲,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旦贴上了标签,我们就把心放在了肚子里面,因为从此我们可以非常简单明了地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这种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方式,在赫拉克利特看来简直就是弱智和愚蠢。


对赫拉克利特来说,在同一中看出差异,看出对立与斗争,看出对立与斗争的巧妙维持与相互转化,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相反,单纯地认定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排斥其内在的纷争、歧异和变化,却是不智的表现。


六、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创造出和谐


因为“凡事都有两面”,而且“相反者相成”,最终通过这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和谐”。现在我们终于进展到了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最后一环。

赫拉克利特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你会发现,虽然赫拉克利特也试图寻找“一切是一”,“变中之不变”,但即使是问了最后,他也还是在强调对立和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近似绕口令的方式去总结他的思想:要去寻找那“变中之不变”,但是,这个“不变”就是“变化”本身!


我们来看这句话:

“神是昼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饱又是饥;它变化自己,如同火一样,火混和着香料时,就按照各自发出的气味得到不同的名称。”

白天与黑夜、冬天与夏天、战争与和平、饥饿与饱足,这些都是对立物,担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世界的变化就发生在这“相反者相成”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秩序,而有秩序就意味着“和谐”。


注意,赫拉克利特在这里引入了“火”的意象。我们还记得泰勒斯说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那么与水和数相比,火的特殊性在哪里呢?


与水相比,火是完全没有形状的,水虽然能够顺势而行,无孔不入,但终究可以被容器框定,而火却不同,它可以被扑灭,但绝不可以被任何事物限定住形状。


与数相比,火的特点是运动和变化,它时时都在燃烧,在变化,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不断地转化的活火。”这当然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因为我们都知道火是可以被熄灭的,哪怕是太阳也终有一天会变成黑矮星,但是赫拉克利特用火作为万物的本原,终点就是在强调火的本质特点,就是不停顿地变化和运动。火作为火,只要还在燃烧,就在不停地运动,一旦熄灭,停止运动,火也就不成其为火了。


最后,火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极大的破坏性,也即“斗争性”。所以,赫拉克利特一边讲对立面的统一,也就是和谐,另一方面还强调对立面的斗争,也就是所谓的“不明显的和谐”,他曾经说:“战争是万物之父,又是万物之王。”然后又说:“这个道理是不明显的,人所看不见的,不认识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一般会认为战争毁灭万物,而不是战争创造万物。那到底什么叫做“不明显的和谐”呢?其实我们现在有句话叫做相爱相杀,又说欢喜冤家,这样的人在一起看似不和谐,其实是一种“不明显的和谐”,难道不是吗?


赫拉克利特甚至认为“不明显的和谐比明显的和谐更好。”这种和谐是在斗争中产生出来的,而且认为斗争是永恒的、和谐是短暂的想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黑格尔和马克思。我们熟悉的斗争哲学其实可以上溯到赫拉克利特这里。


好了,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你是不是深刻地体会到了赫拉克利特这位大神的迷之魅力?最后我想把他的两句话送给大家:


第一句话是:“即使穿越每一条路,人也永远不能发现灵魂的边界——它拥有的范围如此之深广。”

第二句话是:“我研究自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喵喵咪学众

    周老师的哲学课很棒,赞一个!要是每个中国人学习一遍哲学史,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思维水平就会上一个台阶。

    周濂 回复 @喵喵咪学众: 谢谢你的鼓励

  • 喜娅

    听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感觉很熟悉,和以前政治课学的内容很接近: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等等。原来马克思的思想也是来自于此前的哲人啊。 另外周老师讲课越来越顺畅了!期待后面的课程!

    周濂 回复 @喜娅: 慢慢适应了面前没有直接观众的讲课方式,希望后面的课程越讲越顺。

  • JLSun

    这两天反复寻味万物的本源到底是水是数还是火,最终火胜出了,非常赞同和谐是在斗争中产生的这句话

    周濂 回复 @JLSun: 思考的乐趣

  • 童小妞和阿圆仔

    于是,濂哥出了一本书,名叫《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周濂 回复 @童小妞和阿圆仔:

  • 安安__Ann_

    这么多名家的这么多道理,却没有一个所谓“真理”,这样学习下去脑子不会乱吗,这么学习哲学到最后究竟是为了什么

    周濂 回复 @安安__Ann_: 让你慢慢地学会看清。我们就是因为太急于获得真理,所以常常被骗。所谓见多才能识广。

  • 丁平君

    一百多集,已经完整听完一遍,现在开始听第二遍,受益颇多,谢谢周老师的课,希望出新课

    周濂 回复 @丁平君: 感动!竟然开始第二轮了

  • 安大略_dw

    从这一集开始,感觉周老师是在“讲”,前几集像是在“读”。点赞

    浅紫如蓝 回复 @安大略_dw: 同感

  • Anael汐汐

    No one can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Heraclitus

  • 阿绿_六六

    草料和猴子那一段思考和庄子《齐物论》相似呀。

  • 八星北斗

    中国的哲学家,只是学会了讲故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