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谈到营销就不能不提及借势。借势,就是要抓紧时机赶紧蹭,有机会要蹭,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蹭。而且既然要蹭,就要先接近巨人,最好让消费者自主将你们联系起来,他的资源才有可能变成你的。
Daniel Wellington丹尼尔 · 惠灵这款手表在美洲及欧洲的时尚博主以及杂志之间都很有知名度,并多次登上过世界顶级的杂志,ELLE、VOGUE、GQ、GINGER等等。
不仅国外火爆,国内当红小鲜肉井柏然、鹿晗、张艺兴等都佩戴过DW,各种女明星更是数不胜数。
红白蓝这个经典配色是众多明星们的挚爱,李易峰、李钟硕、朴信惠还有其他明星,比如我们的Nick大叔、尼坤、郭碧婷、吴世勋等等都佩戴过这款手表!
DW为什么这么火呢?DW走的是互联网窜红道路,其实就是蹭机会。
名人效应,是DW做得做成功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互联网时代爆红的地方。他们在国外社交媒Instagram上广泛私信社交媒体明星和知名人士,最重要的是私信“网红”。然后,创始人将自己的丹尼尔惠灵顿手表免费赠予他们。
这些社交媒体明星和知名人士,网红收到手表之后,自然会发表相关的信息文章。即使有的社交媒体明星和知名人士不接受免费赠予手表,DW就直接给小额的营销费让他们发几条Ins。 之后的粉丝效应就自然不用多说了。
如果你是默默无闻的产品,不妨将自己放在同类产品边上,这些产品的品牌越大越好,千万别因为他比你厉害就躲着他。还记得当年3Q大战吗?
创立360后,周鸿祎则着手进攻雅虎中国。2006年,互联网业内掀起“反恶意软件”的热潮,周鸿祎率领360安全卫士成为反恶意软件先锋,曾经由他一手创办的3721软件(雅虎助手)则成了他“围剿”的重点目标之一。360安全卫士推动反流氓软件运动,引起媒体大范围集中报导。
博出彩和声誉的目的达成后,360又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2011年03月30日,360公司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360上市计划并非朝夕,这一次他将目标瞄准了腾讯。
2010年9月,360公司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曝QQ偷窥用户隐私,引起了网民对于QQ客户端的担忧和恐慌。
后来,腾讯与360的战争升级到对薄公堂,虽然最终360败诉,但是自此360市场份额得以急剧扩张,年收入却在以千万美元量级迅速增长。
比如今日头条,就是“没机会也要蹭”的个中好手,在之前题为《传闻腾讯会以80亿美金的估值投资今日头条,真的吗》的今日头条的问答帖中,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称,最近有同事郑重地跟我说,他加入头条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
“我当然也不是,多没意思。”
张一鸣还推荐了一首《Go Big or Go Home》的歌曲,并附上了如下歌词片段:So if I'm gonna go at all,go big or go go go,go big or go home。
风口上的新兴科技公司+拒绝收购话题,瞬间带起行业解读无数。张一鸣一副“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的气势,创业者的铮铮骨气尽展无疑。
多少创业者希望被BAT收购而不得,如今他们一看,张一鸣这小子有点骨气啊,先给他点个赞,BAT也不是想收谁就收谁嘛,真是给我们创业者争了口气!这种打破行业现状的做法,无疑是吸睛的一个绝佳方式。
成功获取注意力之后,张一鸣又趁着热度在央视财经等优质渠道给大家说了自己的故事,表明了不站队的原则和创业情怀。
大家又开始猜测,张一鸣不接受腾讯背后更深的原因是:给价低了?有更大的金主?还是张一鸣想攒着卖一波更大的?
无论是哪一种猜想,最后都指向了今日头条最想看到的讨论方向:今日头条估值上升。今日头条用一句反常的话,和一段目的明确的故事,成功完成这次“没机会也要蹭”,达到了想要的效果,此时谁还会关心腾讯收购是真是假呢?
所以,适时借竞品的一些热点或不足,用一些抖机灵的方式突出自身优势,有时候可以凭借创意搏得看客一笑,提升自身品牌印象,甚至留下更大的解读空间。
之前摩拜单车一周年纪念日,刷屏的除了摩拜单车的周年庆活动信息外,还有来自对手小黄车的生日快乐祝福,并且呛声说,没有你在的一年里我很孤单,暗指自己才是共享单车的行业先驱。
而摩拜单车立刻还击,感谢祝福之余建议对手的机械锁换个密码,正中小黄车弱点。
一个生日引发的营销大战,由两张海报开始,在围绕两家公司的各种解读中获得升华,无疑为小黄车和摩拜单车都带来了一轮声量。而这种抖机灵的“借势蹭机会”恰到好处,有些巧妙“心机”在里面,有趣之余让围观者发挥的空间更大。
开创者是勇敢的,跟随者是明智——这就是蹭的精髓所在。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企业的行为,且看看娃哈哈从乳制品、到纯净水到果汁饮料,娃哈哈一直在步别人后尘,市场有个什么新品出现,娃哈哈立马跟上,这不仅为它发展赢得了时间,也为前期的市场推广节约了成本,等先行者把市场都教育的差不多了,我就挤进来,一起分享市场成果。
但是,作为明智的跟随者,千万不要只追求一样,而放弃“不同”。存大同,求小异,才是娃哈哈的策略,人家做牛奶,我就加点AD钙在里面;你出了水溶C100,我就出个HELLO C——水溶C100标明“每瓶所含维生素C,相当于5个半新鲜柠檬”,HELLO-C则标明“特别添加蜂蜜、含天然果酸”。
有个挺有意思的词叫"蹭饭"。意思是说,比如某天叶茂中钱不够吃饭了,刚好有人请你老人家吃饭,那带上我吧。
饭桌上你和你的朋友聊得起劲,我在一旁埋头苦吃。最后,我会摸着肚皮说,这一顿蹭得够饱。做企业就是这样,能蹭则蹭。
无论怎么蹭,其核心的关键就是一条:和比你更大的资源发生关系,这就是借势基础所在:找到比你更厉害的角色(比你小的角色,你也借不到什么光);和他产生联系,能霸占最好,不能霸占就使劲用!
借势 :有机会蹭,没机会也要蹭经典借势营销案例:DW手表、360杀毒软件、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蹭火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