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入睡——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

伴你入睡——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

00:00
07:42

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

云谷禅师 有书







南怀瑾先生说:

“人生在世,被人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
如果对别人的谈论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

的确如此,谁人背后无人说。


活在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


我们永远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你做的再好,都会有人骂你;你做的再差,都会有人欣赏你。


不必奢求获得所有人的理解,也没必要和他们解释你自己。

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你


季羡林说:

“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人越是成熟,就越发现,在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不是所有人都够能理解你。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尝过才能明白。


别人也许会同情你,但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你的伤口有多深。


纵使你有再大的委屈,在别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故事。


真正能理解你的,只有自己。


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书生,他在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受伤了。


路过的人,都向他投来同情的目光,询问他怎么回事。


于是他就把伤口扒开,向路上的行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


行人们都叹息不已,安慰了他之后就匆匆离开。


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伤口感染而去世了。


生活中的我们,很像这个故事中的人。


一次次扒开自己的伤口,渴望着别人能理解你,最后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痛苦。


鲁迅说: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针只有扎在自己身上,才知道会有多疼。


人生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些事情注定只能自己承受。


与其奢求别人的理解,不如从此学会坚强。

别人的嘴,何必在乎?


古人讲: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生活中,我们总是非常在乎别人的评论。


听到好的,就沾沾自喜;听到不好的,就痛苦纠结。


其实,人这一生太过短暂,我们又何必计较别人说了什么呢?


宋朝有一位禅师,在老禅师身边修习了多年,仍然未能觉悟。


有一次,他陪老禅师去院子里散步。


老禅师问他:

“我以前路过一座桥,滑了一跤,心即开悟,于是做偈 (jì ) 一首,你还记得是什么吗?”

他回答:

“我当然记得。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等他回答完,老禅师没有说话,哈哈大笑了几声便离去了。


他的内心充满了疑虑,难道是我刚刚答错了?


老禅师为什么会笑话我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整整失眠了几夜。


后来他见了老禅师,问自己哪里说错了,老禅师回答说你并没有哪里说错。


他更是不解:“那您为什么要嘲笑我呢?”


老禅师又是笑了笑:

“既然你没有说错,又何必在乎别人笑你呢?”

听到这里,他恍然大悟,从此潜心修行,不再理会别人的目光。


《增广贤文》讲:“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活在这世上,总会有人评判我们。就算是圣人孔子,几千年来都会遭到别人的非议。


古人曾说:

“不曾有人只遭诋毁,亦不会有人只受赞叹。”


人活着,不必太过在乎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好。


放下对外界的执着,我们就不会被别人的言语左右,那些说三道四的话也就烟消云散了。

做好自己,别解释


《诗经》有云: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生在世,众口难调。


对于懂你的人,你不需解释;对于不懂你的人,解释不如沉默。


别人的嘴,不必在乎;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昔日,佛陀在外说法讲经,途经一个偏僻的山村。


村民们听说佛陀来了,都前来参观。


有的人对佛陀顶礼膜拜,但有些人却说着污言秽语,诋毁佛陀。


佛陀丝毫没有生气,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笑着对大众说:

“感谢各位能来听我讲经,今天时间不早了,我先去下一个村子了。
如果到时再经过这里,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问我!”

听了这些话,那些村民们都非常羞愧,从此也不再出言不逊。


《淮南子》中说:

“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为人品行端正,不要理会别人的诋毁,那些邪恶的人就不敢相犯。


做好自己,无需过多的解释。


因为你越解释,就越解释不清,反而徒增烦恼。


置之不理,是对是非之人最好的回应。



《逍遥游》讲: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更不会活在别人嘴里!


当我们被别人误解,不要忙着辩解,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当我们遭遇痛苦,不要急着倾诉,因为不会有人真正理解你。

余生愿我们活好自己,无愧于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大_可_

    背景音乐好诡异啊

  • 小莲687

    艾米老师声音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