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宋明新儒学:“性即理”与“心即理”

8.1 宋明新儒学:“性即理”与“心即理”

00:00
14:11

宋明新儒学:“性即理”与“心即理”


⼀、知识点


1、北宋五子:


北宋五子是指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通俗易懂:


通俗易懂,汉语成语,拼音tōng sú yì dǒng,意思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3、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的意思是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它是北宋的思想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它教给我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人们一步步地实现人生的终极理想,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相近。


4、东莱先生:


吕祖谦(1137~1181)南宋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授太学博士,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在于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文学上则力求融合道学与辞章。吕祖谦学问渊博,著作宏富,有《古周易》、《书说》、《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左氏博议》、《历代制度详说》等十余种,并与朱熹合撰有《近思录》。其中《东莱左氏博议》一书,收录他论《左传》的文章80多篇,深入浅出,论辩有力。陆游在给曾逢的信中曾加以赞扬。《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他编有《宋文鉴》150卷。又编有《古文关键》,选辑韩、柳、欧、苏、曾等人文章60余篇,在评注批点中,可以见出他对古文体格源流、命意结构、句法字法等的一些可取的见解。吕祖谦的诗文大多为不得已而作,诗多挽诗,文多铭志(吴乔年《东莱集》序)。他的议论文笔锋犀利,闳肆辩博。《入越记》、《入闽录》等记会稽、武夷之游和鹅湖之会,叙事井然,写景清丽,不失为长篇游记中的佳作。诗有80多首,其中少数写景的七律和七绝较有情致。但不如学术有成就。诗文集《东莱集》,通称《东莱吕太史文集》40卷,有宋嘉泰四年吕乔年刻元明递修本、《续金华丛书》本。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人与人之间就像鱼和鱼之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要让中国老百姓都认识到天理,遵守了天理,把自己个人的岁月给它去掉,那叫存天理,灭人欲,这样道德主体就树立了。



三、全文逐字稿




从隋唐到宋明,我们第七讲心学思想在佛学中的重启。以佛教修行的形式,心学思想又来了。现在说心学如何在儒家的下一步发展中成为他主要的境界,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二部分的整个课程的第八讲宋明心。儒家的心性自学。第8讲宋明明心。儒家的心性之学,心就是人心,性就是人性。心与性的关系是宋明新儒家学问的主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真实内涵,实际内涵是什么?我们来讲这第8讲的第一点,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第8讲的第一点,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这个思想运动是什么?道德主体的数列,我们已经讲近代思想的根本原则,它的根本特征就是主体性原则的缺裂。在中国这个主体性原则的缺裂发展到宋明新儒家时期,很明确就是道德主体的数列,这个运动怎么会来?我们在前面一讲,当中就讲到魏晋时期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儒家的礼教不再被争审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家失去了信心,进入道家学说的沿袭和实践,那叫魏晋民事身体力行。




道家的境界如何全生避害,如何得大自在,当然是个人的自在。人与人之间就像鱼和鱼之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们的世界倒是蛮精彩的,叫风流潇洒的人格乐,名叫任自然。但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这个社会的持续的精神基础无疑从道家中奠定,所以这是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




经过隋唐时期佛学中国化,中国思想往上翻了一层,翻转了一层,为中国学术思想第二个高峰的到来做了准备。而这第二次高峰就是宋明新入学。这个思想运动的主题就是树立道德主体。还是王阳明那句话说得很明白了,王阳明说,我们中国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这个说明心。儒家的思想运动的主题就是破心中之贼,破心中之贼就是树立道德主体。中国人向来有道德,但中国人向来的道德不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而是出于对外部权威被迫的服从,或者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终于只是拿到的,做手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遇到的是他律,不是自律。我们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处于社会的关系当中的主奴关系的等级。于是我们去遵守道德规范,心中之贼是在的,拿到这做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看上去一个个都是好人,温柔敦厚,但是却是相愿的人格。孔子在论语当中非常深刻地抨击了这种人格类型,所以王阳明讲,人心中有贼,有中国的人没有缺裂为道德主体。这是近代思想的一个主题,独立的人格,道德自觉的主体。若不能缺裂,我们不能说这个社会是近代社会,它仍然是古代社会。这就是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的缘起。




