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一个啥都不怕的人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一个啥都不怕的人

00:00
04:4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历史上被贬过的文人真是不在少数,有参加“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因上奏要求停征赋税被贬的韩愈,被旧官僚集团攻击的白居易,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而遭到保守势力陷害的欧阳修,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苏轼。


每一位文人的生活越不如意,就越激发他们的灵感,有些人将悲愤溺进了酒香里,有些人将失意埋进了山水里,那苏轼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次贬谪的呢?


春季也是多水的,想出去春游,不想却在沙湖道上遇了雨,拿伞的人先走了,这让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他说不用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如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行走。他说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他说这一身蓑衣任凭风水雨打,我照样过我的一生。


微凉的春风吹醒了苏轼的醉意,可他刚刚说的才不是酒话。这么冷的天里,这一抹斜阳还不是出来了,它可不怕这风这雨,甚至还要与它们抗衡,这风雨还是天晴,对苏轼来说都无所谓了。


他有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有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超然情怀。淋雨的时候去仔细感受和思考,天晴了才能做出这首词,而别人只留下一身狼狈,更不要说那个拿着雨具走掉的仆人了,这就是苏轼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苏轼受世人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文、诗、词三个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他的还有很多方面。


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并且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他在西湖筑建了著名的苏堤,又疏浚了颍州和岭南的湖泊,人们欢喜不已,“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


同时,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知杭州时,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修筑苏堤,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东坡肉的由来。


而后代文人最景仰的还是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正如这首词中表达的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儿,只道一声“谁怕?”,气势上也就赢了大半,这样的苏轼能不让人喜欢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