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时我们跟人说一件事,会说得不咸不淡,听的人往往半死不活地回你一句“哦,是吗”?
但有的人,却能把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讲得荡气回肠,让人惊叹“哇塞!这么神奇!”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怎么说话才能避免寡淡无味,塑造出“让人惊喜”的感觉呢?
下面,你先来听听,描述同一个东西的两种说法:
第一句,“大家好,今天我向你介绍一种新型眼镜,它解决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困扰,那就是眼镜戴久了眼睛会酸。”
第二句,“你知道吗?我们平常戴的眼镜,戴一段时间眼睛就会很酸。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眼镜,就算你戴了一整天,眼睛都不会酸。是不是很神奇?告诉你吧,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象,它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就是我手上这副!”是不是感觉,后面一句比前面的有feel多了?
区别在哪儿呢?就在于,第一句完全就是平铺直叙,而第二种,借用了戏剧化的描述,带给你一种恍然大悟的惊喜感。
在第二种说法里,你就像是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先后体会到了恐慌、憧憬、好奇,你的心好像被紧紧抓住了。
这就像相声里的抖包袱,相声演员会先“铺梗”,用一唱一和勾起你的好奇心,铺得差不多了,再抖出包袱,这才让人大呼“过瘾”。
那在说话中,怎么才能塑造出戏剧感呢?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句型,你仔细听:第一句,叫“你知道吗?”;第二句,叫“你想象一下”;第三句,叫“其实你不必想象”。
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你知道吗?你正面临着某种困境。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东西,能给你带来超级美妙的体验。其实你不必想象,它就是某某某。”
2016年,“逃离北上广”在我们的朋友圈刷了屏。它是怎么吸引住人们眼球的?其实主办方新世相,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充满“戏剧感”的故事:
“你知道吗?你现在,也许正在地铁上、在电脑前,也许正走在闭着眼都熟悉的路上。想象一下,4小时后,你能自己做主,去旅行、去表白、去想去而没去的地方。这是不是很棒?其实,你不必想象,我已经买好了30张机票,就在机场等你!”
最后这临门一脚,简直就像踢在了我们这些上班狗的心上啊!但是,如果它平铺直叙,就会变成这样:“我买了几张机票,请你马上来机场,体验一场免费旅行!”
是不是只会让人觉得:“神经病啊,谁会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做这种事!”
其实,它利用戏剧化的描述,制造出了悬念感,就把一件不太合理的事,说得让人跃跃欲试了。
让我们穿越回2007年,假如你是乔布斯,要开一次发布会,介绍第一代苹果手机,你会怎么介绍呢?
当年,乔布斯在媒体上先放出消息,说发布会将要推出三种跨时代的新产品,第一种是可触屏的MP3,第二种是革命性的移动电话,第三种是突破性的上网设备。
结果到了发布会上,他拿出一支苹果手机,对大家说:“其实,今天我们要推出的产品叫做iphone,之前预告的三种产品功能,在它身上全能实现!”
而如果乔布斯这么说,“我们即将推出一种手机,它有三合一的功能,能听音乐、打电话,还能上网。”这样单纯地平铺直叙,是不是就没那么让人惊喜了?
那具体该怎么应用呢?假如你要向朋友介绍《好好说话》这个产品,你会怎么说呢?
我会说:“你想象一下,有一种很独特的机器,它能把我们脑子中的想法、观念,甚至是回忆中的景象、对未来的幻想,全部移植到对方的脑子里去,对方能看到你脑海中的画面,能完全理解你的构思,就像心灵复印机一样。”
“其实这种机器,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它就是语言。《好好说话》音频课,就是在教你,怎么熟练操作语言这台机器。”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上面这段话,我们开头没说“你知道吗”,直接就进入了“想象一下”,同样也达到了戏剧化的效果。这就是另一种“压缩版本”的“戏剧化描述”。
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压缩版本呢?就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普遍困境。
比如“语言”,你要是说:“你知道吗?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想法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不是废话嘛!像这种不言自明的困境,就可以跳过“你知道吗”,直接进入“想象一下”。
所以说,我们能把一件不太合理的事,说得让人跃跃欲试,就一定要:
首先,有可用的理论:介绍事物的“戏剧化”描述法。先铺陈使用这个东西的美妙场景,最后才正式介绍它。
再者就是,可模仿的话术:“你知道吗?你正面临着某种困境,想象一下,有一种东西能完全解除你的痛苦,是不是很棒呢?其实,你不必想象,它就是某某某。”
最后,就是可延伸的场景:所有需要向人介绍事物的场景,例如向朋友推荐东西,向甲方汇报idea。
其实,能给别人带来“哇塞”般的惊喜并不难,只要学会这些说话术,定让你攻无不胜,备受欢迎。
胡渐彪:什么样的惊喜叫做惊喜?怎样说话才能让人觉得充满惊喜、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