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0.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00:00
22:26

【本期海报】

【文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的夏天。这一年王安石在浙江的鄞县担任知县,任期已满。所以他要回到自己的老家——江西临川,途经杭州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还只有30岁,正当而立之年,有很大的抱负。从这首诗里边呀,就能感受到。诗的第一句说:“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其实就是飞来峰,就在现在杭州的灵隐寺边上。飞来峰上有千寻塔,千寻塔并不是它的名字,而是说塔很高啊。这个“寻”呢,是个丈量的单位,一寻大约有八尺,所以你想着千寻塔那得有8000尺高。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高,咱没量过。但肯定是比较高的。


所以头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来到杭州,登上了这飞来峰,飞来峰上又有千寻高的塔,在这儿能够听见鸡的鸣叫,能够看到太阳的升起。他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因为在这制高点上,所以能够听见雄鸡一唱.能够看到东方日出。山本来就很高了,山上又有高塔,所以站在高塔之上,纵目远望啊,天下尽在他的视野当中。


这前面两句,是打了个基础,主要是为后边两句埋一个伏笔。后两句作者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并不怕往来的浮云会遮住我的眼睛,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这个站立的位置,是在最高的位置,气魄非常大。这浮云呐,不是什么好的喻象,一般在古代的诗歌当中和诗文当中多指小人,多指生活当中的阻碍和阻力。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完全是在表达作者的志向。志向很高,未来的理想很高,表达了一种不惧怕危险,不惧怕风险。而且关键在于“自缘身在最高层”。


但你要知道,王安石写这诗的时候,他还没有身在最高层呢。北宋最大的政治事件,那就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担任的是宰相,这就一个人臣而言,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是“身在最高层了”,当然最高的那个是宋神宗。可是他写这诗的时候,非但不是最高层,简直可以说是最低层,为什么呢?他只是一个县的县令,七品芝麻官。怎么可能自己说“自缘身在最高层”呢?你就算是登上飞来峰的千寻塔,你不能一整天呆在塔上待着吧?所以这是个比喻,那意思是我的内心世界,我的理想永远是在最高层,所以我不怕什么浮云遮望眼,短暂的遮望眼,就算是长久的“遮望眼”,历史也会证明我是正确的。


因为我的理想、我的初衷是在最高层,并不一定是某一个职位。大家说,那还不是因为后来王安石变法,您才这么说的嘛!他要没有后边那王安石变法,他没有在宰相的最高层,你也就不会这么解释这首诗了,您这只是一倒推,您这解释不科学。科学不科学呢,得拿实际的例证来说话。我们就简单地围绕这首诗,咱们来捋一捋,这王安石30岁之前,他为什么会说出“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来?


宋仁宗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的秋天,王安石刚刚考中进士,被授予了一个官职,叫作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公事。实际的职务呢,有点类似于现在扬州市政府的办公厅的一个秘书。在这个位置上,他待了四年,四年之后任期满了。注意这时候王安石有一个很好的选择,他可以再次通过考试到中央去做官。宋代有这么一个规定,凡是在进士科考试当中取得了甲科高第者,换句话说,名次特别靠前,王安石进士考试第几名?第四名。他只要在外地任职满一年之后,就可以向朝廷上呈他的某种述作,比方说一篇论文,一份调研报告,通过这份报告,你就能得到一个职位,这个职位是什么呢?比方说使馆,就是编纂历史、修史的那个机构——集贤院、弘文馆、秘书省,类似于我们现在当代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中央文史馆、国家高等研究院等等,不仅负责编撰整理图书和典籍,同时也有一部分政策咨询和顾问的职能。


在宋代啊,只有那些学养深厚、德行高远的文人雅士,才有资格担任这样的官职。这个宋朝重文士轻武夫,你要以后做尚书啊、宰相啊很多都得沿着刚才说的这集贤院、弘文馆、秘书省的职务一步一步来。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只要担任这类馆阁的职务,那是要向未来更高层中央高官前进的必由的阶梯。


我刚才说了,王安石符合这申请的资格,王安石主动放弃这个考试资格。史书记载:“独否,再调知鄞县。”王安石否了,我不去,我要到鄞县,就在现在宁波市的鄞州区,我到这县上去做知县。这一年他25岁,本来正是提拔的好年龄,可他在这鄞县一干就是五年。干满五年了,现在总可以了吧,可以申请调到这个刚才说的、中央的这个官职里头去了吧,他又被任命为舒州通判,相当于今天安徽潜山市的副市长。这是当年二月份的事情。到了四月份,都不用他本人说,有人替他说话了。


当时的宰相,叫文彦博,上书朝廷,请求提拔王安石到中央做官。文彦博的理由是什么?按理说王安石当年啊,进士是第四名,只要在地方做满一任官职就可以升官,考试来中央做官,可这王安石就不动窝。他总推说,家里经济困难,来京城做官不方便等等,他真是个只爱工作,不爱升官的好官啊!只爱做大事,不爱做大官,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我要向朝廷推荐!同时也有其他的人也向朝廷推荐的。朝廷的态度很明确:“召王安石赴阙,俟试毕别取旨。”指什么呢?你赶紧来参加这考试吧,考完了之后就赶紧来工作吧!


