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你想的太多。”
这句话很普通,但出现的频率很高。有时候我们还难免用这句话埋怨别人。可是人难免不是用责人之心责己,于是便经常犯一个错误——想太多了。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想太多,但是不能控制自己。有时候却不能自知,因为想得太多成了“问题先生”。
心理学家在一个班里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想法。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个姑娘,向她献殷勤,送她回家。大家有意识的从心里认定,她是一个漂亮的、聪明的姑娘。
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竟出落得很好,行为举止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愉快地对别人说,自己好比获得了新生。因为她改变了想法,不再思考消极的事情。
所以以前的“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不见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不能想太多。
有个故事说,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要过一条小河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到了河边的时候刚刚下完雨,河里的水流比以往急得多。
河边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大概因为河流湍急,不敢过河。老和尚便主动背她过河,过了河,那位姑娘向老和尚表示了感谢。
接着,他们两个继续赶路。等他们拜访完回家的时候,小和尚不解地问:
“您经常教导我们——‘戒色’,为什么您还要背那位姑娘过河?”
老和尚一愣,好像是想不起来的样子。过了会儿,答道:
“ 我都已经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吗? ”
无疑这个小和尚心里想了一路,困惑了一路,还没有放下。而这个老和尚几乎已经忘掉了,在老和尚心中,这事儿平常得不值得记忆。这只是日常行善而已。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是谁,都会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但我们不能让别人的影响把自己变成“问题先生”。
诚然,多参考他人意见才能少犯错。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受到束缚。他人的思考已经成为了束缚人的手铐和脚镣。
为了既不束缚于常识又不误入歧途,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尺度。就像一个小品讲述的新媳妇和面时,一会儿婆婆说稠,一会儿大姑说稀,结果新媳妇不停地添水、添面、添水、添面,最后面也没和出来,婆婆和大姑还都怪新媳妇呢。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只有亲力亲为多做几次,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度的,而不是听别人说如何如何。
禅语“冷暖自知”强调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它的意思是说,放在容器中的水我们仅仅靠眼睛去看不能判断它是冷还是暖,除了实际触摸或喝过以外没有其他方法来判断冷暖。实践比思考更重要。至于是否马上知道准确的答案,可能有的是直接的,有的还需要一个理解分析的过程。
网络信息繁多、网友观点不一,这些都需要你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迷惑,不被他人的错误观点所左右。
达尔文在其自传中表明,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记忆范围很广,但是比较模糊。我在想象上并不出众,也谈不上机智,因此我是蹩脚的评论家。”他还对自己不能用语言自如地表达思想深感不满。
“我很难明晰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智能有一个不可救药的弱点使我对我自己的见解和假说的原始表述不是错误就是不通畅。”
伟大的马克思有许多天赋,但他在写给燕妮许多诗后,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杰出的诗才,并做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纯粹是从脑子里虚构出来的。现实和理想的完全对立,修辞上的斟酌代替了诗的意境。”
而作家朱自清也曾经分析过自己缺乏小说才能的短处,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二十五岁之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我觉得小说非常的难写,不用说长篇,就连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他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之所以说他们普通又不普通,因为他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人无完人,不能在每个领域都十分突出,有时候甚至缺陷十分明显。只要能够找到大概适合自己的成功方向,机遇或早或晚、或近或远都会到来。只要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坚定,一件一件地去解决,就会发现自己与众不同。
想太多,让你成了问题先生学会舍弃不必要的,才能轻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