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爱玲爱玲年”,倾听张爱玲

【发刊词】“爱玲爱玲年”,倾听张爱玲

00:00
14:32

1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万燕。

今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诞辰100周年,估计是“张迷”们的创意:2020年,因此也被称为“爱玲爱玲年”。作为一个张爱玲研究者,很高兴能在这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受到喜马拉雅的邀请,和大家一起走进张爱玲的世界。目前据有人统计,全球已有两千万“张迷”,相信这次张爱玲作品有声剧和导读在喜马拉雅播出后,将会出现更多的“张迷”。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95年9月8日于美国洛杉矶西木区公寓被发现离世,祖籍河北丰润。她的生命足迹,走过上海、天津、香港、美国等地。主要作品有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色戒》《小团圆》等,散文有《更衣记》《对照记》,还有她晚年的心血之作《红楼梦魇》等。

张爱玲是一个集魅力和争议于一身的作家,她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来源于她的复杂位置和文学成就相交织的状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有“三最”:第一,她和鲁迅在揭露人性上都是最全力以赴的。第二,她和钱钟书是两个最洋气的作家(语言和时空背景)。第三,综合小说、散文、电影、翻译、研究等各方面,她是最有才华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素朴而幻丽,艺术而生活,宛转而现代,有结实而渊雅的思想,也有深挚而节制的情感。

她的散文对情感的约束美尤其让人惊讶,有一篇以《爱》为题的散文,很短,写的却是“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和一个年轻人,在春天的晚上,连故事都没有的故事。结尾呈现出小说家的想象力。很大气,也很具体微妙: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时间的跨度,空间的动感,以及鲜活的人,都有了,几句话,已经意义无穷。



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这篇散文里青春的萌动和女子后来几次三番被转卖的惊险的风波,完全可以作为极好的小说素材,展开丰富的叙述和想象,她却放到散文里寥寥几笔写完了。


这或许就是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之处和魅力之处。


2

她的小说,用更加高超的艺术,表达了生活中永恒的人性,即使百年后,也能唤起共情,得到启示,就像你身边贴身的人与事。在小说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不是贵族又是贵族的张爱玲,一个精致又素朴平民的张爱玲。


很多人都知道张爱玲出生于贵族世家,她的曾祖父张印塘曾任安徽按察史,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女儿,祖父张佩纶是清末朝廷重臣。外曾祖父黄翼升曾任长江水师提督。


张爱玲曾经在《对照记》里写到对这个贵族世家祖先的感情:


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我爱他们。


这样显赫的家谱,这样的血缘关系,似乎注定了张爱玲是个贵族,她的小说里,像《红楼梦》一样华美精致的贵族笔致俯拾皆是,例如《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用火柴摸黑点蚊烟香的文字:


“可是这一次她却非常的镇静,擦亮了洋火,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她把烧焦的火柴丢在烟盘子里。”


即使写一根燃烧的火柴,她也带着贵族的味道。


但是,如果拂去这些贵族文字形式的精致面纱,会发现张爱玲不是贵族的精神走向对小说的深刻影响。比如她不喜欢凡哑林,不喜欢交响乐,不喜欢足尖舞,不喜欢松涛声。她喜欢什么呢,喜欢钱,喜欢听市声,喜欢胡琴,喜欢蹦蹦戏和蹦蹦戏的花旦。待会我会讲一下蹦蹦戏和蹦蹦戏的花旦。她对杨贵妃和唐玄宗长恨歌版的爱情故事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却是杨贵妃和唐玄宗吵架后回娘家这样属于本地新闻的家常细节。在《童言无忌》里她甚至几次自称“小市民”。


这里尤其要提到北方蹦蹦戏(即评剧的前身)。我唱一两句,大家感受一下:


唱词:小孙猴睁开金睛火眼,往山上看,忽然间乐得它把跟头翻


张爱玲喜欢看蹦蹦戏,在当时其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很多人会觉得张爱玲很有个性、特立独行,但其实张爱玲少女时代在教会学校读书,是一个受西方教育的淑女。作为一个淑女,看蹦蹦戏会被人认为品味很低,张爱玲曾经提到她看蹦蹦戏的难堪:“对这种破烂,低级趣味的东西如此感到兴趣,都不好意思向人开口。”而蹦蹦戏花旦这样的普通女人,她认为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女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夷然地活下去。


