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幸福家庭】亲子关系配偶化——为什么婆婆总觉得是我抢走了她的儿子?

15【幸福家庭】亲子关系配偶化——为什么婆婆总觉得是我抢走了她的儿子?

00:00
11:24

前不久,在KY的后台收到了这样一则求助留言。求助者是一位新婚才两个月的女性,本应该享受着婚姻生活带给她的甜蜜与幸福。然而,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竟然陷入到了和婆婆之间的矛盾中。她们的冲突不是因为家务,也不是因为孩子、房子等电视剧中常见的事情,这位求助者用“难以启齿”来形容她遇到的问题。她说,婆婆总是会过度地参与到她和她老公之间的生活中。比如说,两个人晚上出去吃个饭,婆婆都会不停地发短信问她儿子,“怎么还不回来呀?”“什么时候回来呢”等等。甚至在不久前,婆婆还提出要求,希望每周要有单独和自己儿子吃饭的机会,这令她很是困惑。


更令她不解的是她先生的态度。这位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大男人”,却在这个问题面前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他总是支支吾吾地找借口说:“我妈的要求,我能不答应吗?”或者是自我安慰道:“没事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明明结婚的是自己,可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像是婆婆和丈夫关系间的旁观者,甚至是“第三者”呢?


不知道正在听课的你,有没有过和她类似的困扰。或者说,你可能也在不经意间察觉到,自己和父母或者子女之间的关系,显得过分亲近,超出了正常的亲子关系的范畴。在之前的课程里啊,我们谈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儿子与母亲之间,儿子对母亲过分依恋的情形。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另一种常见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不恰当的个人边界,导致的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配偶化”。


亲子关系我们都懂。那么,“亲子关系的配偶化”又应该怎样去理解呢?其实,心理学家用“亲子关系配偶化”这一概念,描述的是亲子关系中“关系错位”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一个完整、健康的核心家庭,是由父亲、母亲、与孩子这三个基本的家庭单位组成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是十分明确的:父母之间是配偶关系,而子女和父母之间则是亲子关系。于是,我们就能将每一个家庭看成是一个系统。父亲、母亲和子女三者各自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是被这个系统本身所赋予和安排好的。


然而,因为家庭系统外部或内在的一些原因,比如说,父母有精神疾病或者酗酒问题,又或者是离异、丧偶等等原因,原本安排好的一些关系会发生错乱。这也就是“关系错位”的现象。这种错位往往可能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是父母化的子女。这是指,孩子做着父母才应该做的事情,承担着父母的责任与功能。比方说,因为父母的离异,年长的孩子很早地就会承担起家中父母的角色。Ta会比一般同龄的孩子更早地进入社会,更早地开始打工挣钱,甚至还需要照顾家里弟弟妹妹们的衣食住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中更小的孩子和自己生活下去。他们发挥着原本父母应该起到的功能性的作用。这是“关系错位”的一种常见的表现。


另一种常见的表现就是配偶化的子女。这其实就是父母用对待配偶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子女把自己放在了父母的配偶的位置上。在这些情况里,亲子之间的相处方式看起来就更像是夫妻的感觉。父母会对孩子过分依恋,孩子对父母似乎也有除了亲情之外的更深的感情。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代替了配偶中的另一方,发挥了情感性的功能与作用。这一种“关系错位”的表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亲子关系配偶化” 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更加形象的描述来理解这个概念。在对亲子关系的描述中,心理学家们也认为,我们可以去假想家庭中不同的成员角色之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边界”。一旦关系或角色的“边界”发生紊乱,那么“关系错位”就很容易发生。


结构派家庭治疗的鼻祖萨尔瓦多·米纽庆就一再强调“边界”的重要性。他认为,“边界”对于界定恰当的家庭角色,划分家庭成员的义务与权利,保证父母的情感上的滋养来源于配偶而不是子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东京大学教授--龟口宪治先生,更是将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比喻成了细胞的细胞膜。这层细胞膜既不能过于“通透”,进而模糊了彼此之间的功能与关系;也不能仅对“单向的互动”起作用,比如,孩子只能成为父母命令的接收者与服从者,而无法加入到家庭的讨论与交流之中。