王安石是什么反应?他拒绝了,他专门给朝廷写了个申请,这理由啊,你听着都能笑出来:第一,我奶奶在家里头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如果给她带到京城里头啊不方便照顾,京城花费太大。第二呢,我父亲啊还没有归葬到老家,这也有一笔费用要花费。第三,弟弟妹妹都要结婚也要花费。总而言之,就是到了京城里头,消费水平太高,我支付不起。宰相认为我不喜欢做官是因为德高尚,真不是。我就是家里头困难。你想想,哪有这样的,是吧?来做官,感觉好像来要他的命似的。好像是朝廷跟他要钱,他没钱。行了,既然家里经济太困难,在京城工资不够花的,那你就在舒州好好做官吧。得,这是他第二次谢绝。这一年他31岁,正是男人一枝花的年龄。


三年又过去了,任期又满了,朝廷这次直接下命令,你也甭考了,您直接啊到集贤院做校理,就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高级研究员,负责整理皇家典籍。今年已经34岁了,朝廷也很大方,免考。按理说他不能免考,可是这前头不是他都推辞了好几次了,大家的呼声很高,这回应该答应了吧?不答应,连上四道辞呈表示谢绝。


综合起来的理由啊,老三样:第一,奶奶去世了,哥哥嫂嫂都去世了,办丧事花费不小,家里经济压力很大啊,不能进京为官。第二,我反复推辞不做京官,这朝廷非得让我做,别人一定以为我欲擒故纵,讨价还价呢,如果我答应了你,就等于自己承认自己在讨价还价!第三,朝廷不要再强迫我了,匹夫不可夺志,朝廷不听我的意见,但也不能强迫我,虽然我想接受官职,但也不想轻慢皇上。希望朝廷收回成命,让我还是到地方做官吧。


大家说,康老师,你讲了这么多例子,都没说明白,他为什么要说“自缘身在最高层”?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希望自己在基层”啊。他没说自己要到最高层,这例子不正好反的吗?你得明白啊,王安石哪是因为消费水平低,不愿意去京城做官啊,他之所以一再的拒绝去京城做官,而一再地要求留在基层,那恰恰是因为他素有大志,恰恰说明他的内心世界,他的理想是在最高层!


王安石总是希望自己留在地方,留在基层做官,可这个官有个条件,他必须得做主官,就是一把手,第一,这样可以统揽全局,了解全局。常言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州县虽小,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则天下无不治! 第二,地方做官,可以贯彻自己的意志与想法,突破那些条条框框,可以大胆的实验。第三,在地方做主官可以接触到最底层的民生,可以制定最切实的政策。


总而言之吧,一个年轻的官员,30多岁在最基层的单位独挡一面,统揽全局,接触最基层的民众,可以为将来谋大事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对王安石来说,客观上为他未来进行改革变法就打下了基础。王安石啊,早就对北宋的朝廷不满意了,要不然他怎么写了一个著名《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呢,那就是告诉北宋的执政者,你们承平日久,冗官、冗兵、冗费,积重难返。这个朝廷这个王朝需要改革,而且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要想改革,要想统领改革,那必须要有积累,那必须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


王安石的志向大了去了,刚才说到他进士科考试第四名,他本来不是第四名,而是第一名。这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21岁的王安石参加了科举考试。考完之后,主考官们的一致意见是,第一名王安石,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韩绛,第四名杨寘。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放榜,外人什么也不知道。这第四名杨寘啊,沉不住气了。他哥哥杨察,是宰相晏殊的乘龙快婿,他求哥哥给他打听打听消息。晏殊倒是打听了,但是他不知道其他人的名字,只知道,肯定杨寘啊,他不是状元。


杨察赶紧把这消息告诉了他的弟弟。杨寘正在酒馆里跟一帮哥们喝酒,听到这个消息,拍案而起,破口大骂,说了一句粗话“不知那个卫子夺吾状元矣!”(宋·王铚《默记》)什么意思啊?这卫子啊,在宋代的口语当中,那指的是驴。意思是说,不知哪个毛驴把我的状元夺走了!当然我们能这从看出来,杨寘对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他也考得不错,第四名已经很好了。可巧,宋仁宗最后定夺名次的时候,他对王安石考卷里边使用的典故不是很满意。所以呢,就翻翻拣拣看第二名,又看第三名,结果发现这第二名和第三名啊,都是在职干部参加进士科考试。按照当时的规定,不能做状元。等他拿起第四名杨寘这卷子一看,觉得挺好,又是应届考生,就是他了。


结果这么着,杨寘跟王安石调了一个,杨寘现变第一了,王安石变第四,那杨寘在酒馆破口大骂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居然跟王安石调个,最后得了第一名。这事啊,后来不久就传开了。王安石的反应如何呢?那按杨寘的逻辑,王安是不是拍案大骂了?关于这件事,史料中只有一句话,表明了王安石的态度,说:“荆公生平未尝略语曾考中状元。”(宋·王铚《默记》)王安石一辈子都没有说过自己也曾经考过状元这事。但是没反应,是不是太伤心了?


