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禅宗)禅宗十宗罪-万善同归,永明延寿

267.(禅宗)禅宗十宗罪-万善同归,永明延寿

00:00
22:11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九歌唱海

    季羡林说过:全世界的宗教演化趋势是向简单易行方向发展,向信徒的懒惰心理方向妥协,向满足大众恶俗容易得到救赦的方向堕落。 也就是说,宗教的发展趋势是向广大信徒们妥协,并在理论逻辑为这种妥协上找到自我理论逻辑上的圆满解释。在这个妥协和解释的过程中,谁妥协了,谁解释得好,谁就是一代宗师了。哈哈😄哈哈😊

    迷路生 回复 @九歌唱海: 从天主教到新教,其实是宗教元素在淡化。中国宗教也一样,宗教成分淡化了很多。宗教不能消灭,也不能过份。宗教就像交通工具的刹车。没有要翻车,太紧则走不动。

  • Cheryl喜乐

    作者对禅宗的误解真的不是一点点啊。小学没毕业还想当教授?实在可怜之极。

    独孤天峰 回复 @Cheryl喜乐: 你能不能把所有课听完再说话,人家讲的是历史

  • 听友57238064

    老师这样讲会误导好多人

    山阴张 回复 @听友57238064: 老师查阅资料 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客观全面的讲解佛教各大宗派 会听的听门道 不会听的听红火热闹

  • 如影随心所欲

    吴老师智慧高,认识论代替不了方法论

  • 听雨冥

    禅宗从来没有蔑视行善

  • 看窗外小狗

    行善这一段讲得有问题,是对禅宗善恶的误读。禅宗的“行善”和主播理解的行善不是一回事。主播认为善有真善和假善,分有心行善和无心行善。但禅宗认为善就是真善,只有无心行善才是真善,有所求不是善,真善是无所求的。为什么?因为只要是有心行善,必有所求,既然有所求那么所谓的“行善”就必然是为己而不是为人,也就必然会着相而产生执念。那什么是无心行善呢?就是你只注重行,而不去关注这个“行”到底会不会行“善”,行善只是在这个“行”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此时的行善是随机的、随缘的,是无相的,这才是真善。此时的“行”就是行,对于行善的这个人来说无所谓善恶,因为他此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行善,他的心中只有“行”。

    强哥在路上 回复 @看窗外小狗: 注重行和注重行善,难道还是两个问题?行里面不就分善行和恶行吗?!

  • 深蓝_t8j

    《宗镜录》禅教合流。《万善同归集》禅净合流。

  • 善护

    再听,体会又不同,真好

  • 浪漫的那天在雨中回忆

    密秘佛教中的理论是否就是建立在中观论上的呢?烦恼即菩提,是非不分了呀!

    银斑 回复 @浪漫的那天在雨中回忆: 中观必须建立在话语权平等的境界,否则,谁嘴大,谁就有理。自己领悟到的中观才是真正的中观,别人传授的,就不能简单接收。

  • 水木森_ux

    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