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类】芍药:方中好药花中相

【芳草类】芍药:方中好药花中相

00:00
13:33

芍药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上一集,我们聊了花王牡丹;这一集,接着聊花相芍药。芍药和牡丹相比,不论是观赏还是药用都毫不逊色。

牡丹与芍药如何分

牡丹花雍容华贵,上次我介绍了很多。芍药花和牡丹花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花型和花色都很相似,看上去好似一对孪生姐妹,所以仅从花上看很难分清谁是谁。

有个特别简单的方法,一看即明。牡丹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严格讲应该是亚灌木,也叫半灌木,下部木质,上部草质。而芍药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天地上部分枯萎,看上去草好像死了,但是草死根不死。

芍药的英文是“peony”,牡丹的英文是“tree peony”,意思就是“木芍药”。

牡丹和芍药——一个木本一个草本,掌握这个要点就能区分开牡丹和芍药了。

芍药与牡丹以前一直被列在毛茛科内,但现代植物学家按照新的分类系统,把他们列入芍药科芍药属。从植物专业上再细分下来,芍药及其近亲构成了草本花盘不发达的芍药组;牡丹与其近亲则构成了木本花盘发达的牡丹组。

别看我们现在能分得这么清楚,其实在先秦时代,人们最初也不分牡丹芍药,将它们都统称为芍药。后来到了秦汉时期,才开始把牡丹唤作“木芍药”。

另外,牡丹和芍药的花期也有差别。有句话叫“牡丹花谢,芍药花开”,就是指春夏交替之时牡丹先开,然后芍药才登场。这有点类似荔枝先开花、龙眼后登场,因此龙眼也有一个别名叫荔枝奴,好似龙眼是荔枝的跟班一样。

文化符号

芍药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芍药一花之下,万花之上。历史上留下有关芍药的诗词太多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是这样称赞芍药的:

浩态狂香昔未逢,

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

身在仙宫第几重。

韩大文豪用他那传神之笔再现了芍药迷人之态,犹如梦游仙境令人回味。

古人在离别分手之时,还有赠芍药以表情思的习俗。于是,芍药便有了“将离”这个别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芍药得名于“绰约”二字。“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

李时珍在芍药项下还写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历史上如此,现在又如何呢?

提到扬州,人们都知道那是一座历史名城,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出过不少历史名人,所以我对扬州格外关注。鉴真大和尚当年就是从此地东渡日本。我的老师谢宗万教授就是扬州一中毕业的。我到过扬州,芍药现在也成为扬州的市花,瘦西湖与芍药相得益彰。现在扬州市的仪征区栽培有三千亩多亩的芍药,主要用于观赏。

和洛阳牡丹一样,芍药也有培育出了很多的花色品种,大富贵、黄金轮、万花粉、胭脂美玉、杨妃出浴......听到这些花名,人也会醉了。我想,《红楼梦》中的《憨湘云醉卧芍药裀》,可能也是三分醉酒、七分醉花吧。

本草书中形容花朵经常用到“千叶”这个词,是为花瓣多重的意思,形容芍药盛放的姿态。好似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一样。

上面说的都是观赏的芍药,药用的芍药情况如何呢?

赤芍白芍

药用方面,“芍药”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及至《本草经集注》,开始将芍药分为赤白二种。明确入药有白、赤之分,也也就是白芍和赤芍两种药材。

那么,白芍和赤芍是根据花的颜色来区分的吗?这可不是。在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中,白芍画的是白花,赤芍画的是红花,这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与花色相关。这也说明了当时的宫廷画师也不太了解白芍和赤芍,画画时是凭想象画的,属于主观臆断。

