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筝》

白居易《夜筝》

00:00
13:53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àn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月夜抚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

如泣如诉的琴声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正是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甚工。“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分,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俨然就有听者在),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维妙维肖。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么?

 

  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象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豹。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的确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704101cai

    诗写的好,老师讲解到位。 眼前浮现出的画面和老师讲的一样。真是一种享受。

    秋语荷塘 回复 @18704101cai: 谢谢

  • 侠客九七

    老师讲的好

    秋语荷塘 回复 @侠客九七: 谢谢朋友夸奖

  • 1387383amfy

    你还是以文人思想改良,而不是法治国家

    秋语荷塘 回复 @1387383amfy: 是啊

  • 白头邵翁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 再生缘_xy

    🌗🌹🌻🐑🍃🍀

  • 桔子lyh123

    老师讲的太好了!怎么找不到同版配套的书?

    秋语荷塘 回复 @桔子lyh123: 呀。网上有内容啊

  • 柠檬黄鸭get

    听着好享受啊

    秋语荷塘 回复 @柠檬黄鸭get: 宋词也有些味道

  • 听友77776005

    欢迎白头少翁回归啊!

  • 听友77776005

    原来是卖艺不卖身,现在正相反。即使还有艺伎,又有几个能欣赏呢?恐怕只有秋语荷塘了!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老弟就是老弟。

  • 东坡没有肉_

    身为一名习筝者,听见此诗感同身受。而且曾经我古筝的筝首上正是这四句诗。此时我不禁又想起了李白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有感而发!

    秋语荷塘 回复 @东坡没有肉_: 沙漠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