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7 系统思维:规律根蒂

Vol.57 系统思维:规律根蒂

00:00
10:24

前几期节目播完之后,有听众陷入了困惑:“如果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去判断未来,那我们该怎么样判断未来呢?如果我们不能直接去解决问题,那我们该怎么去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呢?”

没错,这的确是一个让很多人费解的事情。


曾经,我们认为掌握了过去,就能轻易地判断未来。

但现在,我们发现事物发展变化越来越快,想要通过经验去判断未来,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什么?


因为经验只适用于某一段时间,却无法定义全部的时间。

就像你用现在开车的经验去骑马,用过去骑马的经验去开车,都是不可行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只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


哲学当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表征和实在”。

比如我觉得嘴里发苦,不一定是吃了什么苦的东西,而很可能是因为身体内的某个脏器出了问题。

嘴里发苦就是表征,而脏器的问题就是实在。

你的心脏出问题,可能在身体的表征上有千万种体现,但不论表现有多少,最终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事儿——心脏出了问题。


所以,处理复杂的生命型事件,要找到这个世界当中那个不变的东西,我把它称之为“规律根蒂”。


接下来,我要举一个毫不相关,且篇幅很长的例子——中国文化与中国式思维。


一提到中国文化,你一定第一反应就是——博大精深,终其一生无法探究清楚。

没错,这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去找一找他的规律根蒂。

有学者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简直就是两个星球上的文化。

因为这两种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极端对立,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

在这种极端对立之下,导致中国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也呈现出极端的对立。


举个小例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基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地图,而是西方人的地图。

我们中国的古地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汉语教的内容是由语法结构的。

完全搞错了,这是在让我们丢失中国文化。

中国的古文,是完全没有语法逻辑结构的,甚至都没有逻辑化的标点符号。

虽然我很想再举十个例子,但是篇幅原因,我们先举到这里,继续往下说。


那么,这种莫大的差异是从哪来的呢?

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那思维方式的差异又来自于哪呢?

来自于地域。


你可能奇怪了,这跟地域有半毛钱关系?

好,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地图。

古中国的北面是西伯利亚高寒冻土地带,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西南是青藏高原,正南面是云贵高原加横断山脉,东面是太平洋。

在这么一个全封闭的环境下,古中国的先民完全无法翻越而出。

于是聚居,重视血脉,宗族,人际关系。


为什么?

因为重视血脉与人际关系,可以更好的提高农耕的生产力,达成整体协作,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现在,中国人对于人情与人际之间的研究远超西方人的原因。

因为这一点,我们崇尚集体,崇尚国家主义,崇尚牺牲个人。


好,我们回头看看甲骨文。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文化中,唯一一个保留象形文字的。当然,现代文字不算,因为早已符号化。

为什么要用象形文字?

因为好懂,好理解。


我们再看看西方人的文字——英语。

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学不会,西方人学汉语学不会?

因为思维方式不同。

西方人的文字,是完全抽象化的,根本没有意义,全部是逻辑符号。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两希文明(西方先民的文明)是建立在商业贸易上的,所以每个地区语言不同,慢慢就演化成了符号性的逻辑文字(太复杂,暂不解释)。

于是,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具象思维,西方人的抽象思维。

两种两极化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两极化的文明体系。


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具象思维。

如果评选全世界最美的文学,当属中国文学,可惜了,西方人看不懂。

我们来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个字评论,美哭了。


但是你仔细看,这里面没有任何的语法逻辑结构,仅仅是具象景物的拼接,但是却形成了美如画的语言场景。

所以中国人出艺术家。

其他的因为篇幅原因,我们不再展开,大致先说到这里。


我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篇幅论述这一段,不只因为我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更是要解释一件事情。

当你以“具象思维”的角度去看待中国人的言行举止,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你会越来越发现一件事——不管中国的文化多么庞杂与博大,几乎一切都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上。


比如说很惭愧的一件事情,我完全不应该举这么多例子。

因为做学问这件事情,必须是通过抽象化的逻辑推理。


但是中国人就喜欢举例子,也喜欢听例子,这都属于具象化思维。

当然,这也解释了你为什么看外国人写的书看不懂的原因。

你看,中国文化这么庞杂的系统,你一旦找清楚它的规律根蒂“具象思维”的时候,你再去看各种“表征”,你都会获得一种全新的视野。


所以,当我们处理生命型事件的时候,不论是中国足球还是眼镜蛇事件,你一定着力点在那个最根本、不变的规律根蒂上,你都能将这个复杂的系统从根本上进行全面翻新。


回顾一下我们的方法论——以不变,应万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8850inls

    秋天老师,谢谢你!现在听你的思维精进已成为我一天打开的方式,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听你的课了。

  • 橙子言

    复杂事物都有一个不变的规律: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看待事物也不一样,因此,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以不变应万变

  • 1337655htfw

    我们的中医就是不变应万变,中医雄起

    冬雪_37 回复 @1337655htfw: 白听了,你的思维一点没变

  • 1355016xqfe

    复杂,一不变应万变,灵活处理

  • 天众_龚先生

    南宋地图已按“上北下南”绘制 中国古人绘制地图时东南西北方向标注颇为“随心所欲”。从《景定建康志》里的《龙盘虎踞图》、《宋建康行宫之地图》等图开始,中国地图就明确标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时期的南京方志,1261年成书,是南京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官修志书,所存地图共19幅,是现存南京最早的地图。 地图标注经纬度的做法则是从西方引进的,最早标有经纬度的南京地图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由法国传教士盖拉蒂绘制的《江宁府城图》。

  • 珊珊小姐姐oo

    经验只适用于某一段时间,却无法定义全部的时间。要以不变,应万变。处理复杂的生命型事件,要找到这个世界当中那个不变的东西,我把它称之为“规律根蒂”。那思维方式的差异又来自于哪呢? 来自于地域。我们崇尚集体,崇尚国家主义,崇尚牺牲个人。 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具象思维,西方人的抽象思维。 当你以“具象思维”的角度去看待中国人的言行举止,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你会越来越发现一件事——不管中国的文化多么庞杂与博大,几乎一切都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上。

  • 双木_成林

    感觉解释反了,多国沟通应该用象形文字更方便,更容易猜

  • 傲娇小萌男

    其实音频有部分说的不对!国外写的书比国内写的书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从国外的教科书和国内的教科书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国内的教科书都写的非常抽象而且简略,从小学到大学都死这样,很薄薄的一本,全是抽象的符号文字,简直违背人的思维方式,一上来就是各种概念,公式,知识点,但国外的教材就不会,厚厚的一本,深入浅出,简单易学,从易到难,层层深入,特别容易自学。只要对比国外的畅销书,还是教材都会有这个发现!所以我一般喜欢找国外那种权威的教科书来看,对知识的把握更加深刻!

  • 瑾宛

    上一期和这期是我迄今为止听过最好的,感触最深。都是生活中实际遇到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领导都用那种思想偏见来影响 教育或者领导我们。很多想法在萌芽中就扼杀,所以很多事情得不到创新,没有希望。

  • 微胖_8h

    名词意象品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