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曲目 27

27 曲目 27

00:00
00:5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果猫_ie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百事无避

    善于行走的,不留辙迹; 善于言谈的,不留瑕疵; 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 善于关闭的,不用闩梢,却让人不能开; 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让人不能解。 因此,圣人总是才尽其才,没有遗弃的人;又善于救物,没有遗弃之物。这就是真聪明。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爱惜借鉴,即使有智,也是大迷。这真是精妙之理。 (余秋雨译)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2:这个“结”打得没有结的形象,也看不出中心在哪,找得出中心就解脱了,但是没有人找得出来。因此,圣人之道,永远是救世救人的心愿,真正的大圣人,不抛弃任何一个人,对善人要救要度,对坏人也要救要度,这就是圣人之道。人不但要救人,并且要救物,但那是有次序的,要先救了人,再救万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是中国文化的次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帮助自己亲近的人,仍有余力再慢慢地扩大范围,把人都救了,再救万物,而且要做到没有弃物,这是程序问题。换言之,等于佛家的由小乘而后到达大乘,由个人的自我开始而扩大,而及于“天下为公”。

  • 达子_c5

    播讲超级棒。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5:真智慧不是读书来的,不从知识中来,而是自然就有的。所以,真正的智慧,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大迷糊的人。不要认为我们读了几本书,认识了几个字,就是有智慧,这是有限公司;那些没有读过书有真智慧的人,是无限公司,就是“是谓要妙”的意思。所以做人做事与道德的修养,是最为紧要的。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4:所以说,不善人也是“善人之资”,如果世界上没有坏人做些坏事,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坏了,那坏人岂不是好人反面的教育吗?修养到达最高处,善恶两方面都平静下来,不思善、不思恶,因为真正善的人,他不需要人家崇拜,如果自认是善人,你看到我就要叩头,那这些善人只是“散人”罢了。他不需要你崇拜,你也不必要去崇拜他。既然善的都看不起,那恶的更不用说了。善恶两边都清净,归到清净无为,是谓“至道”。这个时候,真正如同西方宗教的“得救”了。佛家讲“得度”,得度了什么?就是真的悟了道,得了真智慧。所以,真正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像个大笨蛋;真的大笨蛋,你不要轻视他,可能他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大智慧人。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1:真正的大善人,等于佛家的大善知识、大菩萨们,他的起心动念连鬼神都不知,他的善行是不着痕迹的。真正话说得好的,是毫无瑕疵,没有一点毛病可挑剔,没有一点可责难的地方,随便哪一句话,都合乎情合乎理。真会算数的人,不用计数的工具就能算出数来。善算的人不靠工具,而用头脑。真正打不开的东西,是没有关楗的。什么东西使人打不开呢?虚空才打不开,因为它没有开关,能把虚空的奥秘打开才是大学问。最大的奥秘是宇宙,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打开。真正会打结的人,虽不用绳子捆,但永远解不开,如“心锁”——感情的锁。这个锁能把你捆得牢牢的,永远解不开,如果能解就成道了。所以,佛家把妄想、烦恼叫“结使”。

  • 慧景2

    整理译文: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人,不必借助于筹码;善于关闭门户的,不用木闩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不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因此,有道的人总是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遗弃的物。这就叫做保持明境。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镜。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镜,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迷糊。它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 慧景2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慧景2

    南怀瑾老子他说3:这样的行为,是谓圣人之道,老子为它取个名“是谓袭明”。“袭”是延伸的意思,在无形、无声、无色、不着痕迹的情况中,慢慢将光明延伸出来。天地万有的本体,永远是光明的,人们把自己光明的道遮住了,变成无明就黑暗了。“袭明”引申人类光明的一面,是至真至善之迹,这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尊重任何一个人,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我们自己觉得是不善人,就应该跟善人去学习,那么,不善人就是“善人之资”了。其实坏人也是我们的老师,换句话说,如果善人是我们的教授师,不善人就是我们的副教授师。看到人家的坏,我们不要去学他的坏,而且更要怜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