他不是啊。咱不能老这么琢磨事,咱们得往好处想啊!王安石回江西抚州老家去探亲,写了一首诗,诗云:“属闻降诏起群彦,遂自下国趋王畿。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忆昨诗示诸外弟》)什么意思啊?唉,大家都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雕章琢句,写好文章献给天子,不就是为了能钓上一个小小的官职,拥有一份工资,就能养活家人,让老婆孩子高兴?那看起来,这王安石心中的科举考试,没有那么神圣庄严。无论是第一,还是第四,都只不过是它钓上来的一条小鱼,为了让家里人高兴。


大家说,那他不重视科举考试,他看中什么呢?您这讲了半天了,他就喜欢做县令这个级别的,也不想到中央去做官,科举考试觉得也无所谓。那这人整个一个无所谓吗?当然不是。还是在这首诗当中,他接着写到,“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呀,我年龄虽然不大,但是胸怀壮志,想要跟太阳比一比,到底谁光明。我虽然才疏学浅,是个穷读书人,可在我的内心里也要成为想要成为像尧舜禹时代稷、契那样的千古能臣!


原来啊,在王安石心里边,这科举考试只不过是人生道路的一个过程。他没必要为了第一还是第四这个事啊,大动肝火。他的目标要大得多,是要做与日月天地争辉的伟人,要做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宰相。所以宋代人评论他说,“其气量高大,视科第为何等事耶!”他的胸怀太大了,气魄太大了,在他眼里,高考算个什么事情,这跟杨寘那种患得患失的态度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讲到这儿啊,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只有30岁的王安石,只是当时一个小小的鄞县知县,却能够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志向远大呀,心里想的事跟一般人不一样。虽然职务小,但是志气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向,后来他才能够统领北宋时期的改革变法,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代伟大的改革家”这样的威名啊。所以我们说《登飞来峰》,这诗虽然很简单,写诗的时候诗人虽然也很年轻,但这个诗啊,很能想见王安石的思想人格,也能从这诗预见到王安石未来的作为也不在小。


【拓展知识点】

一、诗人介绍及创作背景

王安石(10211218日-10865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二、诗文解析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缘:因为。


三、引用诗句

《忆昨诗示诸外弟》王安石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
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两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亦缁人衣。
明年亲作建昌吏,四月挽船江上矶。
端居感慨忽自寤,青天闪烁无停晖。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寂寞生伊威。
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旼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精神流离肝肺绝,眦血被面无时曦。
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锺山薇。
属闻降诏起群彦,遂自下国趋王畿。
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身著青衫手持版,奔走卒岁官淮沂。
淮沂无山四封庳,独有庙塔尤峨巍。
时时凭高一怅望,想见江南多翠微。
归心动荡不可抑,霍若猛吹翻旌旗。
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恻隐从其祈。
暮春三月乱江水,劲橹健帆如转机。
还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
出门信马向何许,城郭宛然相识稀。
永怀前事不自适,却指舅馆接山扉。
当时髫儿戏我侧,于今冠佩何颀颀。
况复丘攀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令人感嗟千万绪,不忍苍卒回骖騑。
留当开樽强自慰,邀子剧饮毋予违。


【康震书法】


【互动问题】

之前讲到范仲淹的时候我们讲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在诗中也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古人表达壮志抱负的诗句很多,欢迎诗友们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康震签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南边的小船

    康师早上好,打卡来听晨课了。王安石的诗气魄就是不一样!非常喜欢您讲的王安石。

    碧空长江湖远 回复 @南边的小船:

  • 丁香与梅韵

    康老师早安~来上课了

    听友230226414 回复 @丁香与梅韵:

  • 1817089jhmg

    返回韩国代购

    SX淏 回复 @1817089jhmg: 吃v。

  • 丁香与梅韵

    交作业啦~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岁月二丫

    自缘身在最高层!

  • 好娃娃我

    喜欢王安石的气魄和君子之气,希望康老师多讲几首王安石的诗。

  • terry201411

    老康像在榕樹下收錢的讲故事佬 很是啰嗦 又臭又長 不是在解诗 听的好煩 王安時的表哥表就也拖出來讲一番 好能煩啊

    听友298509543 回复 @terry201411:

  • 真龙翔九天

    哈哈!这王安石咋不写个陈情表

    康震迷弟 回复 @真龙翔九天: 因为之前有人写过了

  • 闲花淡淡春9

    不像是康老师的声音,风格也不像

  • CbeforeB

    请问这个背景音乐是什么呀

    王莎莎_8e 回复 @CbeforeB: 清风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