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01|正义:法律的正义未必是你的正义

法学01|正义:法律的正义未必是你的正义

00:00
14:52


【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你好,我是翟志勇,欢迎来到法学版块第一讲。

说道法律,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正义,这一点也不奇怪。中文“法”这个字,在《说文解字》里的意思,就是“平之如水”,就是公平!而英文单词justice,既有正义的意思,也有法官的意思。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就叫justice,最高法院门楣上写的就是equal justice under law,法律之下平等正义。因此可以说,正义就是法律的另一面,或者可以说法律就是为了实现正义。但是,如果你遭遇过法律纠纷,或经常关注一些法律案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法律正义,不是缺席,就是迟到。


比如2019年辽宁发生的少年凶杀案,13岁男孩残忍地杀害了邻家的10岁女孩,却因为没有达到14周岁,这个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男孩被释放了,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啥意思?就是他不用坐牢,他不用对他的杀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是你所期待的正义吗?我想肯定不是被害女孩父母所期待的正义。


再比如,前几年的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他们都在风华正茂的年龄,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奸杀案,最后因为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两个人都被错误地判处了死刑。如果不是20年后真凶出现,如果不是他们的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申冤,可能聂树斌和呼格吉勒图这辈子也没有可能被平反,只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这时候就有人会说了,看吧,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但我想问你的是,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迟到几十年的正义,还是你所期待的正义吗?


【法律不保护愚蠢的人】


你可能会说,这些凶杀案都离我太远了,也太极端了,那我给你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天晚上聚餐后,我的一个网红朋友施某人向我借一千块钱现金,我毫不犹豫借钱给他,为什么?因为我不担心他不还钱,他是有钱人。可是几天后他不还钱,我向他要,他说兄弟你搞错了吧,我这么大一个的网红,我向你借钱,你问问大家,谁信啊!你向我借钱还差不多。我很气愤,到法院去告他,你说我能赢吗?我告诉你,我赢不了,为什么?因为我没留下任何证据,我太相信他了,没让他写欠条,也没录音,也没录像。我跟法官说,他真的欠我钱,法官心想,这人穷疯了嘛。


我的正义呢?法律能给我吗?不能,法律不会给我正义的,因为法律不保护愚蠢的人,我不做自我保护,法律就不会保护我。


你想一个问题啊,所有的诉讼都有输有赢,败诉的一方会认为自己得到了正义吗?当然不会,如果一个人败诉了,还认为正义实现了,那只能说他确实做了坏事,现在良心发现了。不仅败诉的人不认为正义实现了,很多案件判决后,原告被告都不服,都要上诉,都认为自己的正义没有实现。也就是说,在司法诉讼中,至少一半的人会认为自己所期待的正义没有实现。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一方面我们认为法律就是要实现正义,一方面我们所期待的法律正义,不是缺席,就是迟到呢?是法律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


【法律就是一种文明化的战争形态】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要明白法律是怎么来的?法律不是自然物,而是人为创造的,我们为什么要创造法律这种东西呢?为了解决纷争。


人是群居动物,但凡群居,就会有纷争,不要说夫妻吵架,父母子女照样吵个不停,外人就更不用说了。有纷争怎么办?最初的解决办法就一个字,打!打个你死我活,直到打出输赢为止。但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总能打赢,因为总是有更能打的人,总是有更没底线的人。人类如果不想永远生活在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中,就内在地需要一个文明的解决纠纷的机制,于是法律就出现了。


所以,如果我们把各种纷争都视为一场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战争,那么法律是如何来定分止争的呢?说来你可能不信,法律实际上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战争的,也就是说,将赤裸裸的暴力战争,转化为文明的法律战争。


什么意思呢?你想想看,整个诉讼过程是不是就是一场战争?法庭上,诉讼双方都挖空心思怎么打败对方,能用的损招都要用上,庭审时,原告被告轮番上阵,唇枪舌战。而法官呢?坐山观虎斗,等原告被告打得差不多了,最后裁决谁输谁赢。不服,那就上诉,再打一轮,但还是这个套路。你看看,这不就是一场战争吗?所以说,诉讼就是决斗的文明化呈现,只不过君子动口不动手。原告、被告为什么要请律师?因为律师就是法律战场上的雇佣兵,有知识,有技能,专门负责打法律仗。


不仅诉讼是一场战争,非诉讼业务也是这样。比如签个合同,双方挖空心思给对方设套,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以至于一些合同少则几十页,多则上百页。一个优秀的律师在签合同时,想到的一定是将来诉讼时,能否保护自己战胜对方,这就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合同中的所有违约条款,就相当于战前修筑的防御工事,等到真的诉讼发生的那天,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有人说,婚前财产协议就是为将来的离婚做准备的,这话一点都没错,一份不为离婚诉讼做准备的婚前财产协议,签它有啥用呢?那简直就是耍流氓,因为签了毫无意义。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就是要告诉你,什么是法律?法律要实现正义,但法律不是正义本身,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斗争机制,法律是用来解决纠纷的战争的替代品。当然,法律不能完全消灭战争,比如,你对野蛮人讲法律就没用,法律只对接受它的文明人有用。古罗马有句法律谚语,“在战争时法律归于沉寂”。但如果人类不想一直生活在暴力、血腥的战争之中,就只能接受法律,将人类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暴力战争状态,导入到文明的、可控的法律战争中。换句话说,法律就是一种文明化的战争形态。


