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学问之源泉

40 学问之源泉

00:00
10:0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2434175

    良知是源头活水

  • 纯兰

    边学边躬身践行于日常

    一树藤花 回复 @纯兰: *v。😛🤨 。

  • 字火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Cm超人

    学问要有源泉,而一个人的良知便是学问的源泉,灵活应变,应用自如。欲获得源泉,在一个诚子,不诚则难以成就事业。一个人的心必须进去宁静清明的境界,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明白万事的本质。 如果心被不良情绪干扰,就会各种思绪遮蔽智慧,只有摈弃私心杂念,彻底清除掉,才能考虑问题周祥,处理问题正确对待。此心完全与自然天地相合,才能真正做到人天合一忘我的境界。

  • 1357711adzf

    受益匪浅,谢谢主播

  • 夕子奕

    词穷,只能说讲的对

    主播孙畅 回复 @夕子奕: 可耐

  • 自强不息嗯

    每天听,第二遍了

  • 欣欣向荣小四

    受益匪浅 有文稿就好了

  • 字火火

    朱子说,「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朱子说的四者,就是经文里讲到的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这个忿懥就是愤怒、生气。他说这四种情感都是心之用,我们心里头的一种作用,每个人不能没有的,既然是身为人,自然会带着七情五欲,这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朱子说,如果一有这四种情感,而不能够觉察、不能够克制,就会欲动情胜。欲动就是生起欲望,也就是执着,情胜也是执着,他用的是七情五欲。因此心之用,心的作用就失去了正,就变成偏邪。换句话来讲,人心里如果有愤怒、有恐惧、有好乐,好乐就是你喜爱的、你贪爱的,还有忧患,你忧虑,这样心的作用就不正。

  • 三生书童

    事必躬亲,付诸于实践,这样所谓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