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

6.1 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

00:00
16:15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依照人类大脑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以发散式结构、直观的图解、多彩的颜色等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呈现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创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记忆力与快速掌握并交换信息与知识的笔记技巧。相信有很多朋友听过、见过或用过这一工具,在课程开始阶段我们主要明确三个问题:


l 思维导图的起源?

l 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l 怎么学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起源?

今天我们熟知的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在1971年产生初步的构想,并在《启动大脑》一书中向世人介绍这个高效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博赞先生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种学位。他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思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也是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作家,近百本专著或合著被译为30多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出版。我因为曾经连续两年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且排名靠前,与博赞先生有过长时间的交流机会。他分享了他发明思维导图的初衷和过程,因为在大学需同时完成多个不同专业学位,他去图书馆希望找到提高大脑效率的书籍,结果找到的全部是关于大脑构造等内容,所以他开始研究提高记忆和思考效率的方法,并在29岁时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因为他学过心理学,他能够较为详细的了解一些能够促进记忆和思考的要素,例如《超级记忆》书籍中总结的十大核心记忆原则:伴随五官感知、夸大、节奏和动作、颜色、数字、符号、次序和样式、吸引力、欢笑、正向思考。通过以上十点不难发现,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融入五官感觉、发挥想象力、使用色彩和图像、建立有意义的链接,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另外在学习英语语言学时,他受到柯兹比斯基的“一般语意学”影响,所以在思维导图中主要使用关键词,而且词语排列有非常科学的规则。因为人类思考时总是由一个关键信息想到其它信息及大脑最基本的神经细胞是放射状的,所以思维导图的形状也是采用由中心出发的放射性结构。

 

2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博赞先生是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的客座讲师,众多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顾问,思维导图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

l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师生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和学习;

l 新加坡将其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l 韩国将其纳入小学教科书;

l 波音公司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培训课程,除缩短培训时间外,节省上千万美元培训经费;

爱迪生公司在9.11事件中,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整合救难和抢修资源,让电力和通讯顺利地恢复供应。

如果认为思维导图能促进发散性思考所以才流行起来,这样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像认知地图、鱼骨图、概念构图、语义网络、曼陀罗九宫格、金字塔结构等也是发散性思考工具,但他们的使用比思维导图局限。思维导图在绘制时对包括关键词、结构、图像和颜色、线条等要素有严格的规定,更有利于记忆和思考。

 

思维导图广泛使用在阅读和笔记、创作和研究、教学和写作、创新思考和管理、会议简报和沟通、分析和决策等方方面面,是值得每个人掌握的工具。它具有以下优点:


立即掌握整体概念,促进主动学习

基于记忆的原理,应用思维导图绘制笔记时,关键词的筛选与逻辑分类,层次化呈现出分类机构和因果关系,透过连接线指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让思维的语义结构更加简洁易懂,先掌握整体概念,再慢慢了解细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动思考学习的过程,符合构建主义的学习观,以及大脑有效吸收信息的关联性法则。

 

帮助大脑有效记忆

思维导图强调以可视化的图像来表示重点,第一层的主干线条相较支干线条图粗大、第一层的主要概念文字的字体大于次要概念,这些都为了达到大脑有效记忆的特殊性原则。

 

分类清晰,有益于复习

思维导图的应用强调对文字内容要产生有一个联想,通过颜色来区分类比,并表达对信息内容的情绪感受,再配合约翰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原则,利于后续的复习。思维导图在线条方面有要求,每层线条数量尽量不要超过7个。大家可以试着听记以下的词语:燕子、自行车、小狗、海报纸、毛笔、轮船、宣纸、货车、乌骨鸡、飞机、钢笔、独木舟、鲸鱼、鲑鱼。你能记得几个?是不是大概7个左右?利用思维导图中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先将以上词语分为动物、交通工具、文具等三大类。动物可以细分为“哺乳类”的小狗、鲸鱼和“卵生类”的燕子、乌骨鸡和鲑鱼,交通工具可以细分为“人力”驱动的自行车、独木舟与“动力”驱动的飞机、货车、轮船,文具也可以分为毛笔和钢笔所属的笔和海报纸和宣纸所属的纸。是不是这样的分类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帮助大脑更平衡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操作定义当中强调的关键词、逻辑分类和层次化概念、图像、色彩等分别属于大脑的不同心智能力。如果能善用思维导图法,可以让我们兼具逻辑与创意、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自己整理、绘制思维导图更能强化学习效果。以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将有助于将信息从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当然它也会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它使用关键词来进行表达,更适合列大纲而非体现所有细节。思维导图聚焦在单个内容的发散上,不适合进行多个交互内容的对比。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会使用图像、符号等,个人风格过于突出的思维导图在他人看来有一定理解难度。虽然存在局限,但在绝大部分场合,思维导图都值得使用。

3怎么学习思维导图?

现在使用思维导图的人越来越多,但并不是中间写关键词或画中心图,然后用发散的层级线条表示的就是合格的思维导图。在十九大开完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很多公众号转载了一份思维导图,我发现有朋友将其打印出来学习。如果你细心观察该思维导图,会发现它存在一级分支过多(17条)、逻辑分类不够清晰、字体大小混乱、线条上使用大段原文而非关键词等问题,读这样一张拥挤不堪的不合格思维导图还不如一份重点突出的内容摘要。

中国古人讲“师其意,莫师其形;学其法,莫学其貌。”,我们学习思维导图不能只是关注是不是画得漂亮或者使用发散式结构,更需要关注是否符合它所体现的科学高效原则。


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系统学习阶段,要认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要求和体现的思维过程,不能片面的学习。有些人觉得用思维导图时要使用不同颜色和画图,这是浪费时间,也有人认为自己不善于画画而只使用文字,这其实是没有完全理解思维导图的原理。心理学家格林指出,利用色彩传达视觉上的讯息,可以提升80%的阅读意愿和参与动机。《色彩的影响》作者怀特认为,使用色彩可以提升70%的理解力和60%的回忆能力,并缩短82%的信息搜寻时间。思维导图透过视觉颜色来区分不同类别的信息,以及透过颜色表达心中对该类别信息的感受性,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热情、专注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考问题时若能将文字转化为视觉情境,想法才能源源不绝。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可视化思考工具,运用与内容主题相关的图像来激发想法,可以让思绪更流畅。所以学习思维导图时,开始应该全面虚心的学习,认真的做好每一步。

第二个是系统应用阶段。思维导图应用场景非常多,分析文章和进行创造思考的方式区别较大,所以要在不同场景下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另外思维导图是思维的体现,思维提升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们既要进行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练习,也要学习不同行业和场景下已经广泛使用的高效思考模式,到达更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个是融汇创新阶段。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后,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形成自己风格,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内容创新。博赞先生在每年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开幕式上都会进行数个小时的脱稿演讲,内容流畅、层次清晰,这也得益于熟练使用思维导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光_la

    心算等好久了!还不更新?

  • 家女涵涵

    坐等心算很久

  • vljrn8zzokdzrgekxtng

    这更新速度

  • nbzss

    老师备课真用心

  • MollyMYC

    我怎么觉得干货越来越少了,这期完全没有必要出现

  • LUCKYgenius

    不是说每周两更么,现在好像进度没跟上

  • 迷际布的丁香客

  • 梁家驄

    不错

  • 抬头就有一片星光_

    这是微信群还是其他什么群

  • 抬头就有一片星光_

    我两个都买了,群加了,怎么看不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