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这句话出自朱光潜口中。
朱光潜,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朱光潜在文艺领域建树极高,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的《文艺心理学》。
本书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朱光潜先生采用“中西互证”的方法,把西方美学理论与中国文艺传统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美感经验、文艺起源、艺术功效这些美学基本问题,对美学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著作。
本书分三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美感经验与文艺作品的产生,第二部分从微观角度了解文艺领域里两组重要概念,第三部分讲解文艺对于人生的意义,文艺为什么对人生是一种解脱。
心理学概念“美感经验”,对艺术欣赏与创造尤为重要。“美感经验”是一种“形象的直觉”,其中“形象”,指的是我们眼里看到、耳朵里听到、手边能够触摸到的东西。“直觉”,是我们见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对它本身产生的、纯粹的感受,不涉及到它的实用功能,也不去联想和它类似的其他东西。
美感经验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的前提,当产生美感经验时,我们已经是在心灵上进行艺术创造。至于心灵上的体验成为艺术实践,是由于当我们在全神贯注于一个形象的时候,身体会自然而然地想表现出和审美对象一样的姿态,产生随形象运动的冲动,艺术生产的实践因此产生。
总之,不管是欣赏艺术还是生产艺术,前提都要先获得良好的美感经验,而这一秘诀就在于不远不近地去看待。如果距离太远,完全脱离生活,就没有办法引起情感的共鸣。如果太近了,我们就只想着它的实用价值,忽视它的美感了。
第一组概念,是自然中的美丑和艺术中的美丑。
自然美和艺术美、自然丑和艺术丑分别是前后关联的,因此要对应着理解。
我们在非人力所为的自然中,感受到的美感享受就是自然美。当艺术家把自然特征挑出来去欣赏和创造时,自然美就变成了艺术美。
自然丑和艺术丑比较容易混淆,因为多数人认为"艺术"不应该和"丑"联系起来。实际上自然中的腐朽、杂乱之丑确实不是艺术,艺术的丑是经过人力加工的,如《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的丑就是一种艺术丑。
由此可见,对自然美丑的判断源自天然的感受,对艺术美丑的判断是后天意志的加工。
第二组概念,是“刚性美”和“柔性美”。
本书提出美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的,一种是柔性的。前者是"骏马秋风冀北"的阳刚,后者是"杏花春雨江南"的阴柔。
这种"一阴一阳谓之道"的中国传统美学观点,与西方文艺批评中“优美”和“崇高”的概念是对应存在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理论,认为日神艺术是恬静睡梦般对现实的美化,酒神艺术是纵情沉醉般投入生命的狂澜,体现的就是"优美"与"崇高"两种艺术形态。
既然在体会美感经验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在心灵上进行艺术创造,那么为什么还要把它具体化为一件艺术作品呢?
本书用心理学上主客体分离的观点解释该问题。由于人从能够区分主、客体开始,就渴望主体能重新征服客观世界。艺术行为和科学、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行为一样,是我们作为人想要征服世界的行动之一。
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行为,去疏解现实的不满与痛苦、以影响和改变世界。在现实世界里被压抑的情感、曲高和寡的思想、不平等不公正的见闻,都是对意志的残忍压迫和摧残。
所以,超出时代的杰出才能只能寄托在理想世界里,文艺就是这样一种理想世界。在这里,艺术家摆脱束缚、寄托追求、重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因此艺术对现实人生是一种解脱。
在文艺中,我们摆脱意志束缚,与天地万物合二为一,回归母体中安宁的本源状态。
文艺心理学姜小白:文艺爱好者,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