宋明新儒家,他分了两个时期了,一开始是北宋,北宋有五大思想家来了,叫北宋五子,诸子百家,那个五子,哪五位思想家?周登怡、张宅、邵康杰,有邵庸、邵康杰、邵庸,另外两位是兄弟,两人称号称一,那叫二成。兄弟一共加起来是五位。就北宋时期的五大思想家,史春,北宋五子,他们开始了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我们也许听说过这样 4 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盛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 4 句话谁说的?藏在张采浩,横渠先生,这是著名的横渠四句,就讲中国哲学的主题,中国哲学论道。这论道的学问是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安心立命,为生民立命,为往胜既绝学思想,在古代智慧,在古代他应当被传承为往盛。比如说为孔子,为孟子继承他那个半绝了的学问,为往生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五子之一张载说的话,下面的问题是什么?道德主体如何熟练,破心中之贼如何破法?这就有了宋明新儒家的两派之争来了。理学派与新学派的争论。这两派的主题是共同的,在中国树立道德主体,但树立道特突击的路径是什么?这里发生了分歧。所以这第8讲的第二点就是理学派与新学派的分野,他们之间的队列在哪里?就是两个命题之间的队列。一个命题是理学派的基本命题,叫性结理,人性的性结理性就是天理。还有一派洛王心学,它的基本命题是新接力这个人心的心,人心就是天理心之理。这两派的分歧就是这两个命题的分歧。我们来谈这两个命题各自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刚才谈到了二乘兄弟,哥哥陈浩,弟弟陈怡合起来被称为二陈兄弟。兄弟两人在哲学的立场上是有分歧的,而且还蛮根本的分歧。哥哥称号开了后来陆王心学的先河,弟弟乘以开了李学的先河。




所以我们说的乘除理学,这个乘指的是乘以,不能把陈浩算进去,因为陈浩开的是心血一路,陈毅开的是李学一路,这也算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兄弟两人都戳戳巨大贡献,主席非常赞同,非常崇敬程宜的学说。陈一浩,伊川叫伊川先生,哥哥陈浩,他的号叫明道,光明的明,天道的道,明道先生,我们如果读中国宋朝的典籍,凡提到明道的,我们心里要知道,这是陈浩谈到伊川的。陈伊,主席对伊川的学问十分地推崇,他加以继承和发挥。主席是南宋人,北宋思想家当中,他最推崇的就是伊川了,就是成衣了,所以在朱熹手中完成了程朱理学的体系。南宋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陆九渊就向山先生,他继承的是谁?陈浩的学说,跟朱熹论战, 2 个人私下的是好朋友,但在学问上立场不一样。在南宋,两大思想家彼此的争论,又是一段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佳话,最典型的一场争论,在江西上饶,那个寺庙叫鹅湖寺,有一个人召集了两派的领袖人物,一起来对话,来辩论,来论战,召集者是东来先生,那么双方就在那里对话了,那是非常精彩的辩论,鹅湖之会。这个东来先生就吕祖谦,他希望能够综合两派,取一个折中的立场,但他知道折中很难,先让大家变一变。




那么我们现在问变的是什么?那么在争辩什么呢?被心中指责的那条路是条怎样的路?程朱理学认为,应当把天理讲明白,哲学家的使命当然要讲得通俗易懂,让老百姓都能懂,都能理解并加以接受。你看诸子语录,他的言语说表达都是日常语言,生活中的语言,读起来很亲切的,不是高头讲章的,有哲学家的使命。




在这里要把天理讲得非常通俗,明白易懂,许多都是大白话。你去做诸子娱乐就会发现这一点。所以他们认为破心中之贼是什么?要让中国老百姓都认识到天理,认识到天理,遵守了天理,把自己个人的岁月给它去掉,那叫存天理,灭人欲,这样道德主体就树立了。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程金句

长按图片保存至相册,分享今日课程金句至朋友圈



课程文稿

从隋唐到宋明,我们第7讲讲“心学思想在佛学中的重起,佛教修行的形式,心学思想又来了。现在说心学如何在儒家的下一步发展中成为它的主要的境界。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二部分的整个课程的第8讲:宋明新儒家的心性之学。


心就是人心,性就是人性,心与性的关系,是宋明新儒家学问的主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真实内涵是什么?我们来讲第8讲的第一点,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


8讲的第一点,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这个思想运动是什么?道德主体的树立。我们已经讲了近代思想的根本原则,它的根本特征就是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在中国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发展到宋明新儒家时期,很明确就是道德主体的树立,这个运动怎么会来?