实际应该是如何呢?直接把没有经过加工的芍药干燥根入药,表面呈棕褐色的就是赤芍。将芍药根在开水里面煮过,除去木栓外皮,或者去皮再煮,再晒干的,颜色偏白的就是白芍。

栽培方面,芍药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种植的。

野生的赤芍的产地,主要产自内蒙和四川。我曾到过内蒙古赤峰的赤芍基地,那里就出产上好的芍药药材。

我的一位好朋友康廷国教授,当年就是在赤芍的产地摸爬滚打长大的。他告诉我,当地的赤芍分布在山坡、草地及林子下边,那里出产的芍药都是赤芍,不会用来做加工用成白芍。

我国赤芍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高原。川赤芍也是以野生资源为主,也被《中国药典》收录在案。川赤药的小叶呈现羽状分裂,这点与芍药不同。

 

赤芍


赤芍变白芍

此外白芍还有著名的杭白芍,为浙江产的道地药材。还有一个著名的芍药产区——安徽亳州,那里是华佗的故乡。安徽亳州产的芍药主要为家种,大多加工做了白芍。因为煮过,所以白芍含的淀粉大部分糊化了,市场上见到的商品白芍都是干了以后,质地坚实,断面平坦,敲在桌子上当当地响。虽说赤芍和白芍原来同出一个种,经过加工后,内在成分发生了变化,自然也导致了功能主治的变化,有其内在物质基础。

现代研究表明,赤芍和白芍的化学成分几乎相同,但含量有所变化。特别是不同成分之间的含量比例差异就更为明显。白芍内的芍药苷经过加工后,会降到含量1%以下,比原来的3%-5%低了很多。

现在白芍和赤芍的生产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除了主产地生长环境和生长年限有所不同以外,他们的栽培技术与加工方法也已经逐渐实现规范化,而且与临床用药是紧密挂钩的。

区别关键在

有朋友会问:赤芍、白芍有必要分开用吗?

在《伤寒论》成书的汉代,白芍和赤芍是没有被区分开来的。后世在使用经方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根据中医临床的需要来选用白芍或赤芍。

凡是以养血为主要作用的时候,一般选用白芍。比如,桂枝汤、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等。中医认为,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

凡是以活血为主要作用的时候,一般选用赤芍。比如,桂枝茯苓丸,其功效是活血利湿。中医认为,赤芍侧重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上一集我们讲了牡丹,这集说了芍药。人们人为地授予它们花王和花相的称号,实际生活中花王与花相形影相随,临床上也是相互配合的。比如,丹皮与芍药就是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一个药对。再比如,经方桂枝茯苓丸和犀角地黄汤当中都是丹皮和芍药一起出现、相互配合使用的。

它们都能观赏并药用,自古以来为中国人所喜爱,也造福于人。

我们聊到了观赏牡丹的花都洛阳,观赏芍药的名城扬州,聊到了药用牡丹的主产地安徽铜陵、药用芍药的产地安徽亳州。讲完了大红大紫、大富大贵的牡丹芍药,下面我们就来聊隐藏在深山少有人知、但能堪大用、挑大梁的药。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獨上西樓2

    赵老师伴我晨练!谢谢,讲得太精彩了! 我有一个疑问:张锡纯说东北尽赤芍,杭州尽白芍,是地域的差异。赵老师说白芍是赤芍炮制而得!

    赵中振教授 回复 @獨上西樓2: 请参考赤芍、白芍药如何分一节

  • Charlotte苜蓿之力量

    赵博士,前两天问您关于止溃散中青香蕉的问题,书上说这个青香蕉要洗净烘干,是带皮烘干,还是可以剥皮后放烤箱里烤干?如果剥皮后烤干,为什么要水洗?

    赵中振教授 回复 @Charlotte苜蓿之力量: 不一定要干粉。因生香蕉里含有大量的鞣酸,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可切成小薄片,敷在创面试试。请参考鲜药一讲。

  • 听友148304648

    诗话本草纲目(288) ——题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芍药 谁分芍药两花发, 姊妹长沙是一家。 二十四桥春去处, 三千佳丽蔚云霞。 注:(1)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世常以张长沙尊称。(2)洛阳牡丹,广陵芍药,名冠天下。扬州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

  • 听友288005139

    200讲已讲完了吗?

    赵中振教授 回复 @听友288005139: 刚讲了一半

  • 礼花_vt

    我就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