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真的能看老吗?
生活在底层的人真的不会成功吗?
出生是否真的能决定一个普通人的命运?
1964年,英国导演Michael Apted也许同样是在思考这几个问题的时候,
突然灵感乍现,于是他找来一群来自不同阶级的7岁小孩 ,挨个进行采访。
之后每7年,他再找到当年的那群孩子进行记录。
如今这部纪录片已经拍到了第8集,也就是说,拍最近一集的时候那些孩子已经56岁了。
这部纪录片堪称为英国最伟大的纪录片之一。
导演拍摄这部记录片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想真实地呈现阶级壁垒等现实问题。
在这14个被选中的孩子中,有的家境优渥,也有的出身贫民。
很多年后,通过跟踪发现,出生优渥的孩子继续着上一代的富足生活,出生贫穷的孩子依然过得平庸甚至贫穷。
于是很多人从这部记录片中得出一个结论:阶级已经固化,普通人将永远无法跨越阶层,去获得成功。
可是,所谓的“成功”,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多维的组成,世俗的成功,仅仅只是人生众多的维度之一。
在这部记录片中,有人看到阶层,有人看到教育,而我看到的,却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依然拥有着幸福最真实的样子。
生命这条河,处处是幸福的转机
Sue来自于伦敦的平民区,这相当于中国的普通工人阶层。
她24岁结婚,但在35岁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成为单亲妈妈。
她说:“单身妈妈会不容易,钱不够用,孤身一人,连个能诉苦的人都没有。”
她坦言那段时间,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Sue让我最感动的是,她始终拥有一颗追求幸福和保持上进的内心,不将就、不屈从,这让她的人生后半程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她遇到了那个真正对的人,两人在一起十多年,感情颇好,在后来两期的采访中,她总会开朗大笑,幸福洋溢。
42岁时,她重新开始做全职工作,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法律系协助安排课程。
56岁的时候,她成为整个课程的总统筹,可以当着五百多人演讲而毫不怯场。
她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却在庞大的大学机制中心工作得游刃有余。
除此之外,她参加话剧演出,站在台上唱歌,实现自己从小的演戏梦想。
她离过婚,做过单亲妈妈,曾落魄地面对着自己的人生,可是如今的她站在讲台上,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光芒万丈。
同生活在这个阶层的大多数人一样:她八十岁的父母住在廉租房里;
孩子们没有能力买房;
家里的房间小到连电脑都放不下;
自己的退休金不多,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养老、房子和票子,哪一样都是压在心头的巨石……
但是她说: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过去后悔,只要有个温暖的家,不愁吃喝,我就满足了。
我们常常觉得生活很苦,压力太大。
但是,出身工人阶层,并且遭遇婚变的她,依然活出了自己的幸福。
身边有人爱,便是烟火人家里最大的幸福
第一次见到Paul,就被这个忧郁的孩子深深地揪心,他自带一种忧郁的气质,话语中有着无尽的伤感。
他是个在福利院长大的穷孩子,从小性格孤僻、内向、自卑。
当上流社会7岁的孩子读着《金融时报》,明确地知道自己将来要读牛津,并进入政坛的时候,
这个来自英国社会底层的孩子,完全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他的人生愿望还只是:“不要被欺负”。
好的婚姻是重生,这一点用在Pual身上,真的是非常恰当。
他曾说如果结婚,就一定要拥有幸福的婚姻。
所幸,他真的拥有了适合自己的爱情。
爱情的惊人魔力让他越来越开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我常常在想如果他没有遇到苏珊娜,是不是还在忧郁地搬着砖头?
及至花甲之年,在他们的眼神里,也依然全是清澈的爱意。
导演问:“你觉得你爱他吗”?
她说:“当然,非常爱。”
“还来电吗?”“有啊。”
自从结婚后,每次看到Paul, 都觉得他很安心,腼腆地笑着,话不多,但是眼底嘴角全是满满的幸福。
他们的生活并不算富裕,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儿子在汽修厂工作。
马太效应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当年读着《金融时报》的孩子们,顺利地沿着自己的轨迹成为高级律所合伙人;
而出生底层的Paul,却一直都做着底层的工作:泥瓦匠,工厂工人,老年社区打杂……
但是,他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人们都要努力活下去,好好生活。
导演问:会以成功或者失败来衡量自己的人生吗?
他说:不会,我觉得成功就是我们都坐在这里,没有发生什么厄运。
什么是幸福,我想这便是对幸福最好的注脚:有孩子们跑上跑下,有爱人在身旁……
谁说出身底层的人就不配拥有幸福?
遇到一个对的人,便拥有了烟火气息中最真实的幸福。
幸福也许只是一种态度
东区贫民阶层出身的Tony,几乎是整个片子里最令人开心的角色,尽管出身贫苦,却从不影响他在镜头下笑容满面。
他7岁决心要当骑师,14岁去当学徒,15岁辍学,21岁时想做出租车司机。
同大多数出身底层的孩子一样,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那么大的人生格局。
很多人嘲笑他的梦想太卑微,目光太短浅,分分钟被同龄人碾压,随时会被时代抛弃。
如今的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收入不太高,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
不仅如此,还需要资助儿子买车,帮精神不好的女儿照顾孩子……
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他对家人的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导演曾问他:你最后既没成为骑士,也没当成演员。
他扬着笑容答:做过,总比没做过强!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有想法就去做,如果不成功就退出,并不为此而困扰。
Tony的人生态度真的注定让他幸福一生。
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很心安,那种感觉就是:
你从来不会担心他会过得不好,在他的脸上永远都阳光灿烂。
幸福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
富人有富人的乐趣,穷人有穷人的开心,这个出身贫民阶层的男人,用自己的乐观把所有的苦难都过成幸福。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真实人生,其实他们的人生也是我们自己的。
看着这14个孩子的轨迹,我发现幸福真的跟阶级无关,富裕家庭的生活确实更轻松,但是普通人同样也能获得幸福。
那些出身普通的人,按照世俗的标准来看,他们的人生确实太过平庸,甚至穷困窘迫,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们在谈到自己过往的人生时,流露出最真实的幸福。
在每个社会形态里,都会有阶级固化,都会有贫富不均,每个人的出身以及性格也是千差万别,
但是生活其实一直都有无限种可以展开的方式。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下,去努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方式,不管在哪个阶层,都可以让自己触摸到幸福。我想,这才是这部片子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听听很好
好听
好久没看书了,真是非常棒的美文,以后可以天天听了
文章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