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对与错的思维故事

第十课 对与错的思维故事

00:00
10:43

在日常交流中,和他人产生摩擦往往都是同一种模式: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但无论怎么主张自己的观点是合理的,是正确的,对方都可能不接受。


因为双方的脑海里都这么想:我的思维故事是正确的,对方的思维故事和我的不一样,就是错误的。所以,人的交流有时候就像平行线,没有相交的点,也就不能相互理解。


对和错的思维故事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文化,它的传统观念和教育体系,一直都在灌输一个标准,那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着唯一的真理,存在黑白分明的对和错。


在这种强调唯一正确答案的环境熏陶下,人们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思维故事——这个世界有对错之分,更有局限性的是,认为自己的思维故事就是正确的。


历史上对真理的定义

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尤其是宗教对社会有着绝对控制权的时期,宗教教义就是唯一正确的“真理”。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真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学说,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主流思想。虽然儒学不是宗教,但它的思想和理念也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永远正确的。


然后进入工业时代,过去的真理逐渐被科学所取代,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科学的原理和结论,是可以被实验得出的客观数据所证明的;


第二,科学的结果是可复制的,只要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无论是谁都能得出同样的结果。


于是,科学就成为了现代社会衡量对错的标准,任何知识都被要求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而且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来证明。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给我们灌输了和过去同样的思维故事:这个世界是有对和错的,现在科学结论就是当今唯一不变的真理。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一些情况:


第一,即使是现在,在同一个科学领域里,也有很多不同派系的学术观点;


第二,回顾科学的发展史就能发现,过去被认为正确的科学理论后来遭到推翻的例子比比皆是:比方说在医学界,最初科学家认为,人体内的微生物都是不好的,它们是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所以,人类发明了抗生素和疫苗,用来杀死这些微生物。但现代医学证明了,人体内的微生物有好有坏。


但大多数人在科学方面,还是保留着过去那种“对和错”的思维故事,忘记了科学的本质。


其实科学理论就是一种假设,现在得出的数据可以证明这种假设是正确的,是适用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会有新的数据出现,可能会证明 过去的假设是错误的,到那时,旧的科学理论就会被推翻,另一种新的假设 就会出现并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科学理论。


所以也可以把科学理解成一种思维故事,这是人类在现阶段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形成的一种主观反应。


过去的思维故事曾经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但过去的思维故事也让我们产生不足,限制我们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要继续成长,就必须将旧的思维故事,改写和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应该如此:


首先,不能认为 目前的假设或理论就是“唯一正确,永远不变”的。因为现在被认为正确的科学理论,只是现阶段最好的假设,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未来的研究成果推翻。


其次,不能因为一个假设可能被推翻,就认为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是现在阶段能够解释客观世界的、最好的主观认知。就像人必须有思维故事,必须对外界有反应,人类社会也必须有现阶段而言最正确的科学理论,这样才能稳定立足,才能发展。


另一方面来说,正确认识科学的定义,才能改写传统教育赋予我们的、对和错的思维故事,才能真正意识到,现在拥有的思维故事是很好,它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正确的,但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正确的,也可以被修正,被改进。


哈佛案例教学法


他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有的问题都不设标准答案,老师也不会给你唯一的答案,他们会给学生提供 各式各样的难题和挑战,然后让大家凝聚集体智慧,权衡各方意见,得出解决问题更好的思路,以此建立可行的方案。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特别不适应。但后来,我逐渐认识到,其实,我们不是要去判断任何一个方案到底是对还是错,或者这个方案和那个方案到底哪个好;而是要认识到,不同的人在考虑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情,别人和我得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背后的思维故事是什么?他的观点对我是不是有帮助?


这样,就会不断地从别人的角度来搜集信息,知道他们的思维故事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引导他们行动的,让自己更客观、更多维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能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故事。


练习:寻找案例,练习多元化思维


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案例:对同一个问题,别人和你有不同的看法,一开始,你可能觉得,他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那他肯定是错的;


但这次,我们并不是去质疑和反驳对方,而是换成问对方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刚才说的意思是……这样,不知道我复述的对不对?如果我的理解有误差的话,请告诉我。”


第二个问题是:“在你的观点背后,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和故事,我可以多了解一些吗?”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按照你的观点,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观点,他的背后有什么思维故事?对我有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在他的思维故事里,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的,能让你的思维故事变得更完善。这个练习做得好,可以贯穿在我们所有和他人的沟通中。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成功者,在坚持自己的理念的同时,也非常愿意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其他人的观点 也是他们经过学习、沟通、思考甚至失败总结而成的,是对方认为最正确的观点,不是没有价值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