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集 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60集 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0:00
20:06


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芍药微信号【damoketang】,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这一讲,讨论的是玄学与中医的关系。



玄学与中医有没有关系呢?有!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一种观点说:玄学与科学是对立的。



那么,既然玄学跟中医挂上关系,是不是意味着中医不科学?



首先,将某一学问跟另一学问做一个截然对立,非黑即白,这种看法就很不辩证法。既然不辩证法,那么是否可以说,这样只会对立着来看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很不科学。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玄学?



包括中医学内部,不少人都没搞清楚,时不时都可以看见中医写的文章,叫做「警惕中医玄学化」。可以说,将玄学跟科学对立起来,或者反对中医玄学化,这两类人,其实都不是做学问的。



为什么呢?他们压根就没搞清楚玄学的真正概念与内涵。






现在,我们一提玄学,相当比例的人可能都觉得这不是一个太高级的名词,在他们的观念中,玄学等于风水、命理、占卜这些内容。这里其实存着极大的误会,这些其实是世俗中的玄学,不是正宗的玄学。



那么,真正的玄学又是什么?它是一个高格调的名词,没有文化、没有境界的人还玩不起。



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才是正宗的玄学。也可以说,给正宗的玄学正个名。



玄学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本是道家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并将「三玄」作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它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学也可以说是「玄远之学」,是除了儒学之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玄学家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连首次将圆周率计算到七位之后的大数学家祖冲之也是玄学家。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就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听到这里,大家不妨想想:我刚才讲的玄学概念,与世俗所谓玄学或不少人所理解、所常用的那个玄学是一回事吗?



将风水、命理、占卜这些可能只跟玄学挂点钩沾点边的内容,当作玄学的核心来讨论它与中医的关系,以及它与科学的关系,这是不是一种对玄学的极大误会?同时,是不是也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没有文化也罢了,没有文化还如此振振有词,以一个错误的立论为起点,反这个反那个,还冒充有理性,这里,还真只能说「呵呵」了。



所以,我们下来讨论的玄学与中医,主要讨论的就是《周易》《老子》《庄子》思想跟中医的关系,这里讨论的「玄」,实质就是总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






三玄之中的《周易》,我们通过前面的内容有过一些了解,这一讲,我们不妨把它再捋一下。



易象与中医相关的主要是卦爻之象以及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河图、洛书等。其中讲过的一些内容,我们不妨复习一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关于太极,可以以太极图为代表。我们从《黄帝内经》那个版块内容开始,一直下来,很多听众都发现我很喜欢用太极图来说道论理,因为这确实是一个最简单、最简便的说理方式,而且也非常变化灵动。



两仪就是阴阳,它基本上可以与阴阳学说中的大部分内容相参来理解。



至于四象,就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些,我们在前面也有过相关介绍,它们除了参与构筑经络理论之外,我们后面要讲到的脏象内容,跟它的关联度也挺大的。



因为每一脏都有它们自身的阴阳特性,比如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等就是。关于这几句的具体内涵,在后面的内容会详细解释。



跟着就是八卦,关于八卦的具体内涵以及五行分类,还有先后天八卦的不同排布以及这些排布的意义,我们前面也讲过。八卦在中医的使用,实用方面很多,但中医一与卦象相连,总会有人大惊失色,感觉是沾污了中医,似乎有让中医倒退的感觉。



这真是一种古怪的感觉:只要是学中医的人或者中医爱好者,阴阳学说基本上可以接受。只要有中医黑,或是不懂中医的人,说阴阳学说是迷信的、不科学的,估计喜欢中医的都会怼过去,你又不懂阴阳,凭什么来评价它们?



但如果有人说四象是迷信的呢?即便是中医界的人,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一脸茫然,底气不足,不知如何反驳,因为他们不知道,四象就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没有把这些概念与四象对上号。这也反映出,即便是学中医的人,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当一部分还是不深厚,这会影响他们对中医内涵实质的理解。



好,如果大家明白了「四象」不过就是阴阳分成的多少,其中「太」字代表多,「少」字代表有了,还不算多。那么跟阴阳比起来,它就有了初步量化的痕迹,也就是说它的说理可以更细一点,当然可以接受。



但如果有人说八卦是迷信的,而且八卦跟中医有关,估计很多中医人本身都有点大惊失色或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会附和的说:「对对,八卦是迷信的,不应该跟中医有关。」这就是前面我讲的,中医界有些人表现出「警惕中医玄学化」的警觉。



但我就觉得奇怪,阴阳可以接受,四象假如了解了内涵之后也可以接受,独独就是接受不了比四象更细化、说理更充分的八卦与六十四卦。



这从逻辑上说,不就等于是:浅的可以接受与认同,深的却不能接受。这不是怪事吗?怪只怪八卦的名声不好,长期被抹黑得太成功了。






从课程之前涉及到《易经》的内容我们知道,周易的各种图以及卦爻,只是说理工具,是否迷信要看是用在什么地方,对于医学来说,以这种方式来阐述道理,实比现时一般医书的浮浅的阴阳学说要到家。



稍懂得中医的人都知道,心与肾相互之间如果能帮忙,我们叫「心肾相交」,这种关系又称「水火既济」。如果心肾之间的功能不能很好配合,叫作心肾不交,它又称「火水未济」。



这里的「既济」「未济」两个词,就是卦的名称。如果作为讲述,以「既济」「未济」的卦象来演绎火水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就比用干巴巴的文字去表达要到位得多,也容易得多。这些内容,我们会放到后面的脏象或者是气机升降的内容来体会。



以卦象来解释中医,虽未见于《内经》,但后世以卦象为解并不少见,在明清甚至成为一种医界时尚。或者这样说,到了明清时代,假如一个医学家写一本书,之中没有牵涉到用《易经》原理来解释的,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



而现在的中医教科书,很少涉及到卦象。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该是中医界懂这些内容的人已经不多,能教、会教的就更少,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对自己不太懂的知识采取躲避的态度,那些将玄学跟中医对立起来的人,压根不知道玄学的代表是《老子》《庄子》跟《周易》。他们不过是以自己的管见、偏见冒充理性,冒充科学来起哄。



所以,以卦象、图象用于中医的解析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进步。



要不,岂不是说:我之前历数的与道家相关、与《周易》学问相关的那些医学家们,个个都闲着无事,专事用卦象、图象来抹黑中医?






