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听中国美术简史-19-南派山水意纵横:南唐董源和《潇湘图》

陪孩子听中国美术简史-19-南派山水意纵横:南唐董源和《潇湘图》

00:00
06:17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


【阿诺提问】

作为“南派山水画”的鼻祖,南唐画家董源对荆浩的皴法做了创新,发明了“披麻皴”。你知道这种皴法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此外,南派山水画和北派山水画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为什么北派山水画多用竖轴,而南派山水多用长卷呢?快到本期课程中去寻找答案吧!>>>

 

【本期画家】

董源 江西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是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擅画山水,在画江南真山实景之时,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董源的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本期画作】

《夏景山口待渡图》是董源创作的绢本淡设色长卷,纵50厘米,横320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整幅画面构图开阔,气氛平静旷远,被认为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  南唐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  明代董其昌此卷的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


▲  南唐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1:江中的小舟



▲  南唐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2:江岸相接



▲  南唐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3:山上的林木



▲  南唐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4:岸边的垂柳与待渡的人



▲  南唐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5:用披麻皴创作的起伏的山峦


《潇湘图》是董源的代表作,纵50厘米,横141.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披麻皴,并以墨点渲染山峦之上的植被,平远的构图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结合,让画面有很强的空间感,更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蒙。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其间,赋色鲜明,趣味横生,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1:岸边的游人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2:在江中拉网捕鱼的渔民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3:乘舟游玩的人们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4:岸边的植被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5:山林中掩映的屋舍




▲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6:用披麻皴描绘的山峦


学习了本期的课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谢谢欣赏,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