那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开头那位求助者提出的困惑。我们现在很容易就发现,这位婆婆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他们新婚生活的同时,还对自己的儿子投入了大量的情感期待。婆婆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儿子身上,让他始终和自己保持接触,希望儿子永远属于自己,甚至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以一位成熟男性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婆婆和儿子的关系是发生了错位的。她在试图让自己的儿子满足自己感情上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本该早就相互独立的母子关系变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这不仅会影响到子女这一辈人的婚姻状况,甚至还可能给自己或者孩子都带来进一步的伤害。来自剑桥大学团队的研究已经表明,经历“关系错位”的家庭成员有更大的可能性会受到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困扰。


那么,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你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首先,如果你是像那位求助者一样,发现自己的伴侣正处于配偶化的亲子关系中,这就意味着,你可能既处于和长辈的矛盾之中,又陷在与伴侣无法有效沟通的不愉快里。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向伴侣施压,或是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其实只会让你们的关系陷入另一种僵局。所以,积极又真诚的沟通是解决家庭矛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你需要和伴侣聊一聊这段配偶化的亲子关系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并且讨论出如何平衡“孝顺”与“个人边界”的方案。


当然,如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自己的伴侣仍然没有任何的改变,那么,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是否要让自己离开这段痛苦的关系了。


那么,如果你是作为子女,意识到了自己和父母走得太近,超越了一般的亲子关系,那么,请不要再用“这是我爸妈,ta这么做是为了我好”这样的借口来麻痹自己。因为,这样的自我安慰,不仅会使我们忽略问题的本质,反而会使我们陷入到更深的恶性循环之中。


你其实完全可以告诉自己,你不需要对父母的过度依赖负责。在一些配偶化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会因为将孩子当成配偶而出现不恰当的要求,比如说,要求你随叫随到、百依百顺,如果做不到,那你就是不懂得心疼家长。面对这种类似于情感绑架的说法,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让父母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跟父母捆绑在一起。你可以试着从“拒绝”父母的要求做起。比如,如果你在一周之内已经花了足够多的时间陪伴父母,那么,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会在下周相同的时间里再来陪伴他们,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听从父母,而忽视了自己小家庭的需求。


最后,如果你是配偶化关系中的父母,你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已经影响了子女的正常生活。孩子如果没有办法在成年之后做到脱离父母,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这对于他今后的工作、或者是家庭生活都是非常不利的。毕竟没有哪个父母想要“拖累”自己的孩子。所以,当你尝试做出改变时,可以从转移自己生活的“重心”开始,让你的重心不再完全地放在子女身上。你可以多见见你的朋友,或者是发展几个兴趣爱好,等等。一旦你的生活重心发生转移,你也可能渐渐地开始觉得,自己对孩子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依恋。


可以说,在配偶化的亲子关系中,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苦衷,但陷在「错位的关系」里,绝不是长久之计,久而久之对家庭成员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来就是相互独立的个体,给对方空间,放手让对方生活,才能让双方都收获更好的幸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onglingma

    看到“不需要对父母的过度依赖负责”愣住了。我的纠结在这点被释放,心里一下子松了很多。

  • 亦柔Yvette

    那么还有其他关系错位的例子吗?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亦柔Yvette: 家庭中的关系错位,一般都可以归为父母化的子女、以及配偶化的子女这两种情形,因为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本来主要承担了两种主要的角色,一个是子女/家庭的照料者,第二个是夫妻之间彼此的伴侣,那么当关系错位时,基本就是这两类角色的边界受到了影响。

  • 姗儿

    这种问题很常见,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大多出现在婆婆和儿媳之间,而不是老丈人和姑爷之间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姗儿: 爸爸一般也是很宝贝女儿的,请回忆一下很多婚礼现场父亲拉着女儿的手,泣不成声的场景。但是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下,会认为说儿子承担了一个家庭更大的责任,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所以,妈妈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加紧张儿子,会觉得儿子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