这种不是贵族的精神指向,用她的话说就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她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平民化的非贵族立场,表现普通人的痛与伤,例如《半生缘》里家境窘迫的曼桢被姐姐和姐夫所害,和世钧的爱情无缘圆满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女读者看了觉得就是自己的身世,看完就来找张爱玲,哭倒在她门外。她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的曹七巧,大都是像曼桢这样普通的凡人,或者说小人物,这个立场一直贯穿她毕生的创作。


她的小说人物在人生面前看似节节败退,对人生却常常有肯定的态度。她用“恋爱”和恋爱中的男女写人生,是因为她觉得“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但她并不是完全否定描写战争和革命的作品,只是觉得这些作品没写好,她认为“真的革命与革命的战争,在情调上我想应当和恋爱是近亲,和恋爱一样是放恣的渗透于人生的全面,而对于自己是和谐。”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张爱玲:她的贵族血液和华美的文采,是作为贵族的她,她关注人、关注人性的写作追求,让她一次次书写那些平民和底层人的人生,这是作为非贵族的她。


3

张爱玲曾经看蹦蹦戏,有过一段感受,她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塞上的风,尖叫着为空虚所追赶。”这是张爱玲看蹦蹦戏的感受,也是她童年在北方生活的记忆底色。因此阅读生逢乱世的张爱玲,除了不能单一地把她放在贵族身份下,也不能单一地把她放在上海的城市背景下。


没有北方,一定没有现在的张爱玲。天津、上海、香港,这三个地方的文化元素,连同她那个时代、她的命运和所有的阅读生活、艺术生活,组合成了张爱玲的小说底子和人生底子,并伴随着她在美国的生活,将这个“时代弃女”变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无国籍的女人”。


她的人生命运使她成了“无国籍的女人”,但她的作品更加具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到今天,张爱玲已经成了绕不开的文学经典。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和大家一起从张爱玲最初的创作开始,聆听张爱玲的作品,我也将为大家逐篇地讲解张爱玲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体会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也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可以帮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张爱玲,理解她不同作品里所体现出的创作巧思和深意,欢迎你加入这趟倾听张爱玲的旅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仝豆豆

    如果说 琼瑶的小说营造了一个美妙的梦 那么 张爱玲的文字就是打碎梦境 回归现实 虽然很残酷 但这才是最真的生活

    明乾物流 回复 @仝豆豆: 😌

  • 谢政道

    张爱玲非常真实,不虚假,不做作。词句艳丽,描写小人物非常深刻!爱她的真实,爱她的深刻!

    听友279776058 回复 @谢政道: Please or me phone calls

  • 越业

    很喜欢你的声音,很有吸引力。

    水里的花 回复 @越业: 我觉得主播已经很努力在解读张爱玲,但是

  • 听友232624816

    普通话听着真难受,发音太不标准了

    听友303052454 回复 @听友232624816: 这个普通话我也觉得 太草率

  • 孝林Sh

    有一句话是错误的,“即使百年后的今天”。就算张爱玲不老,前后才100年,她的文字没有100年!

    196993252踏雪寻梅 回复 @孝林Sh: 可以说“即使几十年后的今天”

  • 恩溪的有声世界

    才知道2020可以有这样的解读,我也开始加入爱玲爱玲的队伍

  • 18517862xfv

    其实读懂张爱玲的小说会有着心情的沉淀,人性的复杂,都被她描述出来。只有通过生活深度洗礼,这些文字才能更加融入到自己的回忆。各个角色仿佛都和生活中自己相连所接触的角色挂钩。一方面是伤感,一方面是感恩张爱玲把这些平常人物通过文字描述出来,一吐为快。中国人讲究家丑不可外扬,张爱玲的小说却突破了这个界限,原来自古至今,人们家庭关系亦是如此,不论是民国还是当代。五年前我读过一次张爱玲,五年后由于疫情关系有时间来听这部有声小说,心路历程再一次洗礼。这也许是张爱玲文字不朽的魅力,穿越了时代讲述我们最熟悉的人性。这里也感恩有欣艺工作室带来的张爱玲有声小说全集和万燕老师的解析导读。你们都好棒,非常感恩。加油!

  • 蔡金娟cjj

    读一本书,听一首歌,看一场电影,与人交谈或者出门远行,都是为了丰富你内心的持久的私,而且这是一种自足的与世无争的私,也是任何人夺不走的。我所拥有的,就是我所经历的一切。

    15391836mea 回复 @蔡金娟cjj: i一

  • 听风路过窗台

    还记得十几岁第一次读张爱玲的小说,突然就从琼瑶营造的虚假幻梦里清醒过来,从此她就是我的白月光。

    听友229476284 回复 @听风路过窗台: /

  • 绾青丝情感调频

    喜欢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