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古今谈

辩证论治古今谈

00:00
05:47

“辨证论治”古今谈    此文来自于李家强

请中医治病,为什么有的医生疗效好,有的医生疗效差,原因在哪里呢?汉朝中医医圣张仲景有一句名言:治病必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中,“随证治之”就是通常所说的辨证施治,这是中医疗效的根本所在。一位全国著名的老中医说过:临证处方用药,不但不要固执于西医的病名,有时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此话听起来简单,但却是老中医几十年临床实践的经验之谈,也是中医看病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古今谈


一位糖尿病患者,历经多位中西医医生治疗,血糖仍居高不下,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易出现低血糖昏厥,服用生地、淮山、玄参、天冬等许多“降血糖中药”,毫无降糖效果,该怎么办呢?在请一位老中医诊治时,他发现病人自诉常感“一阵冷一阵热”,而且心烦,想呕又呕不出,老中医立即判断该患者属于中医所说的“少阳证”,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病人服药仅2剂,随着“少阳证”症状的消失,上医院多次检测血糖已恢复正常。


“辨证论治”古今谈


小柴胡汤方剂



“小柴胡汤”里并无降血糖的中药,为什么却能取得好的降糖疗效?这就是老中医“不固执于西医病名”,也不“深究”中医病名(消渴病),按病人的症状表现辨证施治才能做到的。否则,固执于糖尿病的病名而用降糖中药,或根据中医病名而用治消渴病的中药,都是没有效果的。


“辨证论治”古今谈


一位65岁的女性便秘患者,已有30年之久的便秘史,1周才大便1次,有时甚至半个月才大便1次,体瘦如柴。上过许多大医院求治,也请过许多中医及民间医生治疗,都以通便之药服用,均无效果。老中医看到病人舌质淡紫,舌苔白,诊脉时其脉弦而虚,而且右尺肾火命门脉虚弱无力,辨证为肾阳虚,命门火衰。给予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口服,每天早晚各服1丸。患者服药1个月后,每2天大便1次。服药2个月后,每天大便1次。30年的顽症痼疾,竟被小小的药丸治愈。“桂附地黄丸”并无润肠通便作用,为什么却能治愈这位患者30年之久的顽固便秘?这也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神奇魅力之所在。

中医五行学说的奥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