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墨经》中之“坚白之辩”

11.6《墨经》中之“坚白之辩”

00:00
14:43
离同异,合坚白
坚白之撄相尽
无坚得白,必相盈也
坚白不相外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輕風不相識

    〔经上66〕坚白不相外也。〔说〕坚。于石,无所往而不得,得二。异处不相盈,相非,是相外也。 【译文】坚白是不相排外的——以在一石中,无处而不得坚白二故。凡异处不相含容,互相排斥,就是相外。 〔经下14〕“宇久不坚白”。无久与宇,坚白。说在因。〔说〕宇。宇徙,久……。无坚得白,必相盈也。 【译文】宇宙和坚白不发生关系。坚白是没有宙和宇的。以宇宙只是相因依故——宇有域的移徙,宙有长的移徙。抚坚得白,视白得坚,二者是必相含容的。

  • 輕風不相識

    〔经下68〕“彼彼此此”与“彼此“同。说在异。〔说〕彼。正名者“彼此”。彼此可: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彼且此也,此亦可彼。彼此止于彼此。若是而彼此也,则彼彼亦且此此也。 【译文】“彼彼此此”和“彼此”是同的。以异义无异故——正名的人只要分“彼此”。彼此可以正名呢:彼彼仍限止于彼,此此仍限止于此。彼此不可以正名呢:彼将为此,此亦可为彼。故正名只要彼此限止于彼此。像有些人所说的彼此,那末,彼彼也将为此此了。

  • 輕風不相識

    〔经下37〕于一,有知焉,有不知焉。说在存。〔说〕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故“有智焉、有不智焉”可。子智是,有智是吾所先举,重。则子智是,而不智吾所先举也,是一。且其所智是也,所不智是也,则“是智”之“是不智”也,恶得为一?而谓“有智焉、有不智焉”。 【译文】在一石上,有知的坚,又有不知的白。以二者同时存在故——石是一,坚白是二而同在石上;故只说“有知,有不知”,就可以了。你知此,又知此我所先举,那是二。若你知此,却不知我所先举,只是一。今你所知的是此。所不知的是此,那末,“此知”和“此不知”是二,何得是一呢?故说“有知的坚,又有不知的白”。

  • 輕風不相識

    〔经下38〕有指于二而不可逃。说在以二参。〔说〕有。指,若智之;则当指之智告我,则我智之。兼指之,以二也;衡指之,参直之也。若曰:“必独指吾所举,毋举吾所不举﹗”则者固不能独指,所欲指不传,意若未校。 【译文】有指示于坚白二者而不可逃出于一石。以坚白二合石一而为三故——坚白物指,你知道它;那末,当你指示其所知告我,我也知道它了。兼指坚白,那只是二;若横指坚白二,直指石一,那就是三了。比如说:“必独指示我所举的,不要举出我所不举的!”那末,这固然不能独指,设独指坚,所欲指的白不达,设独指白,所欲指的坚不传,坚白石的意义是如此不明确呵。

  • 輕風不相識

    〔经下67〕“牛马之非牛”与“可”之同。说在兼。〔说〕牛。或“不非牛而非牛也”可,则或“非牛而牛也”可。故曰“牛马非牛也”未可,“牛马牛也”未可。则或可,或不可,而曰“牛马牛也未可”亦不可。且牛不二,马不二,而牛马二。则牛不非牛,马不非马,而“牛马非牛非马”无难。 【译文】“牛马之非牛”一辞和说的二“可”字句是同的。由于兼名故——或“不非牛和非牛”即“牛和马”是可的,或“非牛和牛”即“马和牛”是可的。故说“牛马为非牛”即“牛马为马”是不可的,“牛马为牛”是不可的。那末,或可,或不可,若说“牛马为牛不可”也是不可的。试看:牛没有二,马没有二,要“牛马”才是二。那末,牛即是牛,马即是马,而“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