【你有你的正义,法律另有正义】


法律是战争的替代品,意味着法律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如果你不理解法律的内在逻辑,你就无法理解到底什么才是法律的正义?也就不理解,为什么法律的正义,不一定是你的正义。法律要解决的是普遍性的问题,基本上不考虑特殊情况。


回到我最初讲的案件,为什么辽宁13岁的男孩杀了人却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中为什么要有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这是不是助纣为虐?当然不是,法律之所以设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因为法律认为不满14周岁的人,是不具备完全自主意识的,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不完全是自主意识的结果,对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进行刑事惩罚,不但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有违人道的。


当然,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不排除某个1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完全的自主意识,但法律无法事前针对个体进行立法。我们当然可以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但多低是低呢?10岁行不行?8岁呢?3岁呢?还是0岁?一个婴儿个头太大,出生时导致母亲大出血死亡,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吗?当然不会。总之,除非我们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0岁,否则总是有特殊的个案发生。而刑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罪行法定,不可能因为某个案件特别恶劣,而在法律没有修改的情况下,就突破14周岁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也就是说,必须严格执行14周岁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这就是法律的正义,但显然不是受害女孩父母所期待的正义,但因此法律就不正义了吗?不是。


再比如,法律假定成年人都具备健全的理智,都能自我保护,用法律的术语来说,就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因此,如果你不懂法,你不做自我保护,那法律也不会保护你。我还要说说我的网红朋友欠我钱的事,为什么我去诉讼赢不了,因为我没有任何证据。我作为成年人,我应该意识到,有钱人也可能欠钱不还。我应该意识到,满脸正义的未必是好人。我应该让他写欠条,但碍于面子没有写。在这件事上,我自己是有过错的,我是有责任的,而法律不保护愚蠢的人。也就是说,法律不考虑你是否真的懂得法律,也不会考虑你是否真的无辜,法律只看证据。


讲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抓狂,我没学过法律,我是法盲,我怎么办呢?我等着掉进法律的陷阱吗?我要不要看今日说法、以案说法这类普法节目呢?当然了,开卷有益,你学点法律知识总比没学好,你有个律师朋友总比没有好。但客观现实是,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法律专家,也不可能凡是都要咨询完律师才去做,我们每个人必须自己直面法律。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只有坏人才真正理解法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曾说,“你要想理解法律,你得从一个坏人的视角出发”,也就说只有坏人才真正理解法律。当然,这里的坏人不是说你真的无恶不作,实际上是说,你得从“人性恶”的角度看待法律,你得从战争的角度理解法律,你必须时刻心里想着,“总有坏人要害朕”,这样你才能理解法律。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理解法律的呢?我们恰恰是从好人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的,我们认为法律是正义,我们认为法律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正义的交代,我们认为法律的正义可能迟到但从不缺席。可是坏人从不这么想,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悲剧所在。


法律是战争的替代品,如果你不随时准备着战斗,如果你不随时准备着做个坏人,那你就赢不了这场战争。你输了,是不是意味着法律就不正义了?不是,法律是正义的,只不过不是你所期待的正义。法律正义是一种制度正义,法律给你提供了通过法律实现正义的途径,但你必须为此付出成本。


因此,如果你想要获得正义,你就需要懂得法律是如何实现正义的,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告诉你,法律实现正义的机制是什么。


好了,这就是第一讲的内容。你和法律有没有打过交道呢?你觉得法律有实现你的正义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加入社群讨论。下一讲,我们开始讨论法律实现正义的具体机制,我们下一讲再见。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nna_wang211

    讲的很好啊,原本以为法学部分会很枯燥,但老师讲得很有意思啊,例子深入浅出,听完一节意犹未尽,点赞!

    xujiayue270_ 回复 @anna_wang211: 罗翔老师讲的刑法也很好通俗易懂

  • TCHUN

    施展:没错儿,我就是网红施某人

  • Cici_媛媛

    从行为边界的角度,可以定义道德行为边界和法律行为边界,因此构成了三个区域。对于”好人“而言,他们的行为是在道德边界里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的行为是在道德行为边界和法律行为边界之间的,而对于”坏人“而言,他们的行为是在法律行为边界意外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正义和法律,法律是保护”好人“不被”坏人“伤害,实现社会和谐是重要工具。和宗教是在建立灵性的秩序、政治是在建立权利的秩序一样,法律是在建立行为的秩序,定义自由的边界,而核心基础是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大观天下志 回复 @Cici_媛媛: 分析得很富有层次感👍

  • 牧民031

    网红朋友施某某是课程推荐人吗?

    Ashely8254 回复 @牧民031: 期待施老师下场回应

  • 地山谦雷风恒

    施某人还干过这事啊

  • 观人察事

    搞什么啊!!!我花钱专门来学习,之前的文稿呢?我正在学习,怎么被你们弄没了!!!!退钱!!!

  • 1388913paab

    一场知识的春晚、盛宴!群星汇萃,星光璀璨

  • 吴小檬

    推荐现在正在上映的德语电影《无罪谋杀》

  • 伊甸的盘山路

    如果雇佣兵强,可以打败正义。

  • 勤奋者健强

    无论是因果报应,还是公平正义,好像都有个时间差问题。

    xujiayue270_ 回复 @勤奋者健强: 时间差太大,有些情况就失去意义了,比如被冤枉的人已经死了,不过还是比没有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