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今天讲养生的观点在于养神。庄子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说法,要保身,首先要把身体保护好,要全身,你的生命要保持完整,各个方面都要使它处于一种完整的没有受损害的状态。养亲,同时你要善于调养自己的精神,要调养自己的心理、生理,各个方面的能力。尽年,你能够尽享天年,而不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上次讲到的那个厨子,那个庖丁,他和梁惠王还解释这么一个问题,他说,我有时候眼睛看着这,好像这个刀不能下了,这刀伸不出去了,但是我的精神,我的神感觉到它这个地方照样还可以接着走,这个刀就下去,就走对了。
所以他说,他解牛靠的不是技术,不是操作的技术,而是神遇,就是我的精神,有什么感受、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发挥、有什么反响,我就这么做,我就能把这个牛该分解的,该切多少块的,就都弄好了,是靠神遇。
这个是非常中国化的一个说法,你看我们在老子里头已经讲到他对于舍生的论述,在庄子里又讲到了他对养生的故事,他养生的许多奇妙的说法,跟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是有很大距离的。现代人我们要说起养生来,会把它作为一个生理卫生学的范畴来看,或者把它当做一个医学的、医药学的范畴来看,有的时候,我们还会把它和体育、教育联系起来看。
当然现代人也认为人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人不应该整天愁眉苦脸,人不应该焦虑,不应该自己给自己制造精神的负担,我们是从这个方面来谈。但是中国的古人他有一种整体主义,他考虑什么问题,他都认为是从一个大道上来解决。
你掌握了大道了,你干什么事都能干好,你掌握了大道了,你可以做人做得很好,你可以做事做得很好,你可以自己本人休养得很好,你可以把全家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你可以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乃至于可以使天下为之臣服,他是这么一种想法。
所以在养生里边,实际上它讲的是养神,永远使你的精神状态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是你调整你自己的心态,你去体会那个抓不着,摸不住又无往而不利,无往而不胜的那一个大道,使你做任何的事情都是合乎大道的,都是很顺利的。
别人看着无间的这样一个对象,你在里边穿过来横过去,竖过来折跟头,怎么玩都行,什么事到你那都变得举重若轻,而且叫游刃有余。你拿着你那个刀,这个刀你到了那个宰了的牛身上,你怎么走富富有余,到处都有缝,到处都有空隙,到处都有您下刀的地方,这确实是一种幻想,也是一种理念。
它是完整的,它认为你只要一个人很完整地掌握了道,你也就会养生了。当然这种整体主义它也有它的不够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养生并不是说你的心态好,你养神养的好,您就永远从早晨笑到晚上,那不成傻子了吗?神和生命的处境是一样的,有高有低,有顺有逆,有直线有曲折,也有时候会受到各种的干扰,什么干扰都不受是不可能的。
问题在于调节,在于平衡。就是你有了干扰,不是说一点没有,被外物所干扰为外物所忧虑,但是你仍然可以把它调节回来,慢慢的就明白过来就又回来了,回来了以后你又感到一种踏实,感到一种平衡,这是对心理的一个正常的掌握,这是调节精神状态的最好的方法,果然是整体主义。
讲着讲着养生,忽然又讲到,梁惠王看到了一个只长着的一条腿的人,就把这个文惠君给吓了一跳,说这个人怎么只长了一条腿了?我顺便说一下,看来当年的这些诸侯他们也还挺随便,你看厨子就在他的面前来处理这个牛肉,一条腿的一个残疾人也不知道怎么比较随便的就走到他这来了,然后别人就给他解释说他这也是天生的。
讲着讲着养生,又讲上残疾了,就是说即使是残疾,天生如此,不必焦虑,不必胡思乱想,也不必想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的事你能办到你就去操持,这有的事你办不到你就别操持了,天生的一条腿你怎么办?你没有办法让他长出第二条腿来,又是这么个意思。
再往下讲下去,就讲到人的死了,庄子是在所有的诸子百家当中讲死讲的最多。孔子的态度非常明确,也非常的聪明“未知生,焉知死”。我连人怎么生我还说不清楚,我讨论死干什么?我哪知道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死后会怎么样?应该怎么样面对死亡。孔子不予讨论了,这事咱们先搁置起来,他是这个意思。
庄子也有“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什么意思?六合,就是上下左右前后,或者是上下东西南北,这是六面,那也就是三维空间。三维空间以外的事情,人死后的事情,或者是更看不到摸不着的事情,比如说关于神,关于鬼,关于另外一个世界。这些东西“存”,就是我承认它的存在,但是我没有办法去讨论它,没有办法去说它,我虽然承认它存在,但是我不说它。
“六合之内,论而不议”,这个也有意思,六合之内的事情,我们可以说到它,但是我不给以评议,我从这并不给它做什么价值的判断。这个也是表达一种聪明,表达一种距离之美,而且至少也是不找麻烦。
但是在谈到具体的死亡的时候,庄子他讲了很多,在讲养生的时候,他还讲到老子的一个朋友在老子死后去追悼,很短的时间吊唁就出来了。别人就问他说,您跟他那么好的朋友,您这么简单的这么仓促的去吊唁一下又出来了,是不是有点不够意思?他就回答,老子不是普通人,为老子在那吊唁的、哭泣的、治丧的人太多了,一太多了就过了,过了是老子最不喜欢的。而且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该生他就生了,该走他就走了。
生是符合规律的符合大道的,生下来的。走,他是顺着大道走的,所以我们现在给这个朋友,如果遇到丧事,我们都要用一个词叫节哀顺变,节制你的悲哀,顺着变化,你也就接受这个变化,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养生篇的后面,他还讲到了死的问题,庄子有时候讲一个道理,本来讲得非常漂亮,但是他又有一点夸张,他把他往极致的发展。文章是可以这么写的,做事却不能这么极端。他极端到什么程度?他说这人活着也挺受罪,这人活着就好像倒挂在房梁上一样。到了该走了,你也就不受罪了,就把你从倒挂房梁的命运里边解脱出来了,您就再也不生气了,再也不焦虑了,再也不麻烦了,说不定是个好事。
这个说法超出了人们的常识和常情,这就是庄子的文人特色了,文学夸张很难避免。人们喜爱生命,珍惜生命,为死亡而悲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也不要太过分,悲哀也不能过分,不让悲哀也不能过分,否则您就不是顺着道走了,您是戗茬的了。
所以庄子既然提倡,要使自己的神态能够完全,要使自己的心态自然,要使自己的神态心态精神和大道一致,喜怒哀乐也还要听其自然。但是最后总能够找到平衡,找到快乐,找到释然,找到逍遥。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我问一问,我们听这一讲的朋友们,你们有养神的办法了吗?你们有调节自己的心态的习惯和能力了吗?谢谢,下次再见。
【原文】
《庄子·内篇·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遯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齐物论》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养生就是调节到最佳状态
庄子说的就一个字:懒
找到平衡、快乐、释然、逍遥
这一章最妙
养生主要是养神~
1581777odvn 回复 @仙境兔灵: 你比庄子厉害
哦,庄子实际讲的是养神……
好听
听王蒙老师讲孔孟老庄,听丽波老师讲最美诗词 调节心态,提升自己的纬度,把不开心的人和事当笑话看
平实易懂,毫无做作!
王老的音频讲的好的出不出话来!保身,要爱惜自己,这和自残放在一起,却可笑当代人的浮躁至极;养亲至极、学会变通,平衡,则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尽天年,改什么时间做什么,哪怕是到老了死了,也是应该享受天年应有的乐趣,安静顺便。感谢王老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