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wuzhikuhai)
刘洪涛,男,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主持人。
堂吉诃德这一节基本是按照马工程版教材来读呀
现在看来堂吉诃德的主题有两面。一面就是对骑士以及骑士精神的嘲讽一面就是所谓的为理想主义精神。作者的初衷应该只有第一面。所以理想主义精神应该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读者给他加上去的。
老师讲的很不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说句诚实的话,我还是不能够理解,这部小说为什么能够伟大到这种程度?比如我真的认为红楼梦特别伟大,特别深刻,百看百味,而这部堂吉柯德,我肯定连1/3都看不下去,更别说反复看了,既就是老师讲了这么多的好,我还是不能理解理解它到底能有多好,当然他肯定很好,但这种好也许是西班牙人可以理解,西方人可以理解,我觉得作为我们中国人,不必人云亦云,就像他们看不懂红楼梦,我们也看不懂西方的这些,所谓的巨制,所以对于西方文学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让大家这么痛苦的理解,我们最喜欢的还是红烧肉和麻辣烫
余耒 回复 @观2021: 或许是我们都缺少堂吉诃德那种傻傻往上冲的精神吧
关于阿Q的名字,《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里引用鲁迅自述和周作人的解释,并没提到和堂吉柯德有关:照鲁迅的原意,这个人叫“阿Quei”。小说的前言里说了,因为不知道他是不是生在中秋节,所以不能说“桂花”的“桂”;也不知道他的哥哥是不是叫“阿富”,所以也不能说是“宝贵”的“贵”。因为搞不清楚是哪个“Quei”,只好用拼音的第一个字母“Q”来概括他。所以,“阿Q正传”应该是读作“阿Quei正传”。“Quei”在民国时是罗马音,用现在的拼音,应该说“阿Gui正传”。 周作人另外有一个解释。他说,鲁迅本意就是要用这个“Q”字,因为“觉得那Q字上边的小辫好玩”...“Q”就是一张麻木的国民的脸,留了一个辫子。
对比阿Q不太恰当,阿Q是剖析我们的劣根性。唐吉诃德却是一个不恰当的激昂理想主义者
北师大教授
最好能介绍一下主讲人
余耒 回复 @小熊妈_sw: 应你的要求,主讲人信息正在更新中,准备今天更新完毕,请继续保持关注,并多提意见和建议
对于阿Q正传与堂·吉柯德的有联系这一说法,我认为过于牵强,有异议。作为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可悲可悯的结局和孔乙己有几分相似,对社会不合理的认识,看似疯癫,实则先知先觉,《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可以看到几分堂·吉柯德的影子。但是堂·吉柯德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坚持,那些可贵的品质,中国文学又有哪个人物与之相似呢?
余耒 回复 @芳芳_zoa: 见解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