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解道德经》《德篇》第一章 论德-3、“仁义礼”的行为实质
 4569

《“巫”解道德经》《德篇》第一章 论德-3、“仁义礼”的行为实质

00:00
06:37

 哪些是属于社会上普遍遵循的,所谓“德”的操守呢?——仁、义、礼

  ,亲也(见《说文》)。情志好生爱人,上下相亲谓之仁(见《礼记·经解》)。仁者,谓其心中欣然爱人也(见《韩非子·解老》)。


  ,为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是仪仗,也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是为了我献祭于自已的信仰或旗帜的意思。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坚持和必须做的。

  ,会意字,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表示恭敬,尊敬。夫,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白了,就是以恭敬、尊敬的态度和行为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仁”是以“心中之爱”来行“德”, 因“爱”而为之,是因为“爱”本就在心中,而发自内心的行为显现。所以不存在杂念、妄念的、所以说“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义”,在内心中已经有了比较和权衡,认为应该做、必须做而去做了,这就是有了杂念。因“义”而行“德”,就是以外物为凭借和显现,所以说“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上礼”虽然表面上是天经地义,但却不是出自人的本心。人因尊敬而去行“礼”,或因社会要求而行“礼”,是因为已经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就好象是“道”与“心”得不到响应,只好伸出胳膊强迫人家响应一样。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可见,“失道、失德、失仁、失义”是人迷失本心,心念由光明到暗淡,由灵性到物化,渐渐迷乱复杂起来的过程。

所以说“因为失道而后推行德,失德而后推行仁,失仁而后推行义,失义而后推行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宋朝司马光《四言铭系述》云:“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

  到了必须要推行“礼”,才能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时候,就是人心、世界混乱的开始。“礼”不过是人心、象以忠信为名而停泊的岸一般,无常和渺小。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有先见之明的人啊,你要知道,“道”、“德”的虚华、果实,虽其显现如所谓的“仁”、“义”、“礼”、“忠信” 等等之类,但都是“愚”的开始啊。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厚:是会意字。从厂,表示与山石有关。《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厚”字在此强调的是富含生机。

  “泊”从水,从白,白亦声。意为空白空无联合起来表示水面空无一物是没有水草的陆地封闭水域。可以停船但无生机。

  因此,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啊,一定要把“心”,安置在有生发之机的“道”“德”之上,而不能安置在无常而虚无飘渺的“仁”、“义”、“礼”之上;要安置于实实在在的“道”“德”之根上,而不被其虚华、果实所迷惑。要舍弃外现而取其实质,就如去皮取核一样。

  什么意思呢?

  “道”“德”之根本,“心”。

用户评论
  • 李振华_qv

    讲的真好,受教了!

  • 金梅涵山

    真的好,感恩老师!

    小巫读经 回复 @金梅涵山: 多谢支持。谢谢您

  • 道法自然_xj8

    福生无量天尊

  • 1800339vkxw

    感恩播主。

  • 精一书苑逍遥子

    老师继续录《道德经》啊,很受益!

    小巫读经 回复 @精一书苑逍遥子: 知道了,多谢支持啊

  • 小巫读经

    有的,刚开篇,这两天录《钟吕传道集》,录完了静下来继续。谢啦!

  • 听友27026131

    还有接下来的吗?ps虽然有这几篇就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