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在英国,英国孩子们表示想回家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中西教育的差异,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中西的老师,便是大教育背景下的缩影,也充满不同。

英国BBC有一个纪录片《中国教师在英国》,讲中国的5位老师去英国一所中学教授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比较中西教育模式的差异。

冲突带来的新认识

BBC的拍摄角度是很好的,它把中国教育模式和英国教育模式完全呈现对比出来。

BBC喜欢这种冲突造就的视觉效果,提高收视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说英国学生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地面对中国学生的竞争,他们也希望借此对中国学生做出认识和了解。

中国也对这个纪录片有不少的评论,主流评论为“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很好呢?我们的模式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比较好。”

这种观点里仍夹杂着疑问,因为之前对于中国教育模式大部分呈批判态度,而这个纪录片带来了新的疑问与观点。

中国一个班里大约有50人,以老师为中心,你讲我听;英国一个班里大约为30人,基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说,老师下去一对一的辅导。

中国有较为严格的纪律,穿校服、升旗仪式(先升中国旗再升英国旗),课堂更要求纪律,而英国可以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讲边喝茶。

纪录片中这处冲突就很明显,中国老师没收了英国学生的茶杯并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家长是什么反应呢?

如果是中国,肯定会把孩子臭骂一顿;而英国父母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这个时间点喝茶的习惯,这不是课堂纪律的问题,这是人权的问题。”

“对老师尊重”是中国教育带去的

中国课堂不允许大声讲话。在中国课堂中的英国学生习惯使然,互相讨论问题,受到了罚站。在中国这就是惩罚了,而英国学生不认为这是惩罚,所以说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就把学生赶出去了。

整个纪录片类似的这种教育冲突还有很多,引发人的思考。最后中国的教学班获胜了,平均成绩高过了英国的教学班。

因为纪录片中中国教学班有各种纪律,学习时间也比较长,纪录片中的校长评论说:“如果我的童年是这样,我不认为这是童年,我会认为是监狱。”

而这个纪录片在引发分歧的同时,并未明确指出到底哪个教育模式是更好的,而用中国教育模式引发了英国人的思考,不管是他们持否定态度还是学习吸收了什么。

而英国民众的确学习了一些,在纪录片播出后,37%的受访者比较认可中式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老师尊重”,他们认为现在英国教学体系中学生个人中心太突出了。

中国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中国社会,英国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英国社会。

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可以说比西方各国都严重。每个家庭都把教育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个小孩在还未上学就被灌输“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的观念。

家长拼小孩,小孩靠拼爹,竞争从上到下。在生活中,竞争可能不是每分每秒的,但压力确实是时时存在的。

而关于教师,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意见》当中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师待遇提升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关于它的评论有一条点赞最高——“老师不应只让人羡慕,而是需要让人尊敬。”

评《中国教师在英国》,论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美国新移民家庭,讲述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