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第六章 世界中的欧洲2

020第六章 世界中的欧洲2

00:00
30:55

本书为“企鹅欧洲史”第五部:《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

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那是一个信仰共同体,一个关于欧洲团结的伟大规划,发展的时间超越千年。然而,在仅仅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烟消云散,只留下了一点迷梦,取而代之的,是新诞生的地理实体“欧洲”。
1517年,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宣战,统一表象下的不安分因素爆发出来,将欧洲搅得天翻地覆。教义冲突取代了共同信仰,基督教共和国斗得你死我活,王朝战争和军事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发现了新科学,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
1648年之后,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念已土崩瓦解,欧洲成了一个地理形状,一张可以显示裂痕的地图,一种划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碎片的方式。在失序、混乱与重建中,近代欧洲渐渐成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起个好名字有点难

    欧洲人相信这些事,欧洲人愿意相信这些事

  • Katharina_V

    。印第安人“被毁 灭”的真实故事——西班牙的权势、贪婪和金钱——预示 了基督教世界的崩溃和世界末日的降临。拉斯·卡萨斯的小 册子是一部站在征服对立面的历史(a counter-history of the Conquest)。16世纪70年代后期,这本书被翻译成法语 在安特卫普出版,1583年又被翻译成英语和荷兰语,新教 徒将其纳入了攻击西班牙帝国的“ 黑暗传说” ( Black Legend),强化了海外殖民地的征服与暴虐和欧洲的宗教 冲突与屠杀之间的联系。于是,关于奴隶制、改宗和殖民主义的辩论,逐渐进入了关于权力与暴力的本质的主流辩论中。

  • Katharina_V

    拉斯·卡萨斯还有最后一番话要说。1552年的某一天, 一本未经许可的出版物出现在了塞维利亚,标题为《西印 度毁灭述略》(Brevísima relación de la destrucción de las Indias),这是他早在十年前就写完的一本小册子。他的 心意在于“极度需要让全西班牙知道我亲眼见证的真实发 生的事和我诚挚的想法”。他在回顾征服美洲的过程时 说,西班牙人就像“有仇要报的豺狼虎豹”一样冲进了“羊 圈” , 这正是1520 年6 月15 日教皇诏书《愿主兴起》 (Exsurge Domine)中批判路德的语言。

  • Katharina_V

    按照同样的法律原则,美洲印第 安人就是西班牙人的奴隶。必须依靠强制力阻止印第安人 的食人、乱伦、人牲、裸体……以及印第安人犯下的其他 显而易见的反自然罪行。既然建立宗教裁判所、镇压新教 异端是合理的,那么用(法律、道德和物质上的)强制力 迫使印第安人改信基督教也是合理的。1550—1551年印度 委员会在巴利亚多利德的圣格雷戈里奥学院( San Gregorio College)举办了一场学术会议专门讨论这一议 题。论战双方竭尽所能,双方都认为自己更有道理

  • Katharina_V

    胡安· 希内斯· 德· 塞普尔维达( Juan Ginés de Sepúlveda)是腓力的家庭教师,也是一位受过人文主义教 育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曾在意大利生活过一段时间。他 成了反对拉斯·卡萨斯的人的喉舌。塞普尔维达认为自己才 知道哈布斯堡的“世界帝国”(world monarchy)需要什么 样的主张。他呼吁对土耳其人发动十字军东征,进而(在 一次1544年左右的对话中)提出,根据征服的法律原则, 美洲就是属于西班牙的。

  • Katharina_V

    他于1547年返回西班牙,表面上在巴利 亚多利德的多明我会修道院隐居了起来,实际上却在学界 和皇帝身边发起了一场托起道德高地的运动。1547年他向 印度委员会(Council of the Indies)提交了《三十条建 议》(30 Juridical Propositions),希望利用皇帝查理五世 与腓力对继承问题的分歧实现保护印第安人的目的。

  • Katharina_V

    第一任秘鲁总督布拉斯科·努涅斯·贝拉(Blasco Núñez Vela)贯彻落实新法,导致愤怒的地主发动叛乱。领导叛 乱的是征服者三兄弟之一的贡萨洛· 皮萨罗( Gonzalo Pizarro)。叛乱的殖民者推翻并杀害了总督,宣布秘鲁脱 离西班牙的统治。直到新任总督佩德罗·德·拉·加斯卡 (Pedro de la Gasca)叙任,承诺废除新法,西班牙的统治 才得到恢复。拉斯·卡萨斯刚被委任为新设立的恰帕斯 (Chiapas)教区的主教,恰帕斯所在的墨西哥殖民地就爆 发了大规模叛乱。

  • Katharina_V

    1523年,拉斯·卡萨斯加入多明我 会,开始为美洲印第安人(Amerindian)奔走游说。他的 论点和德·比托里亚一样,只是他能比德·比托里亚提供更 详尽的证据:征服之前的美洲印第安社会符合亚里士多德 对文明社会的各项要求。所以应当说服印第安人改信基督 教,而不是以武力强迫他们,而且他们的劳动应当是自由 的。他最大的两个成功,一是说服教皇于1537年3月29日 颁布诏书《天主崇高》(Sublimus Dei),宣布奴役美洲 印第安人是非法行为;二是激励查理五世宫廷的改革者推 出1542年新法(New Laws),对新世界殖民地种植园的 印第安人劳役做出了规范。

  • Katharina_V

    按照方济各会修士胡安·德·席尔瓦(Juan de Silva) 的说法,他们就像无法分辨“蓟花和莴苣”一样无法分 辨“对与错”。他们需要“教化”,教化意味着教育,不过这 里指的不仅仅是上学,而且是个人心灵的彻底革新,这需 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野蛮人”不能被承认为欧 洲人,但是可以被承认为欧洲秩序“之内”(within)的存 在。

  • Katharina_V

    1554 年有传闻称巴西的图皮南巴人 (Tupinambá)吃人吃到“最后一片指甲也不放过”。欧洲 人相信这些故事,因为他们想要相信这些故事。这样就可 以把复杂到无法解决的“什么使印第安人不同于欧洲人”的 问题简单化。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本质,吃得越好,德性就 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