好!我们回到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医之「道」该如何去法?



从「道气论」的角度,万事万物的本原是气,在变化运作上是聚则成形、散则为气,气通有无,道贯始终。气是统一的。



天人合一的逻辑前提是同气相求、相感、相召。然后以天究人,以人验天,天人互参,天人相应。这个「应」是以气为感应中介,这里,「气」又可具体落实为阴阳气、五行气与卦气。



或者这样说,就「体」来说,是「通天下一气耳」;就「用」来说,气分阴阳,一阴一阳、生生不息、刚柔相推、变化无穷。宇宙万物的规律由此显示,于是就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有规律,就可效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说得明白,阴阳之道,就是可法之道。



中医之道展现的无非就是自然与生命各种运作方式的共通性,最为深奥的道理,往往可用最简约的形式体现,内容与形式可在「易简」下得以统一。



那么最好或者最方便的推导方法,就是借用像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这些图式。






「阴阳之道」的推演以内蕴阴阳时空意义的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图为常用。



「五行之道」的推演则以内蕴五行时空意义的太极图与后天八卦图为常见。



阴阳时空太极图与五行时空太极图又可互为补充、相互发明,其中的四象可以对上五行,其中太阳属火,少阳属木,太阴属水,少阴属金,四象之外,再补一个,至阴属土。



阴阳时空太极图与五行时空太极图,两种图的时空是一体的,阴阳四象与五行也是一体的,使阴阳与五行规律得以互证,形成气-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共识。这一思维模式的特征就是整体性、联系性、普适性以及功能性,中医学广泛用之于体系中的各领域。



太极图与八卦图无非就是四正时空与四正四隅八方时空的差别,两者的四正时空是一致的,而四隅时空,也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边位,仅是对四正时空的补充。



所以,从方便角度,多以太极图推演;但如果需要严谨思考,则以八卦图推演。



邵雍《皇极经世书》是这样说先天图的:「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先天图是这样,后天图与太极图也是这样。



由于「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所以,凭这个模型,天地万物都可推。



又由于常用的八卦图一般多内涵太极图,更由于太极图在圆通而变中可见韵律、可显规律,形简而尽显「大道至简」,深合于「道」,所以,太极图就成了最常见的通天人之际、尽自然之妙的推道明理模型。



虽然悟道未必一定要用图,但用图肯定是最方便的法门。






之前以太极八卦推导的例子不少,读者可再回味。后面的具体医学内容还有不少活用,听众朋友可以再加体会。



由于气、阴阳、五行之理都是从天地规律中提炼而来,所以,只要在气-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内讨论问题,则万理无不合于道。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既可说理,亦可通道,道与理的区别,无非就是道简明而理详细。



条分缕析是理,贯通妙悟是道,中医既可以道推理,也可知理悟道,走的是学进乎道、术进乎道、技进乎道的路子,由此而达道通、理明、学广、术深、技精的境界。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几年以前,当时的不列颠人类学会的会长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聪慧的民族却没有能发展出科学?我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中国的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



我们分析一下,荣格所说的话,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



一、《易经》代表一种科学形态;



二、科学不仅仅只有一种形态;



三、「科学原理完全不同」可能是指因应研究对象而选择的建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与具体操作不同。



对于《周易》,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的看法是:



「在复杂性科学出现后,人们已经开始知道,中医并不是迷信,而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部分。近一时期我还在努力想通过《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生消来理解中医,我认为阴阳、八卦也是用来描述复杂事物的基本形态以及这些形态是如何转化的……如果将她看成是描述复杂性事物的泼墨山水的一种描述方法,用她来描述这种状态是如何转化的,对此进行研究就成了复杂性科学。」



今天这一讲,我们重点讲了三玄之中的《周易》跟中医的关系。下来的一讲,我们主要讲三玄之中的老庄跟中医的关系。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祺然_53

    世间万事万物,归纳一个字,是道,图是太极和四象,理就是八卦,并且无一不在其内。这正是我们祖先的智慧。敢问天下哪一种学问能有如此的总结?

  • 劳紫程

    好后悔哦,要是能再一次高考,我一定要学中医

    听友46175050 回复 @劳紫程: 我也是这种感觉

  • 1898707wcqv

    潘老师从喉咙深处发出的“呵呵”

    听友46175050 回复 @1898707wcqv:

  • 1366030zunu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四节气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根

  • 1366030zunu

    阴阳八卦是科学,是更细致,更复杂的科学。潘老师讲的真好。

  • 穿云雁1

    老师给了我们框架,我们也可以重新构筑符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只要我们的理解顺畅了,就是有效的。

  • 1313188gyeq

    潘帅 太佩服了 ❗️深入浅出 左右逢源 博学多才

  • 伊滴水_m2

    中医黑多数都是没文化的

  • 誓若水

    荣格和朱清时院士都是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的人

  • 小阿忏

    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