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5期:决定你走多远的,不是出身,不是金钱,不是勤奋,而是

2020-925期:决定你走多远的,不是出身,不是金钱,不是勤奋,而是

00:00
11:44




有书君说


有书友问:"有书君,为什么我那么努力还是碌碌无为呢?"


很可能,你是被自己低质量的勤奋感动了,但很抱歉,结果并不会陪你演戏。


要知道,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有人说,废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思考。


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效应——懒蚂蚁效应。什么是懒蚂蚁效应呢?


对我们的人生又带来哪些启示?一起和有书君来看看吧~


三分钟心理学,带你看穿人心。今天的【心理】专栏希望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呢?


两年前,朋友开了一家培训公司,开张半年,客户越来越少,资金链也出现了断层。


公司紧急开了一个内部会议,没成想,这次会议,最终扭转了公司命运。

 

而起到关键作用的这位员工,竟然是大家平时完全看不上的人,别人加班加点的时候,从来看不见他的身影,甚至周围的同事也觉得他整天都没什么事可做。

 

在会上,大家谈起接下来公司如何走出困境的时候,这位员工说道:


“现在做培训需要有几家大公司客户,不然很难撑下去。不过我观察到,现在职场人的压力太大了,有一种'创意培训'更有前景。

 

现在很多培训都是技能方面的加强,却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提升,我们可以开发诸如禅修、心身灵之类的新型培训课程。一方面帮员工解压,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内在的驱动力。


最近忙着做十几家大公司的调研,方案最快还有一周就能全部出来。”


正是这个员工的一席话,让朋友的公司起死回生,走出了培训的新格局。


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即使发生人事变动,他也能一直屹立不倒。


还记得,日本北海道大学曾做过一组实验,研究的对象则是三组蚂蚁群,每组由30只蚂蚁组成。


研究的问题是:他们是如何活动的?

 

最终研究发现,大多数蚂蚁是非常勤奋的,一直都处于很忙碌的状态。


蚂蚁们会一刻不停地的寻找食物,找到后就急急忙忙地搬运储藏起来。

 

但是有一小部分蚂蚁非常奇怪,它们东张西望什么也不干,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懒蚂蚁”。

 

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当蚁群突然断绝食物来源的时候,那些平时辛辛苦苦搬运粮食的蚂蚁顿时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那些平时懒洋洋的蚂蚁,此刻却开始行动起来,它们带着蚁群找到了新的食物。


这一行为惊呆了很多人,原来,懒蚂蚁们并不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无所事事。

 

它们只不过是在大多数蚂蚁“动”的时候,选择了“静”,在其他蚂蚁搬运食物的时候,选择了观察和思考。


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蚁群面临断粮危机时,迅速找到新的食物来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得不说,在蚁群中,这些“懒家伙”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了超强的能量,而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懒蚂蚁效应”。

 


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

 

其实,朋友公司里的那位扭转乾坤的员工,以及老板们心甘情愿养着的“闲人”,就是“懒蚂蚁”。

 

为什么这些“懒散”的人能在职场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得到更为重要的职位?

 

那是因为,当所有人都在为眼下的事情忙碌的时候,他们懂得停下来观察和思考。

 

成功往往更青睐于眼光敏锐,善于思考的人,而平庸更青睐于那么终日陷入无尽的忙绿,不懂得思考的人。

 

有一名学生,别人都勤奋,常常在实验室里一泡就是一天,但是他的研究却没有任何进展。

 

有一天,他的导师问他:“清晨,你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我在做实验。”

 

“那么上午呢?”

 

“也在做实验。”

 

“那下午呢?”

 

“还是在做实验。”

 

“晚上呢?”

 

“也是在做实验,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然后就会立即赶到实验室来做实验,一直到晚上12点才会上床休息。”

 

教授此刻已经知道了他停滞不前的原因,于是又问他:“那么,你什么时候在思考呢”

 

这个学生听后愣在了原地,是啊,自己一直在忙着做实验,却没有留出来时间去整理、分析得到的数据,这样怎么可能会有进展呢?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那么不论他的学识多么渊博,做事多么勤奋,都很难会有创新和突破。

 

我们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如果一直忙忙碌碌,静不下心来思考,那么我们就只能是企业运转中的一颗螺丝钉,随时有被取代的危险。

 

而时刻观察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勇敢跳出狭窄视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懒蚂蚁”。

 




如何成为一只会思考的懒蚂蚁?


记得一位大学老师经常说,低头走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偶尔要抬头看看天。


深以为然。


一只勤劳的蚂蚁,会让自己衣食无忧,而一只会思考的懒蚂蚁,则会保障一个家庭,一个团队走得更远。


千万不要陷入整日的忙绿,而忽略最重要的事情——思考。


如何成为一只会思考的懒蚂蚁呢?给你三个心理学建议。


“三分钟心理学”充电时间


认知:重新认识“懒蚂蚁”

 

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那些愿意“偷懒”的同事,发觉这些“懒人”身上的特质。

 

要知道,但凡能在一家企业站稳,就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而那些“偷懒”的人,他们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而是在别人焦头烂额的时候,找到高效的诀窍,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手上的工作。

 

“奇瑞”汽车,一直在汽车业有着不可小觑的竞争力,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的研发班底,就是别的公司淘汰下来的“懒蚂蚁”——10多个集体跳槽的工程师。


当时,一些汽车公司热衷于获得短期利润,而这些技术人员看着好像是不干活的“懒蚂蚁”,很快被淘汰。

 

但却不知道,这些“懒蚂蚁”之所以擅长“偷懒”,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何简化工作流程、快速解决问题。

 

人们往往只看到一个最终状态,却忽略了过程的存在,找到身边的“懒蚂蚁”,并向他们学习,有时才是成功的关键。

 

聚焦:设置自己的KPI

 

当日常工作繁重的时候,因为只想着尽快把当前的事情完成,我们往往会迷失在其中。

 

于是,我们很容易变成为了工作而工作,却不会想,为什么工作,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怎样解决这一类问题,有没有更便捷的方式和更简易的流程。

 

这时候我们需要设置一个自己的KPI,也就是完成一件事后的思考和总结: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背后有哪些公司深层次的考虑?这个工作是不是我必须要做的?怎样能简化工作内容,实现高效工作?


学会给自己设置KPI,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改变,让事情的发展顺着自己的计划来进行。


当你将目光放的更长远以后,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如此得心应手。


精进:慢下来,学会思考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一切都变化得太快,想要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其实人与人能差到哪去?


大部分都是相似的,只有一小部分有差异,但就是这一小部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很多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拼的就是那剩下的5%,那是每家公司密不外传的秘方。


对于人来说,那5%的秘方,就是每个人的思想深度,品格修养。


香精要五年十年才能熬成,成为香水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人亦如此,只有脚踏实地的向前走,在经历中锻造、锤炼,沉淀出内涵和思考,才能散发属于自己的味道。




人们常说“成功没有捷径”,确实,成功需要付出一定的艰苦努力。

 

然而,在通往成功的诸多道路中,我们却可以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最近的一条。

 

海伦凯勒曾说过:

“真正的盲人,是不会那些双眼失明的人,而是那些不善思考、没有远见的人”。

点亮【在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那条最短的成功之路,做一只快乐的“懒蚂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者fxc

    在看

  • 鱼丸粗面鱼丸

    不盲目勤奋善于思考。

  • 162914967

    在看

  • 听友239767825

    在看

  • 听友217284819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