我们在前面一讲当中就讲到魏晋时期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儒家的礼教不再被遵循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家失去了信心,进入道家学说的沿袭和实践,那叫魏晋名士,他们身体力行道家的境界,如何全身避害,如何得大自在——当然是个人的自在,人与人之间就像鱼和鱼之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他们的实践倒是蛮精彩的,叫“风流潇洒的人格”——越名教,任自然。但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社会的秩序的精神基础无以从道家中奠定,所以这是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


经过隋唐时期佛学中国化,中国思想往上翻了一层,翻转了一层,为中国学术思想第二次高峰的到来做了准备。而这第二次高峰,就是宋明新儒学。这个思想运动的主题,就是树立道德主体。还是王阳明那句话说得很明白了,王阳明说,我们中国人,人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的主题就是“破心中之贼”,“破心中之贼”就是树立道德主体。


中国人向来有道德,但中国人向来的道德不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而是出于对外部权威被迫的服从,或者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终于只是拿道德来做手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有道德,但这是他律,不是自律——我们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处于社会的关系当中的主奴关系的等级,于是我们去遵守道德规范。


“心中之贼”是在的,拿道德做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看上去一个个都是好人,温柔敦厚,但是却是“乡愿”的人格,孔子在《论语》当中非常深刻地抨击了这种人格类型。


所以阳明讲人人心中有贼,因为中国人没有确立为道德主体,这是近代思想的一个主题。独立的人格,道德自觉的主体,若不能确立,我们不能说这个社会是近代社会,它仍然是古代社会,这就是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的缘起。


宋明新儒家分了两个时期。一开始是北宋,北宋有五大思想家来了,叫“北宋五子”,“五子”:周敦颐,张载、邵康杰(就是邵雍),另外两位是兄弟两人,程颢、程颐,叫“二程兄弟”。一共加起来是5位,就北宋时期的5大思想家,史称“北宋五子”,他们开始了宋明新儒家的思想运动。


我们也许听说过这样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谁说的呢?张载。


张载号“横渠先生”。这是著名的“横渠四句”,就讲中国哲学的主题,中国哲学论道,就论道的学问是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安身立命,“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思想在古代,智慧在古代,它应当被传承,为往圣。比如说为孔子为孟子,继承他断绝了的学问,“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五子之一张载说的话,下面的问题是什么?道德主体如何树立。“破心中之贼”,如何破法呢?这就有了宋明新儒家的两派之争来了——理学派与心学派的争论。


这两派的主题是共同的——在中国树立道德主体,但是树立道德主体路径是什么?这里发生了分歧,所以这第8讲的第二点,就是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


他们之间的对立在哪里?就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对立,一个命题是理学派的基本命题,叫“性即理”——人性的性,性就是天理。还有一派陆王心学,它的基本命题是“心即理”——人心的心,人心就是天理,叫“心即理”。这两派的分歧就是这两个命题的分歧,我们来谈这两个命题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刚才谈到了二程兄弟,哥哥程颢,弟弟程颐,兄弟两人在哲学的立场上是有分歧的,而且还是很根本的分歧。


哥哥程颢开了后来陆王心学的先河,弟弟程颐开了理学的先河,所以我们说的程朱理学,这个“程”指的是程颐,不能把程颢算进去,因为程颢开的是心学一路,程颐开的是理学一路。这也算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兄弟两人都做出巨大贡献。朱熹就非常赞同、非常崇敬程颐的学说。


程颐,号伊川,叫伊川先生,哥哥程颢,他的号叫明道,明道先生。我们如果读中国宋朝的典籍,凡提到明道的,我们心里要知道这是程颢;谈到伊川的,是程颐。朱熹对伊川的学问十分地推崇,他加以继承和发挥。


朱熹是南宋人,北宋思想家当中他最推崇的就是伊川,就是程颐了,所以在朱熹手中完成了程朱理学的体系。


南宋另外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陆九渊,陆象山先生,他继承的是谁?程颢的学说。跟朱熹论战,两个人私下里是好朋友,但在学问上立场不一样。南宋两大思想家彼此的争论,又是一段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佳话。


最典型的一场争论在江西上饶,寺庙叫鹅湖寺,有一个人召集了两派的领袖人物一起来对话,来辩论、来论战,召集者是东莱先生。那么双方就在那里对话了,那是非常精彩的辩论——鹅湖之会。东莱先生就是吕祖谦,他希望能够综合两派,取一个折中的立场,但他知道折中很难,先让大家辩一辩。


那么我们现在问,辩的是什么?他们在争辩什么?“破心中之贼”的那条路是条怎样的路?


