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张爱玲传》:讲述张爱玲孤单而又丰富的一生

55.《张爱玲传》:讲述张爱玲孤单而又丰富的一生

00:00
28:01

55.章节名称:

《张爱玲传》:讲述张爱玲孤单而又丰富的一生

文稿内容:

——· 关于本书 ·——

《张爱玲传》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个人的倾城之恋”。这本书在描述张爱玲生平的基础上,与张爱玲的作品相结合,文学性与叙事并重,以张爱玲的生平为主线,采用描述、议论、引用、抒情等多种手法,力求还原张爱玲一生的心路历程,使读者对她的身世、思想、生活及爱情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 关于作者 ·——        

《张爱玲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林小光,原名林学堂,湖北孝感人,湖北作家协会会员,有多年的传记类小说写作经验,也曾出版大量小说、散文、随笔等。他写的《李鸿章全传》《林徽因传》等多部传记,深受读者的喜欢。        

——· 本书金句 ·——

1.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        

2.爱情终究超越不了政治,女性的内心更注重性情,而男性的内心更依从政治,这就是人性的差异和悲哀。        

3.在张爱玲内心,红楼梦中的人物似曾相识,书中的命运起伏与自己何其相似,这里面全是熟人,走进里面去,也许比走进外面的世界容易得多了。        

4.她的文字间透着毫不媚俗的冷漠和漫不经心的洒脱,有对社会的指责,有对尘世的嬉笑怒骂,她用文字砌出一截截的世态炎凉,却无法掩饰荒凉的底色。        

5.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核心内容 ·——        

一、人们常说胡兰成对张爱玲影响最大,实际上却另有其人        

张爱玲出身名门,她从小接受中西教育,显示出过分的聪慧。用今天的话来说,她有一个吸毒的父亲和一个追求自由的母亲。她4岁时母亲出国留学,8岁时母爱失而复得,10岁时父母离异,中学时母亲又不告而别。母亲在她的童年中时而消失时而出现,她努力想成为母亲期待的淑女模样却始终难以成功,这换来母亲极端的失望与恶毒的批评。父亲再婚后,父亲与后母对张爱玲恶语相向,拳打脚踢,限制自由。        

在逃离家庭之后,她投奔母亲,却因经济问题面临不少难堪。在这样的生活下,张爱玲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伦敦大学远东校区,得到的奖学金被母亲挥霍一空。至此,她对母亲渐渐由喜欢转为绝望。        

原生家庭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张爱玲文学成就的基础,曲折的家庭经历让她对人生有犀利的洞察力,可以说原生家庭的幸与不幸成就了她的文学;另一方面,求而不得的母爱,苦苦争取的亲情,这些都让张爱玲从小缺乏安全感,性情孤僻敏感,原生家庭的不幸又影响着她人生一个个重大的选择。可以说,父母是影响她一生的人。        

二、《色戒》这部电影中张爱玲的影子        

现实中,张爱玲和《色戒》中的王佳芝一样,也喜欢过一个大家口中的汉奸,这个人就是胡兰成。胡兰成感动于张爱玲的文字,主动出击,性情清冷、缺乏安全感的张爱玲遇到胡兰成后,找到久违的知己。二人惺惺相惜,思想上有着强烈的共鸣。孤寂的张爱玲太需要一个懂她的人,于是以飞蛾扑火般的热情与胡兰成交往。后来,胡兰成与妻子离婚。胡兰成担心自己的政治身份日后会拖累张爱玲,他和张爱玲结婚时除了一纸婚书,没有任何仪式。胡兰成在婚书中写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交往时是真诚的、专一的,在辜负张爱玲时也毫不含糊,自他搬到武汉后,喜欢上小周;在逃亡期间,也与其他女子交好。由于胡兰成,张爱玲的创作一度丰富多产,也同样因为他,张爱玲的创作一度陷入低谷,并背负着文化汉奸的嫌疑。张爱玲与王佳芝都缺乏情感寄托,《色戒》中王佳芝以生命为代价,爱上汉奸易先生;现实中,张爱玲以个人前途为代价,与胡兰成交往。张爱玲虽然生命仍在,精神却枯萎了。她笔下的《色戒》中卑微的王佳芝,也正如她自己的人生。        

三、国内红极一时的张爱玲为何远赴美国?        

张爱玲在发表文章时,并未注意刊物的背景,加上胡兰成的影响,张爱玲一度背负文化汉奸的名号,隐退文坛两年。她虽然成功复出,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张爱玲远赴香港,并经香港入境美国。来到美国的张爱玲事业并不受认可,无奈下只好申请文艺营的救济。        

在文艺营中,张爱玲认识了大他29岁的赖雅,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赖雅与张爱玲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互相分享对作品的感受。赖雅风趣幽默,宽厚仁慈,两个人逐渐产生惺惺相惜之感。1956年8月,两个人结婚,这一年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从现实角度来说,赖雅并非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也许对张爱玲来说,胡兰成也好、赖雅也罢,这些人懂她就好,张爱玲太需要人带给她温暖的家。        

婚后的幸福生活持续不久,赖雅就中风了,在赖雅的反复生病中,张爱玲肩负起家庭的经济重担和护理工作。在这样的生活重担下,因为精神有所寄托,张爱玲依旧感觉温馨幸福。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很少与外界交往,独居了近30年,最后在公寓中孤独辞世。张爱玲在美国的晚年就像她一生的总结,孤独而又丰富。对亲情求而不得、为爱情奋不顾身,却最终还是与孤独相伴,那难以言说的情怀最终只能寄托于文字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刘秀婷_0j

    恋爱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