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解道德经》之前言

《“巫”解道德经》之前言

00:00
07:03

古文全文不断句,我认为这是古人,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要充分思考。

  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开悟和接收天地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灵光一现,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是读书中最美、最有意思的过程。

  读者的思想境界在什么位置,读到的内容、理解的境界就在什么位置。每个人读到的内容,接收到的信息都有不同。所以,任何大家高德的点注,都只能是他个人的见解。可以参考,但决对不能盲目认同。因为,只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和内心认可的内容,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

本文参考阅读的《道德经》,是以熊春锦先生勘校的《老子·道德经》为范本。当然,要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的原意,还必须认真研读老子《道德经》原文,找到自己内心的“正识”。

关于《道德经》

道德经是如何成书的呢?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可见,老子最初并没有打算写这本书,“强而为之”。不是老子小气,不肯与人分享心得,实在是因为“无法可说,无法可得”。

《道德经》讲什么?

有人说,它是教人处世治国的书;有人说,它是一部修行入道的书......甚至涉及到兵法,商战,诡计....

似乎,它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忽而深不可测,忽而简单入俗....

但是,不管你从《道德经》中吸收到什么样的养分,都注定了它不是一本简单的书。

其实,处世也罢,修行也罢,说的都是一回事。

生活、修行都是基于“人”的,特属于“人”的活动轨迹。

所以,生活的本质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不可分割,互相依存。

世界的本质就是人。

人,形成了社会,构建了国家,创造了世界这些个环境。“人”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境”界中,互相影响并改变着彼此的“境”遇。随着际遇的变化,在各种“境”况的影响下,一颗“心”,动荡飘流,七上八下,烦恼痛苦。

我们每个人被当下这个境遇环境,不断裹携催促着,追求着“物”、“欲”的满足,似乎这些就是全部的幸福内容。在这一个个的情“境”中,在种种无常的烦恼痛苦中,探索生命的意义,体会苦难的价值,承担超越自我的责任,感知改变着自己,寻找着心灵的梦想家园。

其实,不管在什么样的“境”中,为了什么样的理想,有了什么样的行为,说到底还是个修正“心”念,安置自“心”的过程。

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仅超越自我,更会超越时空。

因为“离境”则“相灭”。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们能带走的,只有在“境”中,得到相应增减的“灵魂”。(当然,前提是,你认为灵魂真的存在。否则真的就是“人走灯灭”了)。

金刚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是因为,文字有文字的局限性。思想有思想的局限性。人心有人心的局限性......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道德经》是否仅仅是着于“人相”而言的“世界”?还是另有立意呢?

——佛说:非法,非非法。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眼界放得天马行空一些,又有何妨呢?

权当“抛砖引玉”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法在心中_律在身边

    听了有一种感觉,说不出来,

    法在心中_律在身边 回复 @正泰合: 谢谢

  • hzz安安

    有声有文,便于学习。

  • 观心农民

    回味无穷,百听不厌,衷心的感谢仙女辛苦录制。

  • 白昊东_21911

    一切皆无中生有,再归于无,我们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所以终于无,就如我们生活在模拟宇宙中,最终却是数字转换,一切皆空

  • 白昊东_21911

    一切皆无也,

  • 很久很久以前_rn

    世界的本质就是没有本质。

    1312412jlaj 回复 @很久很久以前_rn: 能说出来的就不全对

  • 1372801ubwh

    别开生面,耳目一新。

  • 金水木火土劈钻崩炮横

    福生无量

  • 点燃网络

    分亨的有深度,有境界,有品位

  • 春雨阳光0

    有声有书,边听边看书,这样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