程朱理学认为应当把天理讲明白,哲学家的使命当然要讲得通俗易懂,让老百姓都能懂,都能理解并加以接受。你看《朱子语录》,他的言说表达都是日常语言,生活中的语言读起来很亲切,不是高头讲章的,有哲学家的使命在这里,要把天理讲得非常通俗,明白易懂,许多都是大白话,你去读《朱子语录》就会发现这一点。


所以他们认为“破心中之贼”是什么?


要让中国老百姓都认识到天理,认识到天理,遵守了天理,把自己个人的私欲给他去掉,那叫“存天理,灭人欲”,这样道德主体就树立了。


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玹笙

    前些天和朋友聊哲学,朋友说王老师你快退休了,我说我现在还在喜马听先生的课。从B站看见王老师退休的视频,在喜马拉雅看见一些 不懂哲学却非要在评论区抬杠恶评甚至中伤先生的嚼舌鼠辈。一时感觉心中气愤,然而细细一想,却是淡然地一笑泯然。没必要在意了。我等真正的求学,听课,读书,思考,与其与这样的人争执,不如自己利用这时间精力,深入学习。

    听友327555767 回复 @李玹笙: 你也太幸福了,还有朋友跟你讨论哲学,我跟我朋友讨论他们说我神经病

  • 王德峰教授

    各位听友大家好,近期我们注意到有部分账号在节目评论,社群等渠道引导听友通过其私人渠道获取节目电子版文稿,该行为已经对节目版权构成伤害,也严重侵犯了已经购买本专辑用户的权益。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并截图,喜马拉雅将保留后续法律追究权益。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听友本专辑是王德峰教授与喜马拉雅独家合作内容,文稿、节目都仅发布于喜马拉雅平台,请认准正版专辑和内容,谨防上当受骗。如您在其他地方遇到盗版节目,文稿,可立即添加小助手微信xmqsxzs或直接联系平台客服,与我们取得联系并反馈情况。感谢您的支持!

    吾哲大杠 回复 @王德峰教授: 客服冒充王老师回复咯

  • Tracy_h7

    前两年有幸带五年级的女儿亲临复旦光华楼听了王老师的一堂哲学夏令营课,现在女儿初一,又一起听了阳明心学和此音频,感觉孩子悟性高于我,受益终生。

  • Takahasi

    只从学了王老师哲学课我现在是单位的哲学王子

    入场 回复 @Takahasi: 错别字王子

  • 1591291ycfk

    终于到宋明理学和心学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守泉之铃_3r 回复 @1591291ycfk: 这句话真的是每听一次,都能让人热血澎湃。这才是我华夏好儿女应该有的信仰。

  • 才自精明志自高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正如康德所说过的:有两种东西,我对他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389727gnhj 回复 @才自精明志自高: 康德的心中的道德是知识还是人类的生命情感呢?

  • 关二胖

    王老师昨天退休了,这么好的课还是希望可以上面授~

  • 江南公子花满楼

    总算听到这里了,我对朱熹的理学之内容不太理解,不太愿意接受。但王阳明老师的传习录非常感兴趣。老师这部分内容讲得非常好,人们因为对社会的害怕,基于社会道德规范而被迫遵守道德,是他律不是自律,是被迫不是主体的自觉。

    听友409860047 回复 @江南公子花满楼: 一生俯首拜阳明啊!内心的滋养是最核心的,修养心中的性不是用来战争,而是让天下太平!

  • 盛楼

    像王教授一样,多读点书,除了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以外,其实在自以为的人生迷宫之中,每种道路上都插着各方向路标和目的地描述,还写满了心得体会,下面有密密麻麻课本电视里名人曾经的回复和互喷。。。。最后,直致终点还有适合你的上千种总结吊唁,人生很热闹,你是这条道第583631位择路人,前面遍布着‘到此一游’和‘游客’自画像,终点之前,你既不会孤独,也不会无聊,多读点书

  • 石硌石

    老师,魏晋名士所践行的道,我认为不是老子所讲的天道和玄德。如果是的话,不会只考虑自己全身避害,得大自在的,有可能是对老子之道的错解和或误解造成的,您怎么看呢?谢谢

    追寻彼小星 回复 @石硌石: 说是全身避害,只顾自己得大自在的话,为啥竹林七贤没有几人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