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好,心里暗爽:幸灾乐祸的人是什么心理?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刚过完年,不知道你是否还沉浸在节目气氛当中,或是面临节后工作的事实觉得无比悲惨。

但是如果你这两天看了新闻,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一个走投无路的人自杀了,或是一个好好的家庭没有了,或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处在混乱与动荡之中,你会不会突然有一种幸福感?

有一项研究也确实发现,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几个月内,全国除四川之外的地区,幸福感都有明显上升。

别人的不幸,会让我们感到幸运,这么一种现象在心理学里被称为社会比较,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利用他人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

顺便说一下,那个研究还发现,四川地区,在震后的半年左右,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也有提高。这是因为自己的不幸会让我们重新定义什么叫作幸福。

社会比较理论的由来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缺乏客观判断的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

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基本是不存在客观标准的,因而社会比较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当我50米跑出了6秒的成绩时,我们是不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好是坏的,当我走了9000步,我也同样无法判断究竟是多是少。这时我们便会进行社会比较,将自己的成绩和其他人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相对的位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社会比较呢?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如果你突然得到一份神奇的测试,只要你做完它便能精准地知道自己有多聪明,你会想要去完成它吗?

我想大多数人是抵制不住这个诱惑的,我们都有一种想要精准评价自己的冲动。当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我们便能通过相对位置获得一个对自己的评价,无论它是好是坏,它都满足了我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需要。

社会比较的四种方法

那么我们会如何进行社会比较呢?其实通常会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是平行比较,就是与自己属性相似的人进行比较。比如,工人总爱与自己同工厂的工友比较生活满意度,学生总爱与自己成绩相仿的同学比较考试成绩等。

与自己平行的群体进行比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我们相处,信息更容易获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水平相仿更加具有督促作用。也因此,平行比较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比较。

第二种是上行比较,即个体和比自己等级高的人进行比较。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后果是有风险的。

一方面,通过上行社会比较,我们可以找到自我提升的机会和方法,与上层群体越来越接近,这也被称作“上行同化效应”。

而另一方面,上行社会比较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能降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使得自己更加颓废了,这也被称作“上行对比效应”。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上行比较目标并相信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而第三种社会比较,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叫做下行比较,是和自己更差的人进行比较 这便是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例子了,当我们看到世界上更加悲惨的人时,由于下行社会比较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当然这一过程并非总是被动的,当我们的自尊受到威胁时,我们往往会使用下行比较。比如我们某次考试失利了,我们总会安慰自己说“没关系,还有人比我考得更差呢!”以此来维持自己的自尊。下行社会比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维持自尊的策略。

除了平行、上行和下行比较,还有一种很出人意料的社会比较模式,叫做建构性的社会比较。其实就是想象出一个人来进行比较。

比如最经典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得那么厉害,我不知道,但至少在家长的想象中他是最厉害的,这便是 “建构性社会比较” 了。

四招教你怎么跟人佛系比

了解社会比较的分类,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使用策略。

总体而言,社会比较都是用来维护积极的自我价值感的,因而当个体面对消极的社会比较信息时,会采取各式各样的社会比较策略来应对威胁,这些社会比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回避。对于大多数可能会令我们感到不快的社会比较,我们都已经采取了回避策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很多时候或许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过年的,你不愿意去亲戚家串门了吧?因为社会比较太多了。

第二,降低比较维度的重要性。比如当我们的工作业绩显著落后于他人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工作只是人生中不那么重要的一个方面,以此来减轻业绩不理想对自己的伤害。

第三,创造新的比较维度。当我们和其他人在某方面比较不如意时,我们会寻找或创造出新的,我们比他人优秀的维度来进行比较,从而对之前的失利进行补偿,因此这一策略也被称作“补偿策略”。

比如你家里人都说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对象,你反驳说,有对象有什么用,还是像我这样事业有成最重要。

最后一种策略可以被生动地称作“天才效应”,换句话说就是加大与对比者的心理距离。

当我们发现某人显著优于自己,并且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补偿时,我们会倾向于拉大这一优势,将对方描绘为天才,就像乞丐从来不会去嫉妒国王的富有一样。

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所进行的社会对比都是用来维持自己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当它受到损害时,我们的心理便会采取种种策略,无论外显的还是内隐的,来消除这一威胁。社会比较终究还是为自己服务的。

三招教你如何跟人积极比

社会比较并非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产生发展。比如最近日益发展的传媒和网络,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比较对我们的影响。

你刷一下你的朋友圈,看看前面情人节,是不是全都秀的恩爱照?还有一到年底晒的那些福利照,一到半夜晒的那些美食照。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完美生活”的场景更加轻易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更加容易进行上行社会比较。

也因此,在当下的网络社会中,能够积极地使用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重要。我觉得你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

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

俗话说的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聪明的社会比较者应该是要能够明智地选择自己的目标。

比如你想要把你的工作业绩提升一倍,千万不要就把那个业绩是你一倍的同事作为你的目标,你应该选择业绩比你高出10%的同事作为比较目标,一个一个的超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能够实现目标,还能保护你的信心。

其次是要能够全面地收集信息。

我们需要明白每个人的观点和能力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而单纯地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十分片面的行为。

以前常在媒体上听到说“在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还难”,以此来抨击中国抗生素管理的无序。但事实是,其实在美国买枪很容易,虽然一样需要持枪证,但其实花点钱也可以买到证。

所以很可能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在美国买枪可能比在中国买抗生素还容易”。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总之是希望你多方面地了解信息,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社会比较的桎梏中。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适时地跳出社会比较的框架,尝试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超越自我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当我们与过去进行比较发现自己已经进步了很多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给自己点个赞。

取得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因为它表示你正在路上,并且不断前进。许多极限运动爱好者的所作所为,很难用和他人进行比较或是竞争来解释,他们更大程度上就是在对自己进行挑战,这同样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那句台词:“人啊,总是你看着我好,我看着你好。加起来,除以二,多好!”

走别人的路,让自己感觉良好

为什么人喜欢幸灾乐祸?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