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创新自信拥抱“新量子革命”

以中国创新自信拥抱“新量子革命”

00:00
03:57

以中国创新自信拥抱“新量子革命”

国际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自主研发的6比特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千公里级无中继量子通信取得新突破……近期,我国在量子领域取得多项国际前沿的重大成果。在量子理论诞生120周年之际,在“第二次量子革命”逐渐揭幕的今天,日益走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的中国,有能力更有自信为人类量子科技作出更大贡献。

量子力学理论发轫于1900年,随后引发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出半导体、激光、计算机等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量子领域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密集涌现,预示着“第二次量子革命”已进入加速期、起跑期。

近年来,我国多次创造量子比特纠缠数量的世界纪录,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开通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几代科研工作者的接力奋斗,中国已成为国际量子科研强国之一,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科研方向上居于世界领先或第一方阵。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量子科技发展也存在不少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短板,面临多重深层次挑战。比如科研机构间的协作相对不足、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化不够顺畅、社会资本的投入“雷声大、雨点小”、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等。

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改革创新是我国抢占量子科研制高点的核心要义。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在科研架构、协同合作、成果转化、评价激励、科技金融等方面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前沿技术、工程技术的“全创新链”。

当前,量子科技已进入从科学探索到产品研发的“产业前夜”,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让更多的社会资本、青年才俊敢闯产业的“无人区”,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跨越产业转化的“死亡之谷”,让量子创新产业成为我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掌握创新的主动权,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上世纪初肇始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当时的中国只能做看客。而今启幕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国不仅要成为参与者,更要成为推动者、引领者,面向世界量子科技前沿,以高度的创新自信,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用“中国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徐海涛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张婉祎

校对:郝娴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