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集】囚犯皇帝的逆袭
南宫政变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我们讲了于谦保卫京城、大败也先的故事。要说,这位朱祁镇也怪可怜的。先是被俘,接着皇位被占,被也先带到京城外当人质,还没有人买他的账。不过后来,朱祁镇的命运,来了一次触底反弹。
公元1456年,南宫宫门已经紧闭了7年,巨大的铜锁积满了灰尘。宫墙四周,原本十分茂密的树木,此刻已是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几个锦衣卫正在宫墙外懒懒地踱着步子。
中午时分,有人走到墙边一个小洞旁,把食盒递了进去:“开饭了!”
不一会儿,墙内,一个婢女小跑来把饭拿进了屋。
屋里,一人衣着简朴,满面沧桑,他是朱祁镇。八年前,他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如今,他是无人问津的太上皇。朱祁镇一旁,他的皇后正在做女红(gōng)。曾经的一国之母,如今要靠针线活贴补家用。
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几度兵败,于是请求议和,并把朱祁镇放了回来。可是,北京城里已经有了新皇帝,他这个皇帝,该何去何从呢?
新帝朱祁钰当然不愿退位,他封朱祁镇为太上皇,把哥哥软禁在南宫,还把南宫外的树都给砍了,生怕哥哥与外界有什么联络,威胁他的皇位。
此时的朱祁镇,被锁在南宫,寸步不得出。他常常望着高高的宫墙,苦笑着问自己:“难道,我的余生,就要在这儿这么过去了?”
他不知道,一场政变,正在墙外悄然上演。
这一年,朱祁钰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在这之前,他废了太子朱见深,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可谁知,不久之后,太子竟夭折了。
如今,皇储之位空虚,要是皇帝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继承皇位啊?
这天,朱祁钰在寝殿召见石亨。石亨曾在京城保卫战中立过功,如今已是太子太师。他来到皇帝榻前,惊讶地发现,皇帝面色蜡黄,双唇惨白,已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朱祁钰有气无力地吩咐道:“祭祀大典临近,朕身体抱恙,还请爱卿代朕行祭祀之礼。”
“陛下请安心养病,有事吩咐微臣便是!”
石亨满脸关切,心里却打起了算盘:“陛下这身体,眼看就不行了。万一哪天撒手人寰,谁来继承大统啊?诶——南宫里,不是还有个正值壮年的太上皇吗?我若是帮太上皇复位,那可是拥立的头功啊!”
石亨立刻与自己相熟的几个官员商议,一场密谋,缓缓揭开帷幕。
正月十六夜里,万籁俱寂。突然,南宫门外响起了阵阵巨响,似有人砸门。朱祁镇从睡梦中惊醒,心头一凛:“完了!看来,皇弟还是容不下我,派人来杀我了!”
惊魂未定之际,一行人已经闯进南宫,其中有官员、有太监、有士兵,他们见到朱祁镇,竟然齐齐下跪,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
陛下?登位?朱祁镇万没想到,自己以为的灭顶之灾,竟然是一场翻身仗!不过,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冲动莽撞的年轻人。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朱祁镇早已沉下性子,变得谨言慎行。他左思右想:“老天爷给了我如此多的磨难,是在考验我。如今时机已到,我还有什么好犹豫?”
这天夜里,上千人拥着朱祁镇,一路赶往皇宫。凡有守卫阻拦,朱祁镇便怒目而视,大声喝道:“朕乃太上皇也!”守卫们一边纳闷:这太上皇怎么从南宫出来了?一边赶忙俯身后退。
第二日早朝时分,宫门打开,百官入朝欲拜,赫然发现,龙椅之上,竟然坐着太上皇!这时,一位官员高声宣布:“太上皇今日复辟(bì),群臣拜贺!”
官员们惊讶无比,却丝毫不敢流露出来,齐齐跪地拜贺。
短短几个时辰,太上皇,就这样,再次变成了皇帝。
这场政变,称为夺门之变。
很快,朱祁镇贬朱祁钰为郕(chéng)王,不久,郕王便病死了。
无论如何,经过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朱祁镇再登上皇位,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他勤于朝政,镇压叛乱,努力做一个明君。
但是,朱祁镇还是做了一件被世人诟病的事儿,他把于谦处死了。
朱祁镇对于谦不是没有恨意。曾经,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无人解救,归来时帝位已被弟弟占据,又在南宫过了多年的幽禁岁月,这些都与于谦脱不了干系。
可是,天下人都知道,要不是于谦,大明很可能就重蹈靖康之难的覆辙,他朱祁镇又怎会不知?
他深知,于谦有功,可他为什么还要杀于谦呢?这就要讲一下,皇位的正统性了。
历朝历代,只有太子或者皇帝遗诏指定的人继位,才是合法的。朱祁镇最开始就是一个合法皇帝,可是现在呢,他是夺了弟弟朱祁钰的皇位,不免有点心虚。为了证明自己复位的合法性,他只能用行动表明,朱祁钰做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他这个弟弟才是篡位。而朱祁钰是于谦拥立的,他弟弟是篡位的,那于谦就是帮助篡位的帮凶,自然是有罪的。最后,朱祁镇以谋逆罪斩了于谦。
不过,朱祁镇还做了一件被世人称赞的事,那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
咱们古时候啊,为了彰显皇家气势,帝王死后,通常会让嫔妃、宫女、太监等等人跟着他殉葬,就是活人陪葬,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但朱祁镇临终前留下遗诏,停止殉葬。
在这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遵从这个遗诏,帝王之死,也显得不再那么血腥残酷了。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了。
提出今天的问题:于谦是鼎鼎大名的功臣、忠臣,但是于谦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于谦写过一首特别著名的诗,你可以查一查,然后在留言里告诉凯叔,他的诗是什么诗,读给全国的小伙伴听好吗?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于谦
(1398年五月十三日-1457年二月十六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江西巡按,颂声满道。
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
1489年,追谥“肃愍(mǐn)”。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也先
绰罗斯·也先(?—1455年),蒙古族,简称也先,清朝时期译作额森,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相当于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
1439年,也先继承成为瓦剌的首领,他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
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明朝形势危急,后围攻不成,退回蒙古,并释回明英宗。
3.朱祁镇
(1427年—1464年),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
第一次即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
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4.朱祁钰
(1428年—1457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明代宗,明朝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
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其为郕(chéng)王。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
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
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5.朱见深
(1447年十二月九日—1487年九月九日),即明宪宗,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
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
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他当政期间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1487年九月九日,朱见深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6.石亨
(?-1460年),陕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
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
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律斩,没其家资。
名词解释
1.南宫
位于故宫东南方向,即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内,又名崇质殿,俗称小南城,是明代北京的南宫即洪庆宫,后来李自成入北京,将其焚毁,清朝不再复建。
2.锦衣卫
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1387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继承大统而铺路,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
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3.太上皇
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4.复辟
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
5.靖康之难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明朝时期地域版图
明朝政权世袭表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羽惊弦 回复 @三周用灵魂述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石灰吟
1733298hurx 回复 @真公主1: 防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Ying_j6 回复 @城南箫声默: 是魂不怕不是混不怕
石灰吟
Angiesweet 回复 @狄嘟: 如果狗狗
石灰呤
春风之和煦 回复 @静波_yf: 错了😣是吟
石灰吟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95831krmf 回复 @沈则佑: 🥟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紫瑶扇 回复 @发箍女孩Heidy: 才不是,凯叔的名字叫“凯叔讲故事”
石灰吟 于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远在破严中。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林克塞尔达 回复 @e白衣不染尘e: 前两句是《竹石》,后两句才是《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