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同一道题目的不同写法(1)

第24讲:同一道题目的不同写法(1)

00:00
13:31

第24讲:同一道题目的不同写法(1)

你好!欢迎来到老吴公考申论范文赏析课堂,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网独家播出。在上一讲,就2012年浙江申论真题,写了一篇策论文。而在本讲,就同样的题目,我们写一篇政论文。我想让你明白:同一道题目,完全可以写出不同类型的文章来。

围绕“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如何构思一篇政论?最好的角度是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或者是意义、价值。按照这条线索,我们重新梳理一下给定资料,看看能否提炼出分论点来。

【给定资料】

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可耕地面积、森林和牧场面积没有随之增长,反而在大幅度下降,物种灭绝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预测:全世界现有陆地资源量仅可供人类使用500年,如果按消耗量年递增2.5%计算的话,则只能使用90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加上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可用53年;天然气和煤炭可用分别是63年和90年。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更加突出: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居世界53位。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分为大陆和海洋两部分,海洋面积占了70.8%,陆地面积只占29.2%,所以,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居住的陆地像是点缀在汪洋中的几个“岛屿”。蔚蓝的大海是一个巨大宝藏。据统计,海底岩层中埋藏的石油可采储量大约为300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铀、氘、氚,它们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核燃料资源。海洋中汹涌的波涛、起伏的潮汐、不息的海流都蕴藏着巨大的动能。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更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锰结核含有76种元素,把全世界海底的锰结核冶炼出来,可提炼出来的锰、镍、铜、钴四种金属的储量分别相当于陆地储量的200倍、120倍、15倍和1250倍。海洋是一个生物资源宝库,那里生长着藻类近万种,鱼类1.9万种,甲壳类2万多种,可为人类提供极为丰富的蛋白质。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约为陆地上所能种植的全部农产品的1000倍,而现在人们对海洋生物的利用还不到1%。

【分析】

以上两段话谈了两个意思:(1)陆地资源已经快要枯竭,人类发展面临巨大危机,这个问题对我国尤甚。(2)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人类还远未开发利用起来。

从这两个表面意思,立即可以推出命题人隐含其中的观点:为什么要发展海洋经济呢?因为这是我们打破陆地资源瓶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构成了本文第一个分论点。

【给定资料】

浙江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人均耕地仅有0.5亩。浙江省能源总消耗量绝大多数依靠省外调入或进口,从长期看,浙江能源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还将持续上升。从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看,浙江传统工业领域的纺织、化纤、服装、皮革、造纸等高污染排放的产业比重偏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总体上看,浙江目前仍属外延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海洋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一半,全世界40个最大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有37个在沿海国家或地区,这3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就中国而言,滨海旅游业稳居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前列,占比高达31.2%,可见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

在海水淡化项目中,提取淡化水后剩余的浓海水,一般都通过浓海水排放管道引至深海区排放,但是大量排放后会改变区域海水浓度,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六横水务有限公司想到了与盐场联姻,一边是海水淡化,一边是盐场晒盐,中间连上一根水管,浓海水直接成为盐场的原料,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达到海水综合利用的目标。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规划,到2015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清洁海域面积达15%以上。

【分析】

上述资料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信息:(1)浙江目前仍属外延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注意,这是浙江陆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速度快,但效益低;规模大,但质量低,可持续性很弱。(2)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一环,这个地方就需要你稍微思考一下——为什么命题人特别强调了一下旅游业的事情?因为相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来说,旅游业是典型的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都比传统产业要好很多。这其实已经谈到了海洋经济的另外一个意义,待会再总结。(3)浙江省海水淡化项目中,把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发展难题统一起来了,既解决了发展中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又避免了海水淡化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可谓一举两得。(4)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将三大产业的比重确定为6:41:53,即农业占6%,工业占41%,服务业占53%。相对于耗能多、污染大的工业来说,服务业是绿色产业,占比超过一半,这说明了浙江海洋经济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产业,能提升浙江经济发展的质量。

综上,可以提炼出本文的第二个分论点:海洋经济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给定资料】

浙江省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达6696公里。规划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的30.7%,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约占全国的40%,均居全国第一。宁波—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首选。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海洋捕捞量居全国第一。浙江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近岸海域共有浮游植物394种,浮游动物170种,底栖生物131种。东海石油资源主体部分位于浙江海域,储量居全国第二。海洋新能源主要包括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还有海洋生物能等。浙江省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8%,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海洋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

舟山是我国唯一的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有1390个岛屿。舟山群岛所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东北亚通向太平洋走向世界的要道。舟山作为祖国前沿要塞和东海前哨,一直承担着站岗放哨的海防任务,为国防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因一水相隔,舟山海岛经济受到极大制约。

【分析】

上述材料讲了几个重要信息:(1)浙江省拥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海岸线全国最长,我国海岸线总长13000多公里,浙江就占了6696公里,占比达到50%。(2)浙江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利用价值非常高。但问题来了,既然浙江省有这么好的自然优势,为什么海洋经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呢?为什么在过去四十年,浙江陆地经济高歌猛进而海洋经济却默默无闻呢?原因就在下一个点。(3)以舟山群岛为例,作为东北亚通向太平洋的世界级要道,捧着金饭碗在要饭,其原因则是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直面西太平洋,在六七十年代,面临着国民党伪政权来自海上和空中的骚扰与威胁;九十年代以来,则是对日本、对美国、对台湾伪政权军事斗争的最前沿。沉重的海防任务,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极大地压制了舟山群岛海洋经济的发展。其结果,使浙江陆地经济一枝独秀,海洋经济惨淡经营。

据此,可以推出本文的第三个分论点: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促进陆海联动,打破陆地兴而海洋衰的旧格局。

至此,我已经提炼出了本文的三个意义。可以罗列提纲了。

总论点:浙江要走海洋经济发展之路。

第一段:总起全文,亮明观点。

第二段: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打破能源瓶颈,破解发展难题。

第三段: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持续发展。

第四段: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实现陆海联动,优化发展局面。

第五段:重申立意,提出对策。

本讲到此结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夏佩瑜孙正威

    Pingdanl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