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04|兵役制度 中国哪个朝代武力值最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04|兵役制度 中国哪个朝代武力值最高

00:00
12:45



这一节我们说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部分——兵役制度。

 

还是先说汉代。

 

汉代是全民皆兵。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了,就要开始服兵役,为什么是二十三岁?这个年龄可不是随便选的。

 

因为古代社会男子二十成丁,才有独立耕种能力,国家给他授田耕作。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水平不高,粮食"三年耕,有一年之蓄。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得顾及他的家庭负担。从二十三岁开始服役,这样他的家庭就可以有一年的储蓄粮食。

 

这一规定,可以说很人性化。我们知道,汉初政府里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大都出身底层,知道民间疾苦,所以才能订出这么一个规定。

 

钱先生借此提醒我们,一切制度, 都要注意到背后当时人的观念和事实,制度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无端产生出来的。

 

服役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到中央作兵,由各地方壮丁轮流来做,期限一年,待遇优厚,来回差旅费由中央报销,平时吃的喝的也不用自己花钱。

 

第二种是到边疆作"卒。当戍卒的一切费用,都要自己负担,期限只有三天。但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就是三百钱交给政府,由政府出钱雇人去。

 

第三种是在家乡做地方壮丁,每年秋天粮食收割入库后都要集合操演,为期一月,期满回乡。等到国家有事,再临时召集。

 

这是汉代兵农合一的义务兵役制:平时在家种田,国家有事再入伍当兵,这是全农皆兵。

 

唐代也是兵农合一,但跟汉代正好相反,它是全兵皆农,每个军人都要种田,自己养活自己。唐代的这种兵制叫做府兵制相当于今天的军区

 

从历史上来看,唐的全兵皆农要比汉代全农皆兵好一些。因为中国地方大,户口多,全农皆兵,反而有名无实,训练不精。而全兵皆农,军人饷粮自给自足,不要国家一文钱、一粒米,只要不屯兵造反,也就够了。

 

府兵都是哪儿来的呢?当时根据各家财富产业,户口分为九等。下三等穷苦家庭的子弟,是没有当兵资格的,只在上等中等殷实家庭中,自己愿意当兵的,由政府挑选出来,让他入伍。这家人的租庸调都豁免了。这是国家对他们的优待。但是一切随身武装,都要军人自办,这也是不选贫穷子弟当兵的原因,军火不便宜。

 

唐代就是依托府兵制,不但镇抚全国,同时向外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经济文化强国。

 

设计得如此合理的府兵制度,后来也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军人的地位堕落了。天下承平日久,没仗可打了,亲贵大臣们盖个房子,造个花园,都问军队借人,久而久之,士兵沦为工匠,失去了军人的荣誉感,社会地位下降,遭人轻视。明代的卫所制也遇到这样的问题,金瓶梅里就有召唤几个兵来家干杂活的记载。

 

第二个原因呢,府兵出外打仗阵亡了,一开始国家给的各种抚恤及时而到位,后来慢慢都松懈了,战争都结束了,死者家属还盼不到政府来人抚恤,人心就这样失去了。

 

最后朝廷要对外开边,需要更多防戍边疆的军人,本来府兵打完仗就能复员,因为前面的原因,没人愿意当兵,后方的新兵接不上,想复员也没办法了。

 

军队没有复员,没有休息。于是府兵都怕到边疆,在应征前就逃亡。后方兵员枯竭,政府就临时买异族当雇佣兵。

 

边疆上大量使用突厥、粟特等民族的人当兵将,逐渐失去控制,于是府兵一变而为藩镇,终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就是制度无法和人事相配合,好制度也不能立足。

 

钱先生说,宋代兵制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了,我们来看看它的缘由。

 

唐末天下大乱,经过五代十国混战,终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统一天下。

 

照理说,宋代开国以后,便要裁军复员了。但是它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面对北面强敌辽国,无险可守。北方骑兵南下,渡过黄河,很轻易便能到开封城下。

 

所以,形势如此,扩军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裁军呢?于是宋太祖在淘汰老弱残兵,挑选精壮另外编队,叫做禁军。集中在首都附近。林冲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但是它也不敢和辽国再打仗。因为要打就只能胜,不能败。败了一退就到黄河边,首都暴露,国本就动摇。在这种情形下,宋代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

 

更奇怪的是,养了兵又要提防有人有样学样,搞兵变黄袍加身,因此把武官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竭力提倡文治,提高文臣地位以制约武人。这样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结果宋代成为一个因养兵养吏而亡国的朝代。

 

但是钱穆先生也对宋充满了理解的同情,中国在唐代穷兵黩武之后没有垮台,中国的历史文化依然延续,这是尚文轻武的宋代人的功劳。我们不能因它太贫太弱,就把这些功劳一并抹杀。

 

明代继承了唐代府兵制和宋代限制武人的精神遗产。

 

明太祖曾说:"吾养兵百万,要不废百姓一粒米。他用什么方法呢?就是卫所制度。

 

明太祖定下来的卫、所制度,跟唐代的府兵制类似。所谓卫所,相当于唐代的。大一点的军区叫卫,一个大约五千六百人,小一点的军区叫所。一个有一千一百二十八人。

 

出兵打仗的时候, 由朝廷派一个将军,叫做总兵官,带领卫所军队打仗。战事一结束, 总兵官把兵权交出,军队回归卫所。平时卫所军自己种国家分配的田养活自己,国家不要他赋税,同府兵制一样。

 

明代早期凭借卫所制度,建立赫赫武功。可是府兵制的问题也出现了。天下太平以后,很多军官士兵可能一辈子都没打过仗,精神松懈,训练生疏,兵不习将,将不习兵。等到后来打满洲女真人时,打开仓库拿出兵器军装一看,铁也锈了,缝的线也烂了。临出发前,军队要宰牛祭旗,发现刀钝到连一头牛都杀不死,这仗还怎么打呀?

 

而且明朝学习宋,以文官压制武官,作战由文官担任总督、巡抚指挥,宦官监军,武官最多做到总兵官,负责具体作战。这充分体现了制度是有传承有变革的,不能孤立讲一个朝代的制度。

 

以上就是中国历代的兵役制度。讲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为什么前几节几乎没有说到清代呢?因为清代太特别了,我们放在下一节,也就是最后一节来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萱_mc

    讲的真好,钱老的历代政治得失我很久以前就拜读过,听主播这种讲解,更加融会贯通,谢谢这么好的节目

  • 我唔知阿

    前一段时间听了唐砖,以后又重新听了赘婿。虽然都是网文,中间经常会想到,宋朝为什么那么弱?就因为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就削弱军队这样的国策真的好吗?听到这段似乎有所明悟,这才是我想要了解的历史

  • 今越教育

    兵役制度为什么没有文稿啊

  • 13761319bqo

    謝謝。

  • 格桐义

    八十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