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诗歌原文】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2.诗歌赏析
(1)杜甫如何写泰山之高?
岱宗,就是泰山。岱者,泰也,所以《说文解字》说岱宗者,泰山也。为什么叫岱宗呢?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岱宗夫如何?”就是说泰山怎么样?“齐鲁青未了”,古人非常推崇这一句话。写山之奇,很少像杜甫这样来写的。这首诗的题目叫《望岳》,但是全诗却无一个字写到望。这实在是写得太妙了。杜甫写在齐鲁大地上去望泰山,都能看到泰山那种青翠直插苍天的感觉。一般从地平线望出去,二三十里外我们就看不到什么了。而在齐鲁大地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泰山的青翠,说明泰山之高。
(2)情景合一
本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杜甫的伟大心灵不仅局限于他作为年轻人的年轻人的胸怀、乐观、积极,还在于当二十四岁的杜甫望岳之际,他就已经立下了从孔子那里开始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永不停歇的薪火相传之志。
(3)化用典故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里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在万世师表孔子心目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孟轲把孔子与泰山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孔子就如泰山高于其他群山一样,出类拔萃,没有什么人可以超越他。
【思考探究】
1.听了郦波老师的课,说一说“割”字如何好?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几个层次的精神?
“傻孩子,那哪是星星,那是泰山顶上的灯啊。”原来沧溟先生跟可乐一样,也有位可爱慈祥又充满教育智慧的好父亲。
人人都有梦想,为梦想努力,一个国家才有希望,一个民族才有力量。
郑烨宁 回复 @阳阳的糖果屋: 感觉就那么难吗?
先生你好,请教一个诗词的问题:先生再讲诗歌时会说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讲词时会说上阕,下阕,或者上片,下片。为什么这样说,怎么不说首句,第二句?怎么不说上段,下段?有什莫特别含义吗?谢谢
熟悉的诗词,新鲜的解读!
郦老师好!带女儿来听课。她对您的印象应该停留在曾国藩的第一课“笨小孩”,屋顶的贼都把岳阳楼记背下来了,苦读的小孩还没背会……她似乎是发现了同类,一顿吐槽老师让她们背背背。其实,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一些经典名著,老师让背诵下来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女儿很讨厌死记硬背,对古文古诗词更是不感冒……希望藉由您的讲解引发她对中文母语的兴趣,让她在几百部动漫里回头一瞧,“咦,原来古诗也这么好玩的”
用户9977 回复 @Lm0919: 哈哈
🌹……
鸡皮疙瘩掉一地Σ( ° △ °|||)︴
好
好喜欢听,耶推荐给孩子听
郦老师晚上好!这首诗我早就理解也会背了,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以前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谢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有问题要问,郑国人说孔子“累累乎像丧家之狗”,子贡不生气也这样认为,孔子也不生气,还“然哉,然哉”。说孔子像丧家狗这不是坏话吗?孔子是万世师表呀。郑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如果那天是子路遇到那个郑国人,应该要打他了吧。还有就是二十岁后才有字,那曹冲十三岁就死了怎么会有字仓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