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由“吃”透露的世间百态

《吃相》由“吃”透露的世间百态

00:00
05:49

余斌《吃相》|由“吃”透露的世间百态


《吃相》

  余斌  著 

  三联出版社  出版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ISBN: 9787807681953

  定价:38.00元


为什么是它 

       “吃相”一语,本义当然是指吃喝时的举止神态。但也时常挪作他用,说某人“吃相难看”,未必就是说他饭桌上欠斯文,有时是指其为人行事不够淡定,急吼吼缺少风度。再往大里引申,吃相之“相”也可通于世相之“相”,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吃相,作为整体,人类有人类的吃相,一个时代则又有一个时代的吃相,在吃上面,也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从吃相能看出的东西委实不少。

说的就是它 

       本书生动描摹以江南为主的各色美食、市井风味,从肥肉、小龙虾、锅贴、层层脆,到四色糖、糕团、慈姑、麦乳精、烘山芋等,兼及中西,读来令人生津垂涎或会心莞尔,其中的民俗、旧事、记忆、温情,余韵隽永,引领读者细品一方水土一方人,更可从中窥见世相百态。

 记住几句话 

l 从正宗美食书的角度看来,难免跑题之讥,但若不让跑题,我虽不至于凡切题处就无话可说,兴味与写的动力就少了许多。切题与跑题一起来,写吃也写吃的“相” ,才是我所乐为的。

l 沈括《梦溪笔谈》即记有一桩趣事,说乡人不识螃蟹,有人收得一只干蟹,逢左近有人得疟疾,便将此物借去,悬于门上,借以驱鬼——散布疟疾者称疟鬼,疟鬼见门上怪物狰狞可怖,便过其门而不入了。沈括甚至夸张地说,螃蟹在关中,“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l 吃相的高下,固然关乎各色人等的性情、教养,却也与所吃为何物有一定关系。

l 吃酥烧饼像吃酥皮月饼一样,咬下去如同在饼上引发一场小型地震,一层一层马上都形成断裂。那一层一层,并不是牵一发动全身,但必牵扯到每一层面,局部性的崩溃殆不可免。

l 我从不敢以美食家自许、自期,若说厨师是唱大戏的,那美食家就是鉴赏家、批评家,有时兼着票友,我则连低段位的票友也说不上,业余的看客而已。

这里有谈资 

       《礼记•曲礼上》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古人吃饭时的讲究:

        如带骨头的肉要放在左边,切好的大块肉要放在右边,细切的烤肉放得远一点,酱醋放得近一些,饭放在左边,羹汤放在右边。那个时候还是用手抓饭的,所以不要把手中的剩饭再放回去,当然饭前一定要洗手。(洗手的方式也是有规定的)不能不停地喝酒,不要大口喝汤,不要发出吃饭的声响,不要啃骨头,不能当众剔牙,也不要只顾着自己吃饱。

       吃饭喝酒,主人要先向宾客进酒,这叫做献;客人还敬主人之酒,这叫做酢;主人此时要先自饮,然后劝客人饮,这叫做酬。在饮礼的第一献之后,主人要送礼物给客人,以劝酒,谓之酬币;这是饮酒礼。

       还有类似的食礼,在食礼的初食之后,主人也要送礼物,以劝食,叫做侑币。礼物是束帛乘马。天子举行宴会饗诸侯,有九献、七献、五献,卿大夫士行礼,有三献、一献。正献之后,众宾客按照长幼的次序相酬,这叫做旅酬。旅酬之后,大家就不用再客套了,这叫做无算爵。与此配合的音乐,叫做无算乐。吃饭用手,手抓一次叫做一饭,刚开始吃三饭,三饭之后王公会赏赐一些东西,这就是侑币。然后吃九饭,每三饭之后,要喝酒或羹汤,最终一次后要用酒或者浆漱口。

       可见古人在礼节方面研究之细致深刻,看起来相当繁琐,但想一想,若都能做得很好,则是很人性化的,最起码不会因过于放肆而搅了别人的局。

这里有大咖 

        余斌

        1960 年生于南京,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有《张爱玲传》《周作人传》《提前怀旧》《旧时勾当》《南京味道》等书。

策划:陈廿九,朱良洲
供稿:试客出版工场
责编:陈廿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